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效率的途径
2018-02-21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疆 博乐)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的基本内容
所谓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与清查是对各个单位拥有的实际资产和财务账上记录的资产进行逐个核对。首先面临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清查,如账户资金的收入与支出、购买相关证券的状况、资金现存量的结算等财务情况是否根据相关规定每一笔资金有相应的票据、与账目相符的实际物品、账目的资产证件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手续完善情况等,对于坏账及挂账进行相应的合理批复。其次就是对资产的清理与清查工作,主要包括事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资产的回报状况。还有就是对于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目前的损耗情况及可用期限、房屋、车辆等资产的清理清查要注意清查房屋、车辆的产权归属情况和产权的原件证明。最后需要总结思考在资产的清理与清查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颁发的管理制度中的漏洞等问题的应对策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资产清查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重点
1.彻底清查
由于目前财务部门的信息数据库还不够完善,大多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都以纸质的形式或者单一的表格形式出现,也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完全没有统一登记管理,事业单位收入的钱直接又自行支出,财政部门对其所掌握的资产信息知之较少。而且由于各事业单位成立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成立时间久的就会有很多的资产,有些还没有录入财务报表,有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无法使用的资产没有清理和清查。因此在清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资产的现有量及回报率进行确认。
2.创建监管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大多事业单位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管理财务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上级财政部门可以及时调取其附属单位的资产信息情况,但由于前期工作中的操作经验不足,必然会出现很多不规范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创建健全的监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实时监管,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清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提升了精准性。所以,创建监管系统是资产清查工作的重点工作。
3.设置可行的评价体系
财政部门大规模地实施资产清查不只是想掌握各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其主要是想依据国有资产的现存量及闲置设施、配套设施的健全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显现出来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为以后的预算管理工作打下基础,使以后有相应的评价体系遵循。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薄弱点
1.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
首先,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不严谨,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国有资产被私人挪用成为个人资产。如单位的公车被个人当作私人的随意使用,甚至出现长期占用的现象等。其次,只关注财务上的实际资金情况,却忽略了一些实际的实物资产和无形的投资资产的管理与监管,导致重复购买但利用率却不高,甚至长期闲置。在实物资产使用上也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制度,缺少对资产的借出使用情况的登记入册,对于员工借款和与其他单位的支出与收回情况没及时清理清查,造成部分资金的长期挂账。这些都是由于各个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认识不够,认为资产管理只是财务人员该做的,而不是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认为资产是国家的,和个人没什么关系,因此在对一些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不在意,更别提定期保养了。甚至有些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对大物件进行资产管理,以此来应付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严谨
资产管理工作不单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各部门必须辅助。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情况不断完善细化管理制度。由于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只是单纯地清查国有资产,而没有设置对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由于各个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财政部门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实际管理中会出现一定的冲突,可操作性不够,因此无法对应的执行,这样就造成资产清查工作不能被有效执行并得到相应的监督。
3.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程序规范性不够
国有资产清查的目的就是对资产进行全面、准确的的清查。而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严格的程序和定期清查的制度,在平时的管理中也很松懈,清查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一一核对,存在侥幸心理,单位的部门对接时只是有形式而没有对应的清查或者只是大概的清查,导致资产清查工作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
四、提升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效率的建议
1.加强意识,提高重视
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各事业单位意识到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全面性,并不只是针对某些部门而言,特别是单位的领导需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让各部门都端正自己的态度而不是事不关己,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氛围,并明确规定资产管理的负责人,把控和调度国有资产,减少同一物品的多次采购和闲置流失。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清理工作时必须以的资产管理法规为基础,如《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细则》,让盘点工作有依据,避免受到不必要的错误。资产清查的范围涉及事业单位拥有的房屋和车辆产权、对外投资的支出和收益情况、单位的机器设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但仍然基本保持原貌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等都应该归属于资产清查的范畴。并且事业单位要设置每季度都对其资产进行清理和清查,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实现责任明确到个人,个人除了有使用的权利也应当有维护和定期保养的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清查盘点表格,这种管理制度将会让财务部门在清查时不重复查和漏查。然后汇总盘查清点表并上报给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3.优化资产清查流程
事业单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单位的领导为组长,设置资产清查小组并设立专门的清查办公室,开会讨论制定清查工作细则。然后分组先让各部门各科室按照资产的名称、用途、大小、损耗情况等自行清理统计,并录入盘查清点表和注明资产的责任人和使用者。领导小组根据统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到现场实际盘点清查,并对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改,整理入册后让相应的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以真正实现责任到人。最后领导小组针对实际的盘点清查进行统计并记录在电脑系统中,不仅实现了统一管理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资产档案,还让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简洁明了。清查结束后,清查办公室需要对本次清查开专题会议,讨论本次清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清查流程。
4.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系统就是指通过目前的信息技术将各个事业单位的分管部门的资产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一条线牵动多个出入口,将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小块链接一体,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和简洁明了。传统的资产管理登记入册的方法过于烦琐且不方便及时查阅,也给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因此资产信息化管理将完全取代,在盘查清点结束后将其分类录入电脑系统并做相应的信息化处理,让管理者能随时登入系统了解资产的具体情况从购入到支出使用都一目了然,这种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分析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时间,也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
5.资产信息化的优势
(1)为领导人员的决策提供依据。由于资产信息化将各单位各部门的资产数据都整理在一起,当领导层需要对某项事业发展进行分析时就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导出大量相关的证据,也就为决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方便随时监控,防止资产流失。信息化使得各事业单位的资产信息通过网络便可以得到监管,让各个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情况达到真正的公开透明。不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经费,还较之前的监管更加有用和便捷,使管理流程更加顺畅和先进,避免了一些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3)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由于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使管理者能够清楚了解各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对于某些价格高但使用次数较少的资产,可以实行多个单位共同使用,或者说是有效借用。这样就可以提高资产的使用率,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6.健全信息化管理的安全系统
目前网络技术应有广泛,虽然让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的便捷与有效,但必须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鉴于这些都可能会对资产管理系统构成威胁,因此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只有确定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才能让资产管理信息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就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因此需要设置多种安全管理的制度和体系,多种安全配置的结合来保证数据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