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航拍教育与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8-02-21赵志豪杨增和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航拍应用型受众

赵志豪 杨增和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

无人机是由无线电遥控设备和独立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的设备,无人机航拍是无人机设备利用从空中拍摄而获得俯视的地区地貌图,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传统拍摄视角、产生不同凡响的视觉冲击力,无人机航拍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视频采集手段,正逐渐成为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的众多专业中,传媒类相关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设置是为了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生产基础知识和信息传播基本技能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掌握无人机航拍技术正日益成为培养传媒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

1 传媒类航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传媒类专业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日趋显现。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68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7个专业布点数达到1 244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约23万人,占到高校在校本科生人数的1.4%[1]。面对如此现状,创新发展思路与增强把握社会经济技术重大变革趋势的能力,成为目前高校传媒类专业发展的一条有利途径。无人机航拍,以其独特的俯瞰视角为受众带来新维度视觉感受,应用型高校通过促进无人机航拍技术向传媒生产中广泛渗透,将形成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优势。2015年6月,中国首个全国性的无人机新闻项目——新华网新闻无人机编队成立[2];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重大危化品爆炸事故,面对新闻记者难以进入现场的状况,无人机航拍器深入爆炸腹地,第一时间将事故现场视频和图片,回传至媒体平台。在媒体融合日趋完善的环境下,“无人机+”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正成为新闻传播产业中的重要突破。同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亦明确提出,要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高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来源[3]。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对无人机航拍人才的需求,亦将促进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进步,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新格局。无人机航拍技术正逐渐成为传媒类专业进行新闻采集、艺术创作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 无人机航拍实现传媒生产方式的转变

以无人机航拍视频为传播媒介的发展,必将带动媒介生产者对于传统传媒思维的转变与跨越。从最早的人际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到现如今的融媒体发展时代,信息承载的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与传媒产业的发展,传媒生产模式、传媒生产要素以及传媒类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发生改变。当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新闻传播媒体首先考虑的是进入现场报道。但无论是单机采访拍摄的记者,还是搭载EFP系统的直播车均难以满足迅速进入现场进行新闻报道与信息发布的需求。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直播中摄像机“在场”的思维,发生了巨大转变,搭载摄录器材的无人机能够极大克服地面恶劣环境,从记录自然灾害带来的后果到调查危险事件发展的情况,均能获得较全面的画面资料。通过运用无人机航拍,可以在表现直观性画面的同时,保障记者的人身安全。让记者能够快速而无危险地接近新闻事件发生中心。

不仅如此,无人机航拍的发展更实现了传媒生产模式革新的技术发展。传媒内容的生产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早在20世纪60年代,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论断,将偏重于媒介内容的研究转向传播媒介本身[4]。媒介形态的的快速发展,必将催生传媒生产模式的革新。近些年,由于电子电路、模块集成、无限图传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以多种技术为集合的无人机技术也逐渐得以更新。通过模块化设计将飞行控制系统、地面站系统、航拍摄像系统、稳像系统和影像处理软件等几个部分高度集成在航拍无人机之上[5]。在具体的影视航拍运用中,通过无人机上摄录器材的搭载,即可构成无人机最主要的航拍系统。借助无人机完成的航拍视频,作为一种

新兴的信息符号载体,正逐渐受到媒介信息生产者的重视。而无人机航拍技术的革新,也亦将成为媒介生产模式革新的重要推动力。无人机航拍正逐渐成为传媒信息获取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并不断地革新着传媒作品的创作模式。无人机航拍近年来发展迅速,越来越多新闻媒体报道运用航拍手段,从中央电视台的大新闻现场直播、到报纸和新闻网站的空中拍摄,无人机无论在天空中平拍,还是从天空中俯视,无不给观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

3 无人机航拍在传媒类专业的教学活动

无人机的出现与发展使以往传媒信息生产过程中高投入和高风险的航空拍摄,趋向于普及化。放眼世界,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运用无人机空中拍摄,获得了优秀拍摄角度及画面。而在国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更是早在2013年便为记者配备了拍摄新闻的无人机,由其成立的楚天云图航拍中心是目前全国省级党报中第一个从事无人机航拍的专业机构。在电视制作方面,《爸爸去哪儿》《舌尖上的中国3》《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的电视节目中都有借助无人机参与拍摄,而航拍无人机的出现也更好地帮助电视节目实现了特殊镜头的电视画面拍摄与录制。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无人机航拍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制作表现手段,在给传媒从业者的艺术表现力插上飞上天空翅膀的同时,更为传媒从业者进行非常规视角拍摄带来了无限可能。无人机航拍通过客观真实的原始素材,为受众提供了一个鸟瞰式特殊视角,为受众提供了客观探查真实新闻现场的机会。借助无人机航拍,受众能够在突发事件、大型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发生后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状况,看到真实的现场。在如今网络时代,受众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节奏社会关注变化和浅阅读方式的流行,决定了受众的直观感受将成为新的社会传播潮流,而无人机新闻所带来的视觉化传播则恰好契合了当下的社会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人机航拍正逐渐成为传媒信息获取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并不断革新着传媒作品的创作模式。高校传媒类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化传媒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满足社会需求传媒类人才培养的职责。面对当下传媒行业新的发展态势,高校传媒类专业也应通过多种方式寻求教学模式的转变。高校传媒类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化传媒人才的摇篮,肩负着满足社会需求传媒类人才培养的职责。面对当下传媒行业新的发展态势,高校传媒类专业也应通过多种方式寻求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传媒专业的大学生更好地拥有服务于市场需求的应用能力。

无人机航空拍摄以其独特的视角、动态化的画面捕捉等特点,在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等传播类专业的教学上作用明显。如在广播电视编导与广告学专业的《影视作品创作》《广播电视广告创作》等课程中运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训练。透过无人机航拍镜头的推进,既可以如广角镜头般展示景物壮阔之美,又可以像特写镜头般表现人物表情的之细,极大增强了影视画面的表现力与广告商品的感染力。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电视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摄像》等课程的教学应用上,可运用无人机通过空中镜头灵活的多角度转换,增强受众对新闻现场的参与感,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无人机航空拍摄以其全方位、多角度的视点,展现其独特的画面语言,能够更好地为《虚拟现实技术》《影视特效创作》等图像的数字后期多媒体创作和VR虚拟现实制作课程,提供相应的规划图像参考。

4 结语

作为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目的应该多以培养优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为自己的目标。通过在传媒类专业中,进行无人机航拍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不仅可以培养集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对高校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形象传播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通过无人机航拍教育与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我国无人机航拍技术也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更好地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进步。

猜你喜欢

航拍应用型受众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航拍巴彦呼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难忘的航拍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