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电影发展

2018-02-22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作日本文化

杨 鑫

1 日本电影的百年之路

1.11980 年代前的辉煌

1895年,当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店里第一次向世人播放了他们的影片,电影技术由此诞生。这也向世人宣布,电影即将改变这个世界。1896年,电影传入日本,经历岁月变迁,百年发展,电影艺术在日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电影在传入日本之前,日本的传统戏剧已然发展成熟,也为日本电影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让艺术创作衍生出更多可能。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日式电影独具风格。纵观日本电影发展的时间点,可以整理出三个风格明显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日本有声电影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电影公司如春笋般发展起来。日活,松竹等电影公司的成立,不仅培养了很多电影工作者,还间接促进了电影的发展。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电影与战后文学一样,出现了反对战争,积极呼吁和平的热潮。以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为首的日式传统电影,其中对于生死,自然的参悟,体现出当下的社会思潮。其中,《罗生门》《西鹤一代女》等作品在国际电影节相继获奖,更是让日本电影在世界中获得了巨大影响力。第三个时期是进入60年代之后,以大岛渚为代表的日本电影“新浪潮”出现,改变了小津式传统风格节奏缓慢,使用长镜头的特点,而转向于剪辑艺术的使用,摇晃短镜头。性与暴力成为核心主题,把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以一种极端美学的方式展现出来。但是,日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经济,这使得电影发展遭受到了重创,直到70年代末,制片厂体制时代的终结,导致电影产业处于一种瘫痪状态。

1.280 年代之后的日本电影发展

进入80年代,电视的出现对电影产业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与电影院相比,人们更多选择录像带在家里观看,电影第一次遭受到了冷落,这使电影产业呈现了下降趋势。历史悠久的五大电影公司(东宝、松竹、大映、东映和日和)陷入困境。在此困境下,日本电影工作者大力改革,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审视,试图打造不一样的日本电影。风格上不断创新,观念回归传统内核。随着近30年的发展,日本电影现在逐步摸索出一条日式电影之路,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品牌意识,积极开展电影变革。

2 80年代之后的电影变革

2.1 内容从反思到反叛

首先,笔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电影,内容上从一种反思迷茫的态度转变为反叛者的一种宣泄。例如,森田芳光导演的《家族游戏》巧妙地展现当代日本人的侧面,通过工作来“麻痹”空虚的自己。人们无助的抵抗和找不到自我价值的焦虑。像这样充满反思的内容电影很多,如《啊,花季拉拉队》《死之棘》等。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恢复,从90年代开始,日本电影的风格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以暴力与抒情的并置为特点。将之前的反思、迷惘的情绪更多转为对这个世界的抨击和反叛。例如,北野武《花火》此片虽然充满北野武影片特有的暴力和血腥,同时又洋溢着爱和友谊的温馨,人性复杂的两面——残忍与善良在这部影片里得到了自然的、统一的表现。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少年们在“痛苦”中的挣扎。笔者认为,是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人内心渴望的忽略,是对人性极大的压抑。所以,80年代后的日本电影内容由最初的迷惘、反思的情绪转换为无声的呐喊与反叛,侧面描绘了日本的社会百态。

2.2 类型从简单到多元

最初的日本电影也是以纪录片开始发展起来的,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色彩,从单一的故事片逐渐延伸出不同类型的类型片。80年代的日本电影,基本分为爱情片、喜剧片、悲剧片、文艺片等几种类型电影。但随着科技与思想的不断开放,类型越来越多样。比如,青春片、歌舞片、恐怖片、治愈片等。其中,最具有日本印记特色的就是青春片和恐怖片。作为日本电影史的显在现象,青春电影的流变一直贯穿于整个日本电影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整个传统文明出现了社会语境的剧烈冲突,传统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分裂立即被敏感的艺术家所捕获,他们纷纷以此为题材开始大量的影像创作,出现了青春电影的创作高峰。其中,大林宣彦、营原比吕志、岩井俊二等都是青春片的领军人物。《寂爽鬼》《台风俱乐部》《恋爱的少女们》《小街上的年轻人》《悄悄地演奏吧,摇滚》《情书》《恋空》《挪威的森林》等优秀作品先后呈现,青春片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成为日本电影最具现代感和创作活力的层面。与青春纯爱电影相反的恐怖片也是日本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最初日本都是以幽灵为主角的怪谈电影。1998年,中田秀夫导演的《午夜凶铃》大获成功之后,日本就掀起来一场恐怖片风暴,之后的《午夜凶铃2》《鬼水凶灵》《咒怨》等恐怖片都大获好评。结合内容、音乐、化妆等因素将人内心的恐惧感不断放大,逐步渗透到人心灵的空虚感之中那种恶意的恐怖,将恐怖片的魅力体现出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日本电影的类型由简单到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类型片,使受众的感官一次次受到冲击,重新探索影像魅力所带来的每一次不同的感官体验。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电影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日本新电影人需找到新的突破口,力图创新,开拓出日本电影的新天地。未来,更是会创造出无限可能。

2.3 美学特征从菊花到樱花

日本文化带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仪式感。无论在任何场合还是人,都践行一种极端追求美的行为。而这种行为随着百年电影历史的更迭和格局转换,形成了本土性、民族性的日本电影的美学特征。日本电影从“二战”后由小津、黑泽明以及大岛渚建立起来的含蓄、空寂、幽玄的东方美学风格,让全世界感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魅力。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菊花的优雅与高贵正突出了日式静谧的传统之美。所以,笔者将日本电影80年代以前的美学特征比喻为菊花。而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导演继续拓展传统美学新的可能,他们以个性化的创作视角,敏感地反思和追问日本当下社会新的现实问题与未来期待。由此形成不同年龄层导演的文化格局和创作视野,呈现了多元的镜像特征和个性化,樱花代表了蓬勃与朝气、清新、个性,作为新世纪下的日本电影美学特征再合适不过。将时代感与电影表达紧密结合,始终坚守自己内心对于美的领悟与展现,无论是菊花,还是樱花都用自己独特的美丽让行人驻足,静静观赏那一抹花开。

2.4 动画片的发展

谈到80年代之后的日本电影,佳作频出,类型多样。但是,让日本真正享誉世界的却是动画电影。

经济的发展促使多元文化的互渗与媒介融合时代文化消费的相互影响,传统日本电影“生活流”创作方法和影片形态创作上整体乏力,以及主要消费动漫游戏的年轻受众结构性变动,让日本电影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手冢治虫成立制片公司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铁臂阿童木》开始,动画在日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比起昂贵的制作费用和演员片酬,动画片无论制作还是表现力都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具有美术性,还具有思想性,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宫崎骏与其吉卜力工作室,高畑勋等大师在领域的积极创作。日本动漫经过发展成为日本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让世界了解日本。现如今,动画电影更多地走向了剧场版和真人化,不再局限于动画演绎。动画改变了日本这个国家,而这个国家也让动画改变了世界。

3 借鉴之处

之所以选择80年代之后的日本电影进行阶段式研究,是因为此时的日本经济、社会、观念与现在的中国有一些相似之处,了解日本电影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电影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3.1 完整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日本电影最大的特征就是包含日本大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独有的日式品牌。当电影文化进入全球资本与技术主导的多元空间和资源流动的时代,日本电影依然在其庞大而成熟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完整地保持着民族文化特色的镜像表达,这并不是刻意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保持一定距离,而是一种固有艺术范畴的文化自信——不同类型的影片始终贯穿着“生活流”的创作特征。现当代的日本电影,类型多样、风格迥异,没有特定的形成流派,而且并不能够用当前主流的文化意识和美学标准进行衡量。但日本导演自成一派的电影风格让日本电影在当今电影市场上独树一帜且极具吸引力。这是笔者最佩服日本电影的一点,无论创作什么,用怎样的方式来创造,创作的根时时刻刻都扎根于脚下这一片土地。但是,我国的电影创作对于展现民族特色以及文化美学可能过于零散,所创作出来的影片也不够具有时代特色、美学特征、地域特点,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够细致与突出,所以,造成现在中国具有属于自己民族印记的作品相对较少,打造的精品也产量不多。我们作为电影工作者、传播者,其实相当于是做一个“翻译”的工作,将我们的文化、观念、认知用镜头语言去翻译给世界上想要了解我们的人。我们不仅仅是将电影传播出去就是对的,而是要将精髓以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别人明白。所以,作为电影工作者,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先学习好自己的文化,然后学习别人的文化,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试图寻找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就是我们最终传播的意义所在。

3.2 各个年龄层积极创作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崛起和年轻观众的结构性变动,在类型化市场导向下,日本电影也逐渐找准到了自己的定位。从2000年至今近二十年的日本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老中青三代都在发挥自己对电影创作的热情。无论是今村昌平、黑泽明,还是后来的岩井俊二、园子温、山下敦弘和中岛哲。老中青不同年龄层导演的创作从整体上依然传承着日本电影基于生活化的细腻、符号化的风格,日式风味的电影,让我们观众能够更好体会到不同年龄段对于生活的感悟。在电影语言上,既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又注重镜头、色彩、剪辑等方面的创新,体现出多样共融的风格特征。但是,在我国这种不同年龄层的创作积极度却没有展现出来,中国电影习惯以“代”来划分导演的流派与风格,广为人知的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之后,新的电影人血液后劲不足,没有形成自己固有的风格和受众,使现在中国电影的进程相对较慢,风格单一,创新性不强,导致“断层”格局的出现,没有形成中国独有的电影名片。这就需要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培育和支持新人导演,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遇。对于受众,也要改变新观念,不要故步自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新的类型电影。

4 结语

首先,电影史的不断演变是世界文化全球化影响的结果,也是新技术时代影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要尊重历史,也要吸取经验,大胆创新。其次,日本文化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边缘地带,这种状况导致日本人文化心态上的不安定感,非常极端而复杂的性格及文化表征是日本的特色。历史上,日本人总是不断地学习和开拓,不断在寻求一种生存和文化的发展,这样一种文化脉络的踪迹也可以在日本电影中寻见。而我们更要积极学习这种不断学习开拓的态度,把握好自己文化根源,有选择性地学习国外观念,不要造成“水土不服”的结果,打造“中国风”的类型化电影,不再形成刻板印象。最后,电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不能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而是作为我们文化的承载、对外交流的名片,更好地发挥镜头语言的视觉感官之美,因为时光会走远、影像永留存。

[1]佐藤忠男.日本电影史[M].应雄,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波克.日本电影大师[M].张汉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支菲娜.21世纪以来日本青年导演的创作与生存状况[J].电影艺术,2011(1):62-66.

[4]陶奕骏.从岩井俊二影视作品风格的变化来看日本文化[J].大舞台,2011(12):162-163.

[5]涂帆露.迷茫、回游与期待——新世纪日本电影的变迁[J].声屏世界,2016(3):66-68.

[6]王镭.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影新动向看日本文化的变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7):207-208.

猜你喜欢

创作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