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的新媒体报道策略
2018-02-21黄菲
黄 菲
(作者单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
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党的新闻事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时政新闻的采编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传播理念的不断变革,受众需求的不断分化,当前新媒体的舆论场上,娱乐八卦、明星绯闻、奇闻佚事等大量充斥,爆款时政新闻产品寥寥无几,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面临着新的困境。
1 时政新闻的发展困境
目前,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数量偏少、影响偏小等问题,在选题上存在大而空泛、亲和力弱等硬伤。
1.1 机械搬运
不少省市电视台的重要时政新闻节目都开设了微信公号,但每天的推文几乎都是机械地将电视新闻的稿件搬到公号中,配以视频截图,这样的时政新闻篇幅过长、阅读体验差,并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因此,这类微信公号推文平均阅读量一般不足200。
1.2 表达僵化
除“联播体”微信公号的推文外,不少时政新闻类的H5、动漫、短视频等,形式化、程序化、脸谱化严重,不仅文风生硬,表达僵化,且视角过高,缺乏亲和力,传播范围往往只限于制作者之间,蜕变成自娱自乐的产品。
1.3 受众错位
新媒体用户以80/90/00后居多,这个群体喜欢新事物,思维跳跃,对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能够迅速捕捉。不少新媒体时政新闻,由于没能紧贴新媒体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导致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2 时政新闻的发展策略
2.1 准确权威
2.1.1 讲政治
新媒体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是党管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媒体宣传报道的工作导向。
2.1.2 讲事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目前,一些新媒体,尤其是部分个人自媒体,为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效益”,将一些不实传闻在新媒体上传播,导致谣言四起,必须予以坚决抵制,传统媒体要杜绝类似行为。
2.2 表达创新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传播形式、内容载体、传播时效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时政新闻要与时俱进,在表达创新上下功夫,提高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2.1 模式新颖
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形式非常繁杂众多,设计出新颖的传播模式,往往会让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倍增。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让全省干部群众方便学习讲话,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策划推出H5新媒体产品《有声电子书·主持人带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由于H5中有主持人的诵读,有讲话的全文,加上携带方便,伴随性强,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纷纷转发分享,点击体验学习。不到一周的时间,阅读量就超过了22万+。一年多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类似的作品还有《坐上邮轮看海南》《寻梦环岛记》《这就是海南》等。
2.2.2 技术酷炫
新媒体是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产物,新媒体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带新技术属性。因此,在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中,赋予新媒体产品酷炫的技术呈现,是采编人员的一个重要课题。2017年4月,为献礼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海南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H5《乙艳邀您一起点赞海南》。作品以“微信朋友圈+工作群”为场景,以“海南争创范例、跨越发展、扛起国家担当、弘扬特区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为内容,以“主持人播报+视频”为形式,以“主持人与图片视频中的人交流互动”为创新点,以“海南巨变+邀请点赞”为架构,以手机端为主传播渠道,创新呈现过去五年海南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海南视角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作品通过独具匠心的策划与设计,利用电视虚拟技术,加上酷炫的创意剪辑,让海南唯一“金话筒”得主乙艳在微信朋友圈中,随意穿行于图片和视频之间,并跟里面的人交流互动。作品创意精巧、制作精良、文案精准、画面精美,推出即被刷屏,第一天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并且一直呈爆发式增长,目前,阅读总量已经超过50万,成为海南最受欢迎的新媒体作品之一。今年以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加大创新力度,推出一批技术型产品,如《滑动30年 回顾海南精彩瞬间》《中国礼 海南Feel》等,深受网民喜爱,宣传效果非传统时政新闻可比。
2.2.3 互动性强
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互动性强。增加时政新闻在新媒体传播中的互动性,是近年来不少主流媒体的着力点。2017年8月1日,为庆祝建军90周年,人民日报创意开发、腾讯天天P图提供图像处理支持,推出新媒体产品《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用户可以在产品中上传自己的照片,然后生成不同年代的军装照,换完所有的军装,就相当于看了一部军装发展史。这款新媒体产品,不仅圆了每一个用户的军旅梦、军装梦,体现了爱国爱军之情,而且产品互动性强,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观点需求和情感需求,推出即实现裂变式传播,浏览量超过了10亿+,成为近年来最爆款的现象级新媒体产品。
2.3 注重时效
新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时效性强,时效性往往就是新闻话语权。时政新闻要在新媒体上占领战略要地,时效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抓住了时效就相当于抢占了流量的先机。2017年11月8日下午,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当天下午,中央电视台除对特朗普的行程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外,还第一时间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视频。例如,16:28推出独家视频《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迎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17:04推出独家视频《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16:25推出独家视频《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特朗普夫妇共同参观故宫文物医院》;16:47推出独家视频《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特朗普夫妇共同欣赏京剧表演》。这些独家短视频,以现场声为主,鲜活展示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交流的情景,由于时效性强,现场感强,阅读量、点赞量和回复量都非常高,影响很大。
2.4 定位精准
互联网是一个由无数节点组成的立体化传播体系,通过互联网,每个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天然就具备“多节点、一对一”精准传播的属性。
每个新媒体,由于定位不同,用户兴趣点和关注点大相径庭,比如,影视综艺频道和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的用户,直播海南和海南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差别就很大,目前,很少有一个APP或微信公众号,能满足所有类型用户。
因此,时政新闻要想在新媒体中提高阅读量,扩大影响力,必须讲求精准投放,适应新媒体传播分众化、需求差异化、信息碎片化的趋势,找准产品定位,满足用户需求,针对目标受众精准推送,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推送与之相适应的内容,或是相同的内容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推送给不同的用户。
2.5 媒体融合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当前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的做法是强化技术支撑、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优先发展移动端媒体等。按照这个方向,目前不管是纸媒,还是广电媒体,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几乎都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全媒体。全媒体是个好模式,虽然深度融合是个新课题,但时政新闻在全媒体框架下,创新的空间还非常大,如果整合得力,融合得法,宣传效果也能实现倍增。
为做好党的十九大的宣传报道,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采用全媒体的方式,以广播电视、网站网台、三微一端为主平台,通过新闻、专题、直播、晚会、公益广告、H5、动漫和微视频等方式,推出一大批全面准确、及时生动的报道,特别是创意推出多个H5新媒体产品,如《为海南11个来自基层的十九大代表打Call》《遇见幸福海南》等,阅读量超过50万,全台的十九大报道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立体化、融媒化等特点,实现了“导向正确,出新出彩”的预期目标。
新媒体的兴起,对时政新闻的传播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业界和学界对新媒体的发展有一个共识——技术驱动,内容为王。时政新闻是一种稀缺的新闻资源,是广大受众硬新闻需求的重要内容,当前,时政新闻报道牢牢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主流媒体要思考和要做的是如何提高时政新闻宣传效果。
只有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务实、方向上准确,发挥优势,敢于创新,从形象思维、用户思维出发,找到时政新闻与受众的利益交汇点、情感共鸣点、价值共生点,策划推出直观的、可视的、有趣味的爆款新媒体产品,主流媒体才能解决时政新闻的发展困境,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