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下的粉丝经济

2018-02-21蔡汝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练习生追星真人秀

蔡汝佳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1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介绍

网络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是国内近几年陆续出现的偶像养成模式的综艺节目,录制选手在任务、训练、考核中的表现,在明星导师的帮助下促进选手不断成长,最终以人气投票等形式挑选出小部分练习生,成为偶像团体出道。目前最火热的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是《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这两档节目形式相似,却接连引爆了2018年年初至今的网络综艺收视与参与的高潮。

《偶像练习生》是爱奇艺在2018年第一季度打造的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真人秀,于1月19日正式上线,节目播出1小时后播放量破亿,成为热议话题。在4月6日的总决赛中,参赛选手蔡徐坤C位出道更是成为微博整改后的第一个“爆门”话题[1]。而《创造101》是腾讯视频推出的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真人秀,于2018年4月21日上线,可以说《创造101》是《偶像练习生》的女版接档节目。这两档节目的区别是,《创造101》购买了原节目的IP版权并且节目前期选手的筛选数量更多、节目整体制作周期跨度更大,因此,从节目的精细度及节目内容的本土化与差异化方面更有优势。虽然《偶像练习生》在播出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但从目前的播放量来看,《偶像练习生》前六期在爱奇艺的累计播放量为18亿,而《创造101》前六期在腾讯视频的累计播放量达到49亿,显然《创造101》这档节目更加成功。

2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成功的原因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自推出以来,在网络视频平台及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热度不断,形成了强大的粉丝群体。以《创造101》为例,节目首播当日播放量就高达2.1亿,目前播出了9期,总播放量已破44亿。同时,《创造101》节目自播出便占据热门,选手王菊将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划分为“陶渊明”(王菊的粉丝)与“菊外人”(不看《创造101》,也不给王菊投票的人)两大阵营,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长时间霸屏,将养成类网综的流量从线上覆盖到观众的生活中。

2.1 节目定位迎合当下潮流

当今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是新鲜与潮流的时代,而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定位就是迎合当下的年轻人群,尤其是年轻的女性粉丝群体。节目的主角从年龄上看都是90后与00后的年轻练习生,外貌精致,有的甚至小有名气,这类练习生对年轻的女性群体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是节目对粉丝需求和偶像特质的精准定位。目前,我国国内的优质偶像男团女团屈指可数,只有TFBOYS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根据艾瑞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的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由此可知,我国的偶像行业在有着一定的底层受众基础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正是对这一影视市场的占领,并且此类节目为当前偶像团体的商业价值与市场潜力提供了恰到好处的展示平台。

2.2 节目内容贴近受众生活

偶像也是普通人,养成类真人秀的节目性质接近于记录,观众们可以前亲眼看到练习生的成长过程,从排练过程、队长选拔到团体间的交流互动与沟通理解等。镜头对选手生活的记录,让观众见证了练习生从普通人到偶像男团出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练习生与观众生活的形似性与一致性,让观众产生了亲切感与强烈共鸣,与此同时,观众会产生陪伴选手成长的认同感,这也增加了养成类综艺节目的粘性。而在节目选手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以《偶像练习生》为例,更是有“宠粉狂魔”蔡徐坤、“不靠姐姐”福西西、“冷彦俊”林彦俊等,选手在节目中保持自己独具特色的人物个性,有的亲和力满分、有的恶搞互动、有的呆萌可爱,这些风格贴近观众的心理情感需求,将观众生活中向往或者喜欢的人设通过节目挖掘出来在网络上形成热议,由此吸引观众持续观看并形成出道偶像的固定粉丝群体。

2.3 节目形式引导观众加强互动

以《偶像练习生》为例,从100名参与节目的练习生到最终票选出9人获胜,组成全新偶像男团出道的过程中,整个赛制的结果通过投票决定,而投票权完全在观众的手中,导师及制作人代表并没有投票权,最终的取舍全部依靠场内及场外的票数决定。这样的节目形式吸引了观众参与其中的超强互动,并让观众产生节目的最终结果是由自己创造的主人公意识的知觉感受,这样的节目形式,也让喜欢同一偶像的观众聚集在一起形成粉丝,进而创造出粉丝经济,一起为偶像投票。而在《创造101》节目中更是增加了具有挑战意味的“battle”环节,这让节目充满了紧张的激烈竞争的节奏,也让节目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能出其不意,让观众在猜测选手是否参与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互动式的节目悬念与看点。养成类节目的形式就是在节目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让每一名观众都能参与到选手的选拔过程中,让观众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粉丝经济下对青少年群体追星的建议

青少年的追星行为并非是完全追求时尚和享乐,而是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倾向,偶像的诸多精神需要丰富青少年消费群体的精神世界,甚至能够影响到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追星现象,例如,《偶像练习生》的决赛门票被爆至1.8万元一张,其粉丝甚至每天投4 000票只为送偶像出道。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将偶像出道的过程呈现在观众面前,应在节目过程中借助偶像的力量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青少年粉丝在追星消费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1 将偶像视为努力目标,避免盲目消费

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他们崇拜对象的选择往往片面、盲目,会表现为短视心理、虚荣心理和猎奇心里[2]。偶像在网络综艺中的成长面临很多挑战,人们要将偶像打造成粉丝的努力目标,引导粉丝与偶像共同成长。

3.2 理智看待竞争,避免盲目消费

无论是针对粉丝群体内部的攀比,还是粉丝群体之间的攀比,人们都应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竞争机制,将偶像看作是粉丝资源共享的一种形式,将偶像间的竞争看作是良性的互动,避免为了偶像在节目中获得一席地位而进行盲目消费。

3.3 弘扬勤俭美德,避免过度消费

过度消费不只是源于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更是当代年轻消费者存在的消费误区,对此,应该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对偶像的消费行为要适度,要引导粉丝在经济能力内理性消费、理性崇拜,达到良性循环。

4 结语

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节目的定位、内容及形式等都是在迎合当下时代的潮流,而养成类真人秀带来的粉丝经济使网络综艺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人们在充分利用这些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引导消费群体,尤其是引导青少年消费群体合理追星。

猜你喜欢

练习生追星真人秀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编辑部追星日常
SEOUL TRAIN
食神练习生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