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工业化要坚持走集约发展的道路

2018-02-21吴玉美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9期
关键词:集约工业园区工业化

吴玉美

(曲靖市沾益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 云南 曲靖 655000)

引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不少具有一定实力的工业企业发展起来,2016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247 8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1 921亿元。但是,我国工业发展走的依旧是粗放型发展道路,效率低下,必须进行全面转型,坚持走集约发展的道路,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粗放型与集约型工业化模式概述

粗放型工业化模式下,工业发展对物质资料数量扩张十分依赖,发展效率低下;集约型工业化模式下,工业发展主要依赖的是智力资源,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的作用以及加强要素组合的集结、协调和优化,切实提高发展效率,降低相关物耗水平,减少产品成本。

通过对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总体分析显示,我国工业化走的依旧是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道路,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资源约束日益紧张,国内供给逐渐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相关资源维持工业发展,由此部分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企业的利润却逐年下降;同时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的全球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国就有6个,由此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必须对工业化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明确粗放型工业化模式的根源,切实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发展的道路。集约化发展的意义在于:一是减少相关资金、资源的消耗,提高其利用率,缓解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不足、资金短缺等情况;二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品种数量等,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工业实力[1]。

2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回顾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对我国传统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回顾分析,下面主要从几个时期进行分析。

2.1 计划经济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排斥个体、私有经济,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整个工业体系较为死硬,缺少活力。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开展了几次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权利下放、“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等,然而此类改革均未突破已有的计划体制总框架。

在战略发展上,我国贯彻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轻纺、食品、医药等消费品工业一直较为落后,整体产业结构失衡情况严重,根据1978年统计数据显示,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占比达到了57.3%,但是全国人民缺吃、少穿,整体处于乏用的“短缺经济”时代。此外,整个工业采取的是资本密集的发展模式,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1978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为5 000万人,比1952年增长了3倍,而同期工业固定资产却增长了20.5倍,大量人口留在农村成为隐性失业人口,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在工业产值增长方式上,此阶段我国十分重视“高速度”,在粗放发展模式下,整个工业的发展均是依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实现产值的快速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52—1978年,国民经济能源效益系数从1 310元/t降至572元/t,能源的消耗要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

在工业布局上,根据计划原则与国家、地方实际情况,在内陆腹地的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深山峻岭中,先后分散布置了不少传统产业项目,也由此发展出了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其也就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中流砥柱;在东南沿海地区,除了上海与少数大中城市,基本未布置大型工业项目。在此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以下普遍问题:布局分散、厂长负责制(模仿前苏联)、企业制度落后、技术含量偏低、资源消耗量大、企业承担社会包袱等等。不少国企发展至今,由于改革不到位,上述不少问题依旧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乡镇企业模式出现在我国苏南等地区,这也为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思路,其快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由于此时期的农民缺少“原始积累”,乡镇企业的起点很低,技术落后,很多企业使用的都是国企淘汰的设备,生产效率低、资源耗费量大,但是基于“短缺经济”背景下,这些企业逐渐成长起来。根据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分布较为分散,农民得到了近利、小利,但是存在诸多的遗留问题。

在我国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工业一直在发展壮大,但是我国走的发展道路是分散的、粗放的,以致于我国工业发展至今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2.2 改革开放至今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经济开始实行“改制、改组、改造、轻装、减负”,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工业发展再次焕发活力。在这一时期,整个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因为初期投入不足,主要涉及原始、传统产业,其起点较低、技术相对落后。

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经济特别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在政策支持下,经济发展环境越加宽松,这些城市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迅猛。1987年,我国开始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由此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初见规模,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均在此经济区落地。但是,此时西部地区的开发未跟上,其主要是沿袭传统产业项目,发展脚步相对较慢,由此区域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了区域不协调的情况,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逐渐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在中西部的发展中应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快速追赶东部沿海地区。

3 新型工业化要走集约发展的道路

2017年,我国已经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期,工业将继续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调整升级,为我国工业强国建设打下基础。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型工业化必须走集约发展的道路,产业集群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主要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工业集约发展。

3.1 加强园区发展的科学规划与整合

我国要想走集约发展道路,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提高园区集约化经营前提,具体规划整合要点如下:一是科学布局,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将工业园区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到位、严格实施”。二是搞好整合,要求对园区内的资源加以整合、扩容,以优势产业、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对园区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推动园区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三是合理确定园区面积,要求与园区区域条件、产业基础、发展前景以及城市经济实力相适应。

3.2 加强园区投资环境建设

投资环境建设是实现集约型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此必须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各类园区必须根据区位特点、资源条件情况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对于省内外的工业园区而言,其并非是互为独立的,相反应加强合作分工,各工业园区必须逐步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真正实现互补发展、错位竞争。

3.3 重视土地的集约利用

工业园区建设必须贯彻“集约化”发展理念,充分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分析,着重引进技术和人力资本密度高、持续发展性强、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对于一些符合产业导向的大项目,可适当将门槛降低,对于一些资源占用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不予进入;在工业园区产业选择时,必须对区域经济、资源特点展开充分的分析,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对外拓展市场为导向,建设现代产业分工协作的集约化园区[2]。

3.4 增强产业关联性

产业集群是提高工业发展效益的一个重要路径,其可创造远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对于集群在一个园区的企业,可共享基础设施、中介服务等,以节省相关投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工业园区发展中,应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相关产业联系,集群内企业增强交流、合作和学习,通过开发产业网络和人脉(社会)网络,推动技术创新,形成集群的品牌效应[3]。

4 结语

我国工业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对此我国工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集聚、走可持续的集约化发展的道路,真正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集约工业园区工业化
磐安工业园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工业园区环境治理之法律思考——以新疆阿克苏市工业园区为例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