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社交网络语境下的新闻评论

2018-02-22沈瑜

视听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交受众微信

沈瑜

社交网络正发展为“连接一切”的生态平台。社交应用功能日益丰富,从即时沟通到新闻推送、视频直播、支付交易、游戏、公共服务等,都可以在社交应用上实现,覆盖多领域的平台化发展趋势明显,用户黏性不断增强。同时,社交网络加速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多元发展,基于社交的营销服务和移动广告成为活跃的领域,与社交圈、位置服务等功能相结合,网络营销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成为电子商务新的流量入口。

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交媒体已成为互联网媒体中最为流行的媒体类型之一,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等特点,成为网上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传统媒体积极拥抱社交网络,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来发布权威信息,扩大传播范围,增强舆论声势。另一方面,自媒体影响力逐渐放大,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3.66亿,微博实名认证用户、网络红人等对网络话题的影响力较大。

一、移动社交网络语境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社会事件和问题阐发的集体或个人观点,这种观点代替了新闻作者的观点,更加具有社会性倾向,能够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在网络出现前,新闻评论的权利主要由媒体把持,受众较少有意识或者渠道来发表个人的见解。

移动社交网络强化了新闻评论的情感。移动社交网络是基于手机、Pad等移动端构建的网络,由于移动端能够通过语音进行对话,相较于图片和文字,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激发人们的沟通欲望。在移动社交媒体中,这种情感属性也被视为移动社交的固有属性之一,因此,新闻评论需要具备情感化倾向,获取受众的情感因素,进而增加相关评论内容,才能够和社交媒体环境融合,获得受众的认可。

移动社交网络转变了对话形式。传统媒体的相关内容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在评论方面,受众一直都是作为接受者,难以平等地发表个人见解。在移动社交网络时代,受众的对话开始和精英评论相融合,评论的信息呈现几何式增加,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新闻评论的作者需要迎合受众的信息接收需求。由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倾向于平等身份交流,在市场化的新闻媒体传播过程中,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能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逐渐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成为新闻评论的主流形式。

二、移动社交网络语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方向

(一)差异化的新闻定位

本文以“号外”为例,阐述移动社交网络语境下的新闻定位。

众媒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互联网时代大众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寻求差异化的内容是“号外”创立的初衷。在2015年12月18日,“号外”1.0版本正式发布。发展至今,“号外”3.0版本的频道已增至65个,通过GPS定位切换,即可获取当地的资讯、自媒体热文以及天气情况等新闻信息。由于微信朋友圈碎片化阅读占据着人们大量的时间,部分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水准较高,但由于平台的不开放,如果不知道公众号的名字,搜索好的自媒体特别困难。

“号外”目前已经有上万家自媒体入驻,每天推出8万-10万篇的文章,保持24小时更新。入驻“号外”的90%都是自媒体,只有10%是传统媒体,与今日头条70%的新闻资讯相比,“号外”更专注于差异化、娱乐化的内容聚合,而且便于搜索,还有自媒体和文章排行榜,便于用户阅读关注。

(二)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

移动社交网络中,受众不再是新闻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转变为可以和新闻传播者进行交流的互动。比如在微信传播中,社交功能的设计使得受众能够在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时,自由地发表个人想法,而沟通平台能够将受众的信息反馈给新闻传播者,这样一来,受众不再是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通过发表意见、传播新闻观点等方法,转变自身的新闻地位,使得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因此,社交媒体需要设计沟通平台。

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分散了受众对新闻焦点的注意力,加上信息爆炸性增长,只有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才能够脱颖而出,这也是新媒体转型的方向。单从传播效果来看,移动社交网络的新闻信息传递类似于一种一对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个机构或者个人发布新闻,受众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信息,这和传统的电视、报纸等传播方式相同,但对于移动社交媒体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是构成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当达成信息传递的时候,可以通过人际传播进行新闻发酵,形成最终的新闻传播效果。

以“号外”微信公众号为例,当公众号的新闻信息通过微信推送出去后,对于新闻的传播者来说,点对点的传播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当受众通过公众号打开文章的时候,也就代表微信公众号完成了传播效果。对于新闻信息传播者来说,传播的效果才是关键。“号外”实现了单篇新闻点击量超过10万,和公众号的新闻内容、新闻报道风格等不无关系,这种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传播的方式,抓住了受众的注意力,使更多的受众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进而提升舆论的引导力。

(三)强化线上和线下信息互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提供一种新的方式,这种方式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新闻评论的局部开放性及大规模化,不仅扩大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还提升了受众的参与度。而借助移动互联网,受众进行新闻评论的时候,还可以对他人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信息交换的网络社交氛围。

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发现这一趋势后,纷纷转向移动化新闻模式,衍生出微信、微博等多种移动社交网络媒体,这些媒体非常注重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断为社交打造平台和机会,逐渐奠定了移动社交产业的地位,而这种发展趋势也重新塑造了新闻评论的形态。

移动社交网络媒体还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为新闻评论提供了一个适合的平台,微信公众号借助评论功能可以实现良好的信息互动。

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能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逐渐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同时,适应移动社交网络传播的方式,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使更多的受众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进而提升舆论的引导力。

猜你喜欢

社交受众微信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微信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