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措施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发展

张 薇

(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台)

民生新闻可以定位为以普通百姓视角讲述关乎百姓生活冷暖的一种新闻报道。民生电视新闻最早在2000年开始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只有少数的电视民生节目生存下来,当前电视民生新闻面临严峻的形势,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的影响力也成为新闻界的焦点问题。

1 新媒体内涵及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1.1 新媒体内涵

新媒体主要是在新的技术影响下,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范畴。新媒体的优点在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较好、覆盖面较广。新媒体的发展,也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1.2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新时代,民生新闻将朝着主流新闻的形式过度。基于竞争的激烈及发展中受到的诸多困境,民生新闻的转型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长远看,民生新闻的最终发展将会是公共新闻,成为社会守望者及舆论导向者。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环境竞争激烈异常

一方面,同类节目的竞争激烈,导致本土化的民生新闻吸引力下降,受众不断减少,同时不少节目开始使用大板块增加市场,满足观众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质量;另一方面,民生新闻面临着新媒体的猛烈冲击。新媒体依靠技术及互联网渠道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捕捉到新闻点,更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在年轻群体中,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发展,新媒体的碎片式新闻播报方式具有更好的可接受性,因此年轻群体也成为新媒体新闻播报的重要受众。而电视民生新闻本身的传播时效性难以与新媒体抗衡,导致出现很多新闻不能利用新鲜的特征吸引受众的眼球,最终发展艰难。

2.2 民生新闻的质量被质疑

对于当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而言,为维持收视率,不少节目在策划播出中只是单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导致对新闻选题价值的降低,民生新闻本身的质量难以保证;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民生新闻的来源更加广泛,造成民生新闻的真假难以辨别的负效应,大量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内容失真,违背了新闻的特征与本质;另一方面,不少节目不惜以血腥暴力、娱乐八卦题材达到吸睛的目的,使用煽情、夸张的表现手法拖延时间,导致民生新闻谄媚低俗,节目质量严重下降。

2.3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严重不足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个媒介之间相互融合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对于民生新闻的收集与报道,需要报道团队具有专业化的新闻制作能力,优秀的策划能力,多种新型媒介的融合能力,对新闻的真实性鉴别核实能力等。在现实中,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记者队伍的流动性过大,有能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流失严重,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年轻编辑记者更愿意从事待遇更好的网络媒体。

3 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措施

3.1 创新民生新闻栏目的形式

当前,在新媒体的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新闻的内容也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娱乐化,因此民生新闻栏目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通过制定出个性的运营方式,在新闻播出的方式及流程等各个环节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个性化与贴近性。另外,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对于新闻的传播和影响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选择应该注重个人风格。在民生新闻栏目名称的选择上,应该尽量要独特、吸人眼球、有针对性。新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充分利用这种发展趋势。例如利用手机智能终端及栏目的微信公众号及时与观众的互动,不断改善节目的播报方式,满足受众的需要。

3.2 不断增加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

民生新闻的主要受众是老百姓,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对民生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有些庸俗的内容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睛,但也容易失去观众长久的关注度。因此民生新闻在内容上应该要尊重大众,从实际出发,在报道的中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直面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挖掘产生不良问题的原因,通过积极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加群众的认同感。

通常情况下,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和了解往往停留在新闻的表面,不去做深入的思考,此时需要借助民生新闻评论撰稿人的业务功底引导受众去思考解读。以青海广播电视台《百姓1时间》曝光交警索贿报道为例,记者通过明查+暗访的方式,对该新闻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解读,在吸引广大人们群众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管部门通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降低对人们群众的影响,从而确保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3 尊重新闻性质,充分展现媒体的公信力

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属性,报道要用事实引导受众的社会关注方向,展现媒体的公信力。这种公信力并不是新闻的制作技术或者协作能力,其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控制能力、驾驭能力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应该重视引导效果,具体应该引导群众进行正确看待,在负面新闻中发现正能量,积极调节人们群众的心理状态。对于突发性负面新闻的报道,民生新闻媒体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群众,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对大型事件进行报道时,已经开始采用航拍、自拍、海采、互动和新媒体直播等方式,这些方式可以方便人们更加全面地看事件。同时民生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增强栏目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4 有效整合资源

电视媒体应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发挥自媒体互动性强和传播方式多样的优势,实现电视和新媒体资源整合共享,不断提高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策划观众喜欢的、有内涵的节目类型,提高节目水准。当前形势下,电视媒体只有与新媒体互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电视应消除区域壁垒,将传统的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加大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利用地域优势将各地电视优势资源和新媒体互相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如此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还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优质的电视节目。同时通过加强区域融合与合作,还可推动行业的发展。在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合作融合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保证其融合过程严谨、创新、有活力,科学地将传统电视和新媒体融为一起。

4 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受到巨大的冲击。电视民生新闻要想继续生存,应针对当前形势,积极进行创新,通过转变模式、改善人员素质,促进民生新闻朝着融媒体公共新闻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