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社群舆论自我加强机制原因及引导方式探究
2018-02-22曹远
曹 远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一、粉丝社群舆论及其自我加强
社群本意上是指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一般而言,作为一种亚文化群体,粉丝建立自己的组织是为了重新建构社交网络,并利用粉丝社群来创建自己的文化环境,找到“无拘无束地在一起的感觉”。[1]
粉丝社群以共同的明星偶像为核心,群体活动围绕该核心开展,除了关注明星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发表对所喜爱明星的支持言论,并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形成统一且声势浩大的舆论。相比其他社群,粉丝社群往往分工更加明确,执行力和凝聚力也更强。
粉丝社群舆论具有崇拜性、进攻性、专一性和难以逆转等特征。粉丝因为对处于社群核心的公众人物的喜爱、崇拜而集结在一起,观点意见的发表带有偏向性,且粉丝社群有统一的指挥和明确的分工,为了统一的目标而形成的舆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专一性。例如,鹿晗2012年9月的一条微博累计超1亿条评论,成为史上评论数最多的一条微博。这项纪录正是在“鹿饭”的一手策划和严格执行下得以实现的。
粉丝社群舆论还常常在社群舆论中表现出自我加强的趋势。粉丝舆论的自我加强是指粉丝社群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对既有的、已形成的基本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趋向于更加坚定和更加难以逆转。
根据粉丝的痴迷程度可以将该群体分为“路人粉、理智粉、资深粉、真爱粉、死忠粉、脑残粉、崩溃粉”7种类型。由不同阶段向下一阶段的递进,即可认为是粉丝群体的进阶,而该群体的舆论也势必经历自我加强这一过程。其中自我加强的最显著表现,即粉丝舆论由理智、狂热等阶段最终转变为“偶像即正义”的极端阶段,对偶像产生极端无条件式的依恋与声援。
二、出现粉丝社群舆论自我加强机制的原因
(一)成见的自我保护致使“粉丝滤镜”加深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而粉丝社群的图式是对其所追捧的公众形象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认知,这种认知通常是正向的、积极的。粉丝喜欢某个公众形象也是因为这个形象恰好符合粉丝欣赏的某种图式。图式会通过告诉人们应该期望什么来指导和分配人的注意力,通过这种自动化且低成本的思维方式,在某一问题上会形成价值取向较明确和统一的认知,即成见。透过带有“成见滤镜”看到的公众形象受到粉丝社群的想象和偏见影响,他们所看到的偶像其实是被粉丝社群投射了美好期待之后的结果。
粉丝社群在成见的影响下,符合自己期待和预设的信息会受到他们的青睐,而不符合这种预期的信息会被忽略甚至攻击。正如李普曼所言:“成见是对自尊心的保护,是我们投射在这个世界的意识、价值观、立场和权利。因此,成见充满了情感。它们是我们的堡垒,在其庇护下我们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坚持我们的立场。”[2]根据心血辩护效应,伴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多,粉丝的“成见滤镜”愈发加深,对有利于偶像的正面信息更能接受,甚至可以接受被成见“美化”过度的偶像形象。例如,日本女性偶像团体“早安少女组”,其极端狂热粉丝将她们视为“贩卖梦想和笑容的人”“她们是天使,天使是不需要恋爱、吃饭甚至上厕所的”。
(二)粉丝社群的自我加工美化重构偶像形象
网络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媒介使用行为,自媒体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增加了近距离场景下与偶像明星相处的途径与可能性,粉丝心理上的亲密感激增,追星愈发常态化和狂热化。因此,网络作为接触明星偶像的重要渠道,粉丝社群对其熟悉程度和利用水平都相当高。
粉丝社群的活动以追捧的公众形象为核心展开,而其明确的目的即为明星偶像塑造吸引人的甚至是完美的形象。基于这种目的,粉丝社群不仅是一群纯粹的接收信息的追随者,也是一群明星偶像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相对于媒体来说,对于某一公众形象,粉丝更容易获得第一手信息,且更有执行力去加工和发布信息。为了给明星塑造更好的大众形象,粉丝会对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主动地进行人为加工美化。粉丝社群中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粉”都擅长摄影、剪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美化重构了明星的形象,也更能进一步吸引粉丝群体,使他们不断向更深层次进阶。
粉丝社群自我加工生产内容,一方面为媒体提供了有利于塑造明星形象的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媒体报道或已形成的舆论抗衡,控评、刷屏都是粉丝社群自我加工信息的常见手段。这种粉丝与媒体、大众既有判准对抗的现象并不少见。在逆反效应下,粉丝社群极易产生与传播者的传播意图相反的心理倾向,进而这种抗衡会进一步加深和固化他们对明星偶像的支持与声援。
(三)社群之下的群体极化效应为自我加强提供拉力
塞奇·莫斯科维奇在《群氓的时代》中论述了群体极化的作用机制,他指出:“当个人聚集在一起时,一个群体就诞生了。他们糅杂、融合、聚变获得一种共有的窒息自我的本能。他们屈从于集体的意志,而他们的意志则默默无闻。”[3]在某个群体中作决策时,人们的最终抉择多会向更极端或更保守一端倾斜,但多数情况下,群体极化带来的更偏向于冒险激进的一端,与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契合。
这种机制在粉丝社群中表现得更明显。粉丝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时,在喜爱明星的相关问题上已经表现出了偏向性,一旦找到了与自己喜好偏向一致的同类人,个体的认同感会急剧上升。在与社群成员互动的过程中,这种偏向性会不断得到认可,进而提高了粉丝对明星的着迷程度。同时,粉丝社群作为一个相对稳定且基数大的群体,这种强化效应会一直持续,正面的影响会不断叠加循环,这为粉丝社群舆论的自我加强提供了稳定持久的基础。
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自己所持有的少数观点而被孤立的情况,粉丝在社群中也会迎合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与多数意见相悖的个人观点往往会保持沉默。同时,粉丝社群中还存在社群内部的意见领袖——“粉丝大大”。“粉丝大大”们掌握着偶像的最新信息,甚至可以与明星团队直接对接,因而他们在粉丝社群中有极高的声望和权威,其态度往往左右着多数粉丝的意见。在“沉默的螺旋”和难以违抗的“粉丝大大”的辅助之下,粉丝社群的群体极化效应更加明显。
三、粉丝社群舆论的转向和消解对粉丝社群舆论引导的启示
粉丝社群舆论的自我加强不是没有止境的,一旦偶像明星做出超出粉丝预设或接受范围的事情,粉丝舆论可能发生转向甚至走向消解。
鹿晗公开与关晓彤的恋爱关系,被指责不在乎粉丝的感受,事后不仅缺少对粉丝的安慰甚至还秀起了恩爱,这一行为超出了部分粉丝的心理预设和忍耐范围。事后,鹿晗最大的粉丝站“朝鹿”宣布关站“脱饭”。薛之谦被前女友李雨桐公开曝光欠款千万、欺骗感情,“好男人”人设崩塌,事发后薛之谦代言丢失、广告下架,规模性的粉丝脱粉并且出现了“拆谦队”等反对舆论。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粉丝社群舆论在自我加强的过程中,偶像明星本身的行为成为舆论是否转向和消解的关键因素,比如偶像行为突破道德底线、形象背离粉丝期待等。
通过以上原因和实例分析,要管控粉丝社群舆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对粉丝社群中的舆论领袖的话语权进行适当把控;对粉丝社群的再造信息加强审核和确认;媒体对明星的报道需要更加平衡,正面消息不宜过度吹捧,负面消息不应掖藏;粉丝社群成员也要提高媒介素养,辩证理性地看待偶像明星的相关信息。
[1]劳伦斯·格罗斯伯格.房间里有粉丝吗?:粉丝圈的情感敏感性[A].丽莎·A·刘易斯.崇拜者:粉丝文化与大众传媒[M].劳特利奇出版社,1992:50-65.
[2]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8.
[3]赛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