APP下载

从叙事角度看电视新闻的意识形态建构
——以“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专题报道为例

2018-02-22许康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建构重庆

许康宁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电视新闻中心,重庆 400015)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化,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但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也影响了受众的正确判断。一些媒体为追求时效性,起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往往在新闻报道中采用一些骇人听闻的元素,传播一些惊世骇俗的价值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逐渐趋于复杂、多元化,电视新闻中的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国家/民族/执政党意识形态”主导下,“市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精英/白领意识形态”“百姓/平民意识形态”并存的多种复合意识形态。[1]这种复杂的意识形态容易让人们不安,不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中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初,就提出“喉舌论”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媒介的理论基础。列宁也曾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和“政治家办报”的著名主张。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为让民众深刻理解“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精神,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各大媒体联合开展了“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专题报道,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弘扬巴渝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对一批崇德担当的新人新事,向上向善的时代楷模,讲诚信、有作为的新时代重庆人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可见意识形态建构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

特别是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影像媒介,以声画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呈现,深受欢迎。因此,电视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建构对于社会稳定、达成社会共识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视新闻叙事的建构性

那么电视新闻为何可以建构出意识形态呢?这要从电视新闻叙事的建构性说起。作为一种影像媒介,电视新闻借助画面、声音等多种表现元素对新闻事件进行现场同步记录报道,展现出了图像叙事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但尽管电视新闻是写实的,在叙述表达中却也往往蕴含着一种“无形的意见”。尼古拉斯将其描述为“根据某些新闻价值对眼花缭乱的世界之事进行筛选的电视新闻”。[2]电视作为目前中国社会叙事的主导叙事方式,甚至是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3]在电视新闻叙事中,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新闻的题材、画面、声音、节目的编排等方面加以控制,进而在新闻叙事方面具有鲜明的建构性。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多样的电视新闻叙事主体起到的建构作用。电视新闻的叙事主体一般可以分为主持人、出镜记者、解说词和同期声四个部分。在电视新闻叙事中,这几个叙事主体之间常常是在强调同一个“声调”和“价值”。[4]例如,《重庆新闻联播》在2018年3月28日播出的“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唐益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新闻,在该则新闻报道的叙事中,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新闻事件概况,而后新闻通过解说词叙述了唐益东在工作岗位上的坚守与付出,接着新闻采用了采访唐益东同事的同期声,更为真实形象地介绍了唐益东在基层调研上的付出。随后,新闻又用解说词详细阐述唐益东在基层调研上付出的努力,为受众建构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这些叙事主体集中体现了对像唐益东这样在基层工作中默默奉献的人的赞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建构作用。

第二,开放的电视新闻叙事文本起到的建构作用。不同于单一、封闭的小说和电影文本,电视新闻文本的叙事更为开放,多呈现出一种非时间、非因果逻辑的结构原则,因而在新闻报道中有可能插入诸多与文本毫无关系的内容。例如,《重庆新闻联播》播出的“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系列专题报道,除了该新闻消息播出时的内容,重庆电视台还采用预告的方式介绍相关人物,同时又利用重庆广电第一眼、视界网等网络渠道进行更为全面的报道,给予受众互动的空间,极为有力地强化了电视新闻中建构的内容。

三、在电视新闻叙事中建构意识形态

基于电视新闻建构式的叙事方式,电视新闻在意识形态建构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筛选、组合各种素材。电视新闻的叙事以画面、声音的再现体现其真实性与客观性,然而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电视画面是经过筛选、组合的,只是现实的某一个侧面。这种筛选、组合是一种特殊的编码方式,由主流意识形态决定,是在主观认知、理解的“框架”中过滤和选择的。因此,电视新闻可以借此对现实进行倾向性解读,并且可以联合其他频道、媒体合力展现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例如,《重庆新闻联播》在2018年4月3日播出的“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向海兰:最大的政德就是要有一颗关爱贫困群众的心”的新闻,该新闻在画面叙事上,采用了向海兰走访贫困户以及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的内容,在内容叙事上强调向海兰是如何一步一步解决该贫困户的困难,由此建构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价值取向。

其次,善于利用多种叙事主体。在电视新闻中,叙事主体包括主持人、出镜记者、解说词和同期声等多种形式。合理利用这些叙事主体,可以从多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建构。特别是同期声中对大众、相关理论家、学者或名人话语的使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向受众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同时,他人的诉说也更为客观,更具说服力。例如,《重庆新闻联播》在2018年3月28日播出的“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夏茂强:德治育人,恩威并重守护平安”的新闻就从交警夏茂强曾经帮助教育过的青年刘亮的同期声中展开叙事,让受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交警夏茂强德治育人的优秀形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信息传播媒介,在介入社会矛盾冲突时容易产生放大作用,进而会给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过去发生的扶跌倒老人被讹、女大学生坐车失联,以及对不久前的女子家门口被男子强行拖拽等新闻的过度报道就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电视新闻在报道此类事件时需要掌握合理的尺度,以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

[1]隋岩.多重复合的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意识形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5):119-124.

[2]黄怀璞.电视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及其编码方式——解读《电视与社会》一书的意识形态观[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01):50-53.

[3]敖俊杰.论电视新闻叙事表象下的意识形态诉求[D].华中科技大学,2008:4.

[4]李勇.电视叙事的特征[J].当代电视,2003(12):76.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建构重庆
重庆客APP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