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论的特点
——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2018-02-22褚正邦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魏则西舆论传统媒体

褚正邦

(湖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概念辨析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

媒体融合是如今传播和媒体行业不可避免的一个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依旧是我国传媒行业的中流砥柱,但是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如今不少学者认为,传统媒体通过与新媒体融合,可以扭转传统媒体在如今发展中的颓势。那么到底什么是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理解,从狭义上讲,“媒体融合”指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广义的“媒体融合”是指一切媒体相关要素的融合,如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等等。

我国学者李良荣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它不是单纯媒体形态的融合,更是一种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1]笔者认为,“媒体融合”实质上就是传统媒体不断新媒体化的过程,新的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手段和内容,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媒体,媒体融合并不需要我们把它“融合”进传统媒体,而是利用和开发好互联网这一融合媒体的优势和特点。

(二)网络舆论的定义

网络舆论是一种在新兴媒体上传播的舆论,网络舆论也具有舆论的本质属性。我国学者陈力丹认为:“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这个词在中国只被少数人知晓,各种社会关切的问题讨论,就像当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样,主要是在大众传媒上开展,具体来讲就是报纸、电视和广播。这样的技术路径决定了公众意见的形成类似一种代议制: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精英把控着什么意见被表达、怎么表达。所谓‘舆论引导’更贴切地来说,不是指导民众顺应国家发展需要直接参与讨论,而是大众媒体顺应需要去替代公众讨论,再将得出的结论传达给民众,争取民众的认同。”[2]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网民数量已接近总人口的一半,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现在的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舆论的一部分体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4.6个百分点。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舆情更加复杂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受众选择更加多样,过去受众只能从官方媒体获取信息,由官方引导舆论场,决定大众舆论的走向。网络空间中平台更加多样,各类社交媒体、网络论坛解放了大众的嘴巴,新媒体正在瓦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众利用新媒体构建了一个独立的民间舆论场。在这个民间舆论场中缺少“守门人”这一角色,人人都可以得到发言的机会,因此民间舆论场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

“魏则西事件”是2016年4月至5月初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关注的一起医疗相关事件。2016年4月1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岁的学生魏则西因滑膜肉瘤病逝。他去世前在知乎网站撰写治疗经过时称,在百度上搜索出武警北京第二医院的生物免疫疗法,随后在该医院治疗后致病情耽误,此后了解到,该技术在美国已被淘汰。2016年5月2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二、网络舆论传播的新特点和规律

(一)舆情话题热点的变化

传统上,从国内社会热点本身涉及的具体领域出发,可以把热点舆情归结为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六大敏感关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官民关系、警民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此外,反腐倡廉、司法公正、道德失范、城管执法、强制拆迁、就业失业、垄断企业、房价物价、文化之争、教育改革、环境生态等领域也容易出现热点。

从近年舆论热点的分布看,由农村向城市扩散、由农民向居民扩散、由传统弱势群体向中产或准中产扩散非常明显。同时,因群体利益问题引发的舆论热点呈现频发、多发趋势,以自媒体为渠道传播使更多维权前所未有地展示在大众面前,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由于“魏则西事件”带有“医患问题”和“竞价黑幕”等长期存在的跨越多领域的社会标签,话题背景和社会舆论的包容度促使多元意见的生成。

(二)非理性的舆论场

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给受众创造了巨大的舆论空间,使受众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中又充斥着大量的不理性因子,偏激甚至谣言信息,形成了大量不稳定的因素,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特性,信息量巨大,却又缺乏过滤环节,使受众淹没在网络社会庞大的信息量中,受众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接收信息,同时又可以毫无阻碍地在网络上输出信息,网络舆论也因此异常丰富。另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和情绪化,而且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煽动性,易引起群体极化。“魏则西事件”最初有部分舆论质疑“魏则西一家为何通过百度搜索来寻医”,但由于后续的跟进报道,和大多数网民对“医疗乱象”和“搜索引擎黑幕”的强烈不满,转而变成网民一致针对百度公司和监管部门的斥责和抨击。

(三)跨平台融合传播更加快速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多数热点事件的舆论生成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心发散式或一般性的串联型传播,而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显性传播和隐性圈层之间的交融互动,以最快速度实现最大范围扩散,迅速形成公共事件。

网络传播具有很强的多平台轮换、互相刺激的跨平台传播特征。很多热点起源、发酵于微博,微博充当信息的二传手与舆论的公共空间,继而转入微信群进行封闭式讨论,微信群扮演了观点博弈与情绪趋同整合的角色,再接着,公众再次转到微博继续海量信息的交换。微博承担着舆论公共空间作用,微信则起到促使信息加速度传播、情绪趋同的效应。传统媒体发挥调查优势,推动事件走向纵深,传统媒体深度挖掘能力和公信力助推其扩散和发酵。

三、结语

在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网络舆论的形成更加快速,舆情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不经意间网络空间上的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整个主流社会的舆论场。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网络空间中的个别事件,而否定整个网络舆论的正面作用,网络舆论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对它进行合理和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也会对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李良荣,周宽玮.媒体融合:老套路和新探索[J].新闻记者,2014(08):16-20.

[2]陈力丹,林羽丰.再论舆论的三种存在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2015(11):174-179.

[3]王烨.分析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8-9.

[4]叶战备.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网络传播的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16(03):1-9.

[5]董阳,陈晓旭.从“极化”走向“理性”:网络空间中公共舆论的演变路径——百度百科“PX词条保卫战”的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5,12(02):55-67+155-156.

[6]彭兰.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9(12):75-80.

[7]邓新民.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探索,2003(05):78-80.

[8]陈力丹.关于舆论的基本理念[J].新闻大学,2012(05):6-11+21.

猜你喜欢

魏则西舆论传统媒体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魏则西事件”中,谁最该反思?
魏则西之死
魏则西事件:科室承包监管再规范
陕西魏则西事件震撼全国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