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第五元素”构建IP剧热潮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7期
关键词:艾布拉姆斯热潮原著

张 智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1 IP剧热潮——流行文化现象

目前,在我国的文化领域,“IP”多指文学、游戏、动漫、影视等作为素材授予开发商进行二次发掘的传播行为。单从定义上看,这种传播行为并非当今独创,《黄土地》《红高粱》《太阳照常升起》《亮剑》以及诸多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都应称为IP剧。这甚至可以追溯到乔治·梅丽爱的《月球旅行记》。

然而,在“互联网+”这个时代背景之下,IP剧呈现井喷式发展。大量的网络小说、游戏版权被开发商买走,并占据了影视界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针对IP剧火热的研究也逐渐升温。多数学者认为,IP剧火热的原因归结于受众需求与利益追逐。诚然,这两个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但是仅仅从两个因素进行考虑,未免单薄。作为一个流行文化,其发展势必与媒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互联网+”才是IP剧走向流行文化的重要之因。

2 “第五元素”——媒介

艾布拉姆斯通过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总结了西方文学研究的历史,而后提出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元素的关系模型。他认为:“可以把阐释艺术品本质和价值的种种尝试大体上划为四类,其中有三类主要是用作品与另一要素(世界、欣赏者或艺术家)的关系来解释作品,第四类则把作品视为一个自足体孤立起来加以研究。”[1]据此,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文艺评价的空白,也引起诸多学者的继续推理。

其中,陈旭光先生在注意四元素循环往复的同时,也强调作品与社会语境的对话,作者与受众的对话关系。这一说法为李玉臣先生发现艺术媒介提供了线索。在其文章《由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引发对艺术媒介的理论探讨》中,明确提到了构成艺术整体活动的基本因素应该有五个,即世界、作者、媒介、作品和读者。并构建了一个新的关系模型,将媒介置于中心,并与其他元素产生互动关系。他认为“艺术媒介与艺术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共生状态下”[2],证明了“媒介是艺术要素中最为根本的一个要素,去掉这个要素,其他四个要素就无法存在于艺术之中”[3]。

由此观之,艾布拉姆斯的四元素模型更加适合一种静态批评,但是艺术创作不是静止的,于是又出现了关于四元素循环往复的动态研究,最终得出了世界、作者、受众、作品、媒介五个元素,而且最关键的则是媒介这个“第五元素”。因此,围绕这五元素我们来看IP剧热潮现象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3 热潮成因——媒介转化与构建

通过艾布拉姆斯的“四元素”说,以及李玉臣先生对于“第五元素”即媒介的引入,我们可以追溯IP剧热潮根本原因,即媒介转化和构建了世界、作者、作品、受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聚合传播体。

3.1 媒介转化——成为受众的期待视野

首先,IP剧作者从众多社会影响强烈的或者具有改编潜质的原著文本中挑出适宜的作品。其次,一个将文字(或者图画、游戏等)媒介转换为视听媒介,变为影视作品。再次,影视作品通过网络、银幕、荧屏等电子媒介与受众见面,由于之前部分受众观看过原著,所以具备一定的期待视野。最后,受众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介反馈给社会。作者通过社会反馈的信息调整下一部作品的创作。即完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圆环。可见,IP剧成为热潮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原著文本由文字(或者图画、游戏等)向视听媒介转化,正是这种媒介上的转化,使得受众对于两种文本产生了对比心理,成为受众的期待视野,引发受众的关注,构成IP剧热潮现象。

3.2 媒介沟通——加速作品与社会的互融

从“世界—媒介—作品”这个关系中可以看出,时代或者社会背景通过媒介,与作品的互动。当下社会文化已经进入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消遣娱乐为主体的“读图时代”。与传统的精英文化不同,IP剧作为大众文化,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IP剧题材上更偏向青春、偶像、仙侠、穿越、玄幻等内容,迎合虚拟网络的乌托邦生活,加之如《琅琊榜》的化妆、《芈月传》的服饰、《甄嬛传》的道具、《老九门》的特效等,充斥着一种视觉体验,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可见,正是媒介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视听成为主流,世界与作品才能更迅速更便捷地互动共融。因此,IP剧受到“互联网+”的电子媒介作用,能够加速当下文化的市场化、娱乐化、视听化,受到社会的欢迎,引起火热的高潮。

3.3 媒介互动——促成作者与受众的交流

从“作者—媒介—受众”这个关系中可以发现,作者与受众通过媒介形成互动。由于进入“互联网+”时代,作者与受众的沟通,使受众更加直白地表达其期待视野及心理预期,形成媒介互动,引发话题共鸣。《琅琊榜》通过传统电视和网络视频同步上映,也引起受众的互动。其中,微信圈与《琅琊榜》相关的主题文章就有4 920篇,新浪微博关于《琅琊榜》的话题31.9亿次阅读持续占据最热话题近一个月。形成了“作者—媒介—受众”互动关系,为IP剧热潮打下了广泛的受众基础。可见,媒介构建了作者与受众的直接对话,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受众心理,而受众也能参与到创作中,如此IP剧便火热起来。

可见,媒介的引入对于IP剧热潮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媒介转化为受众增加了期待视野,引发关注;另一方面,媒介为世界与作品、作者与受众构建了一个平台,加速了作品对社会的反映,提高了受众的话语权与参与度,摸透了受众的心理。

4 发展建议——以媒介为中心,构建品牌效应

虽然关于IP剧热潮的影响有很多,但是通过前文的论证,依据世界、作者、作品、受众、媒介的分析,“第五元素”媒介的转化与构建作用成为关键。基于此,提出IP剧发展的几个建议。

首先,利用“互联网+传统媒体”作为媒介平台,形成多元化媒介格局。IP剧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的特色,互通共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多媒体联动下的聚合体,将世界、作者、作品、受众、媒介凝聚,彰显聚合式传播的效用。

其次,注重原著文本与IP剧的媒介转化。由于IP剧根据游戏、小说、动漫等原著改编而来,所以存在媒介转化过程。而媒介的转化并不单是符码的变化,更需要细节逻辑上的推敲。受众需要的是一个有画面有内容的故事,并非一个只有明星与特效的空壳。因此,扎实的剧本改编是成功的基础。

最后,通过网络媒介让受众参与创作当中。粉丝是一群特殊的受众,其对媒体消费是主动的、狂热的、参与的。因此,IP剧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便捷性、时效性,实时获得受众的心理预期,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艾布拉姆斯四元素说的推理,得出关键的第五元素——媒介,并且归纳出媒介在其中的转化、构建作用,使得世界、作者、作品、受众成为一体,构成了强大的聚合传播体。基于此,当制作IP剧的时候,应当构建“互联网+”的传播机制,注重原著文本向IP影视剧的媒介转化,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便捷性、时效性,为受众搭建一个参与创作的平台。如此,IP剧才能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猜你喜欢

艾布拉姆斯热潮原著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汉服热潮”诠释文化自信回归
拔牙
我省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EMO Ha nnove r 2017 九月将掀热潮
美军开始研制M1A2“艾布拉姆斯”SEP V4主战坦克
文学术语词典中的“经典”: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术语汇编》
J·J·艾布拉姆斯科幻是他的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