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是美的,还要找到美感

2018-02-21岸晓风

风流一代·青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蒋勋信仰美学

岸晓风

近年来,美学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变得越来越高。这既有经济社会发展后,人们对精神需求增加的客观因素,同时,也与很多人的推动有关。说到推动者,蒋勋先生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同时他也是公认的当代美学大师。

美学为什么需要推动?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美学可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某些方面的“美学专家”,既有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有自己能够发现的“美”。说陌生,是因为严格地说,美学是一个哲学分支,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这么说,似乎让美学有点枯燥,有点让人敬而远之的味道。其实不然,美学既有很强的思辨性,又有很强的感性,它是一个让人的生活变得有质量、有价值的“助推器”。

交代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说蒋勋先生。他是一个作家、诗人,还是知名画家,近年专门从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他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他的《生活十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佐证。

生活是美的。有人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说的多半都是“现实中的美”,那么,对于观念中的美、意识形态中的美、理论中的美,《生活十讲》在很多方面给了我们答案。当然上面的话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那就是,我们通过读这本书,会发现蒋勋先生说出了许多我们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回答了我们一直困惑的问题,将一些“灰色”的理论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这难道不是美么?

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者喜欢旧鞋子,舍不得扔。为什么?因为它里面有记忆,它不是一个物件。这些鞋跟作者的脚已经发生了一种每天一起走路,记录一段过去时光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虽然他/她的身体在衰老,可是你知道衰老的每一个细节,所以你不会轻易离开。这其实就是在说一种陪伴的美。

对于当前社会浮躁、缺少信仰的问题,作者真诚地呼吁,期待教育能培养出一批思想家,能主导一个长久的、永恒的信仰。他们的语言不多,但是有说服力,且具有永恒性,不会出尔反尔。作者提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基督教和佛教里面,这种“出尔反尔”反而较少,西方的启蒙运动看起来好像是反宗教,实质上是辩证宗教。比如欧洲,基督教的力量一点都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牢固,因为它已经经过了思辨的过程。蒋勋先生认为当前我们的教育缺少“思辨”,就是缺少独立的精神。这是教育的问题。找到了症结,其实也就找到了解决方式。

对于文学,蒋勋先生更是有话要说。当前,文学的发展多元化,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的蓬勃发展都证明文学没有式微,相反,影响力更加深入。作者认为,文学有助于生命态度的建立,如果没有文学,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欢或不喜欢去判断一个人,有了文学之后,我们会化身了,会从别人的角度去重新思量。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应该轻视的。

读《生活十讲》,我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蒋勋先生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他用自己的从容、雍雅、慧杰、自适,带给我们关于美学的哲学思考和生活中美的享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蒋勋信仰美学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印花派对
滴水藏海
信仰
漫画
蒋勋的美学养生
纯白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