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意境美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纪录片意境

李 玲

(作者单位:六安市广播电视台)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意境美。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也就是情与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它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电视纪录片的意境就是有声语言与电视画面、音乐、音响等视听元素的和谐统一。而解说是实现这种意境的重要一环。那么,在电视纪录片的解说中如何获得语言艺术的意境美?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1 真挚的情感是营造解说意境美的基础和源泉

“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和灵魂,语言艺术也不例外。没有情感,有声语言就会失去生气和活力,便不能称之为艺术了。有人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有声语言的创作亦如此,关键的就是要动真心,动真情。具体说,就是对所播的文稿内容动真心,对受众动真情。而这种真情实感的生发源自对作品主题以及作者创作意图的深刻、精准的理解。在纪录片的解说中,解说者要时刻把自己的情绪、情感与片子融为一体,做到声随情动,情随影动。

以大型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为例:该片以毛泽东生前创作的诗词作品为线索,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的伟大业绩,讴歌了毛泽东不仅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伟大诗人的卓越贡献。片子以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用丰富、精美的电视画面描绘出了毛泽东诗词的深远意境,以丰富的影像资料再现了毛泽东的风采,让观众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毛泽东。在第十九集《冰雪傲梅》中,有这样一段词:“雪,本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朵朵雪花仿佛是春天送来的名片。尽管冰凌悬挂于危崖,朔风呼啸于旷野,可是,梅花却偏偏在这时候怒放,她置寒风于不顾,视冰雪如温床,由此,越发显得俏色夺目。没有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参不透这样的梅魂;没有经过严峻的挑战,画不出这样的梅骨。犹有花枝俏,一个俏字,多么传神……更为传神的是,俏也不争春。梅花超越时令的开放,无非是为了证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我们通过解说者任志宏那诗韵十足、富有磁性的解说,看到了毛泽东诗词中梅花与众不同的高贵品格,更为重要的是,也感受到了解说者在解说的全过程中,内心始终贯穿着的一种真挚的情感,那就是被诗人豪放豁达、积极乐观的伟大气魄所折服,因而对伟人毛泽东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而正是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也为该片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 充分的想象和联想是获得解说意境美的关键

一部电视纪录片除了播音员的解说,还会有清晰直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或音响等要素。一部成功的片子,离不开几个创作要素的协调配合。通常情况下,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正确创作方式应该是看片和解说同步进行,这样,感觉和感受同时发挥作用,更易于解说的具体生动。但地方台由于条件所限,无法遵循这一创作规律,只能看稿解说。这就要求播音员解说时必须展开充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情景再现”来实现语言的形象生动。

播音学理论中所说的“情景再现”,具体地说,就是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解说者的脑海里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2]。这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在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中调动思想感情,并使这种思想感情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而我们对电视纪录片的解说时的情景再现,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稿件中,还应兼顾和其他创作元素的贴合。比如画面、音乐、音效、字幕、同期声等等,这是电视节目的整全效应所决定的。因此,笔者以为,播音员在不能实现看片解说只能看稿解说时,要使解说的语言达到具体、形象、生动,必须做到双重情景再现,即基于文字稿件的内容再现、电视画面和其他创作元素的再现。这就要求解说者充分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等所有感官系统,并将从中获得的信息高度融合。

一部真正好的电视纪录片的解说应该是脑中有形象、耳边有声音、心中有真情。以六安市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电视风情片《水云天堂》为例,片中的结尾部分有这样几句话:“山水相依,云水相生,至性至情。六安胜景,人间天堂。”这几句话的描述看似简单、空洞,但是在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时,就应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拟人化的山水,相互依偎,相伴相生;云雾缭绕的绝美画面和优美典雅、如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相互交织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并使之深入自己的心灵,由此而形之于声,具体生动地再现了天堂寨令人心醉、让人神往的人间仙境,进而产生颇具感染力的审美意境。

3 灵活多样的解说技巧不可或缺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与其他创作要素相配合,把握好解说的基调,塑造独特的风格,还要具备多种解说技能。而且在一部片中,各种解说技能交替使用,才能增强解说的艺术效果。大家熟知的央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尤具代表性。解说词朴实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在每一集开头的环境展现中,解说者李立宏以人物旁白的口吻把人们带入片中,如临其境;而当片中的具体人物出现时,他又像邻家大哥似的,亲切自然地介绍给观众,如见其人;每集片子的结尾,他又以思辨而富有哲理的解说升华了主题,令人回味,发人深思。或叙述,或抒描,或讲解,或议论,形成了本片解说的独特韵味,使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再以《水云天堂》为例,开头一段:“在我市金寨县境内,有一块风水宝地,她就是天堂寨。天堂寨的美丽和神秘令人倾倒。”这段的解说就是采用一般的朗读式处理,表达相对客观、庄重、大方。而下一段“江南第一清白地,山是本色水是源”“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是引用古诗,颇具文采,所以运用朗诵的方式处理,能更好地烘托高潮,抒发感情。而在解说中,“说”不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纯大自然的,它也需要控制和规范,才不失其美感。在《水云天堂》里有一段是介绍关于白马峰的由来的传说故事,就是采用“说”的语态,使人听来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因此,在解说中,各种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与画面、音乐一起,共同营造节目整体的意境美。

4 结语

电视纪录片解说艺术的语言是极其精妙和微妙的,要想营造解说中的意境美,在兼顾与片中其他诸多创作要素协调配合前提下,不仅要遵循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还要调动其丰富多彩的外部技巧,每一句话,每一个停连、重音、语气、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至关重要,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因此,在电视专题片解说中,创造语言艺术的意境美,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纪录片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浅析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纪录片之页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