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探讨〔*〕

2018-02-21程承坪

学术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公有制所有制资本

○ 程承坪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组织软弱涣散以及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够强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一方面表明国有企业改革绝不走私有化的邪路,另一方面表明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来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它旨在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改革方向错误,那么再好的改革措施也会事与愿违;其次,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赋予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等措施,并把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这些措施相结合来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思路,它旨在解决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方法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方法相结合,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革按照正确的方向、科学的方法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目的。

一、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

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问题上,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私有化之路不但不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而且会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将不复存在,因而是根本行不通的。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教授所深刻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不能证明私有制必然优越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一,旧中国是以私有制为主导的,这不但没有把国家引向繁荣富强,反而是发展缓慢,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第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过了旧中国一两百年的发展水平,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支柱作用。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前,沙俄是一个生产力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的苏联,迅速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第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倒退到以私有制为主导的国家,经济多年停滞不前,现在仍然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发展。〔2〕卫兴华教授这段话充分论证了公有制经济并不比私有制经济差。但我们进一步地认为,虽然公有制经济并不比私有制经济差,然而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消灭私有制经济,单纯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可能并不是最优的,最优的制度安排应当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比以前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原因何在?有人认为这完全归功于中国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归功于私有制经济的发展,那么这30多年来,国外所有的以私有制为主导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难道都不如中国的私有制经济发展得更好?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超过了国外所有以私有制为主导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找到了更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于坚持了这一制度,因此,不但中国的私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中国GDP总量为3679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为285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为823亿元;到了2006年,中国GDP总量为219438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为68552.4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为150885.57亿元。〔3〕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从1978年到2006年,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总之,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单纯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削弱非公有制经济,或者单纯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削弱公有制经济都不是最优选项。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不但不能私有化,而且还必须在坚持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的同时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带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果国有企业私有化了,那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复存在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就没有保障了。所以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国有企业必须坚持走公有制道路。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

西方公司制企业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体现了权力相互制衡,同时又分工协作的思想,值得借鉴。正如毛立言所指出的:“现代企业制度本质上是若干经济主体联合控制的民主型企业制度”。〔4〕然而,这一机制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排斥了劳动者的作用,体现的是资本主导权,贯彻的是西方的资本逻辑,西方的资本逻辑主要体现的是私有资本逻辑。以西方的资本逻辑统领国有企业改革,至少会导致三个问题:一是劳动力产权被削弱,资本权利处于主导地位,改革围绕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进行,这必然导致国有企业职工的各项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譬如职工应有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选举权、管理权等得不到保障,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不起来,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得不到充分体现;二是党的领导和党组织的作用被削弱甚至被排斥;三是国有企业改革被一步步向着私有化的方向推进,公有资本的主体地位被削弱,公有资本逐步被非公资本所取代。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有个别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错误地理解了中央的指示精神,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以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标本,要以私有资本逻辑主导国有企业改革,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譬如在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受到削弱、党的组织涣散,劳动者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维护,等等。〔5〕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既不能排斥资本的作用,更不能排斥劳动者的作用,应当把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6〕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的通过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应当体现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党的领导要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因为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的资本归全国人民所有,党是全国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国有企业不能没有党组织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尽管中国的非公有制企业也要受到党的领导,但这种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宏观层面,譬如指导和监督非公有制企业遵纪守法等,而党对公有制企业的领导则是直接的,体现为国有资本的存在和利益。二是要体现劳动逻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仅有资本逻辑而没有劳动逻辑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根本宗旨,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根基,更应该体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第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产权构成中,除了依据后文关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将公有资本与非公资本相互融合以外,还应当包括劳动力产权。〔7〕

第二,在董事会中由党委书记任董事长,充分体现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党的主张能够在国有企业得到贯彻和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8〕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认为在董事会中董事长应当由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来担任,这是国有资本权利的集中体现,也是确保党的执政基础在公有制企业得以巩固的体现。

同时,为了体现劳动逻辑,在董事会中应设立职工董事,并完善职工董事的职权与职责,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要坚持和完善职工董事制度、职工监事制度,鼓励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9〕职工董事应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职工董事的设立既符合劳动逻辑,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第三,应设立党员监事和职工监事,党员监事应由国有企业的纪检部门选派,而职工监事则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要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职工监事制度,制订相应的议事规则,保证职工监事独立有效地履行监督职权,加强职工监事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的权利。〔10〕

第四,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经理人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行政干部职务,经理人来自于经理人市场,因此,经理人要由董事会遴选产生而不能采用政府任命制。《决定》指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但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不同于其他性质企业的经理人,他必须既懂企业经营管理,也懂政治,可以说他既是企业家,又是政治家。国有企业对经理人素质的要求是由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保证人选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廉洁不出问题。”〔11〕这就是说,虽然经理人出自经理人市场,通过经理人市场遴选经理人以保证其企业家素质,但是同时必须通过国有企业党组织把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不变”〔12〕的指示,确保经理人过硬的政治素质,从而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企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13〕

总之,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必须是“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实现国有企业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要实现国有企业肩负的经济责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使国有企业成为党执政的强大经济基础。

三、赋予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营企业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前者具有市场主体地位,能够自主决策,而后者没有自主决策权。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的科学概括。

20世纪50年代,中国国营企业照搬苏联“马钢宪法”出现了诸多问题,譬如长官意志、一言堂问题,官僚主义盛行,严重侵害职工利益,结果一方面导致工资、物耗、管理费用等成本节节飙升,而生产率与职工素质连连下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工人消极怠工、损坏设备、甚至逃跑事件。针对这一情况,1956年后,中央高层领导对企业管理中的苏联模式开始反思和批判。1960年3月在对辽宁省委递交的一份文件的指示中,毛泽东同志针对“一长制”淡化政治观念并侵害职工利益的弊端,强调指出国营企业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鞍钢宪法”由此产生。

鞍钢宪法包含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挂帅与群众性技术革命,此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二是与苏联“一长制”不同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此为企业的领导体制;三是“两参一改三结合”,此为企业的管理原则。〔14〕鞍钢宪法刚实施的头几年充分发挥了其制度的积极作用,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不断走向深入,追求“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其作用就越来越有限。问题表现在,一方面政府希望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政府事无巨细的生产计划几乎不给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显然这是矛盾的。〔15〕

鞍钢宪法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除了与指令性计划的僵化体制因素有关以外,还与投资主体单一有关。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历史条件下,取消资本市场,没有给不同资本要素尽其用的条件,必然会形成企业内权力结构单一、缺乏监督与制衡,及企业独立性较差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企业资本来源单一、流通不畅,〔16〕无法充分发挥列宁所说的要使“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的作用。〔17〕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要汲取“鞍钢宪法”的精华,特别是借鉴“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成功做法,做好党建工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扬企业民主,汇聚各方智慧,群策群力;另一方面要赋予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使其拥有自主决策权,释放其内在的潜力,做强做优做大。

《决定》指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就是说今后国有企业主管部门不再具体管国有企业的人、财、物,而是集中管资本,把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真正赋予国有企业,让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灵活地作出适应性决策,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根据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加以考核评价,监管其总体经营效果,而不是放任不管。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要按照《决定》的要求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论者担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最终走向私有化。〔18〕对此,我们认为既要警惕国有企业借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变相走私有化之路的倾向,也要确切地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做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篇文章。《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决定》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做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定,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最终私有化,而是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公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共同发展。还有论者担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把非公有资本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吃掉”。对于这种担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19〕

从根本上说,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拓宽和丰富资本来源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形成各种资本权利相互监督与制衡的格局,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避免国有企业权力结构过于单一、缺乏监督与制衡的弊端,有利于“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这也是鞍钢宪法的实践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20〕

四、“硬”管理与“软”管理要相结合

管理具有两重属性:一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管理的社会属性。一方面,任何生产活动都不能没有管理。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21〕即,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这种客观需要的管理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任何管理都是为了人,而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2〕“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23〕因此,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所谓“硬”管理是就管理的自然属性而言的。就此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应当吸收一切管理文明的成就,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譬如全面质量管理、零库存、CRM、ERP、平衡积分卡、360度考核,等等。

所谓“软”管理是就管理的社会属性而言的。在管理中要注重人的心理需要、伦理需要、情感需要等文化因素,充分激发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鞍钢宪法中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做法根据时代特点可以赋予新的内涵,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这既可以贯彻企业经济民主,密切干群联系,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凸显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广泛汇聚员工智慧,充分发挥员工的协作精神,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在国有企业层面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理念,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党的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员工,同时又向各级党组织反映基层员工的所思所想,形成畅通的党群沟通信息渠道,夯实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这一点正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特色,它可以充分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精髓。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就没有任何差别,也不可能超越西方国家的管理水平。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要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起来,偏重于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失偏颇。对此,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管理实践的历史变迁中得到深刻启示。

西方国家管理实践走过了从科学管理制(也称“泰罗制”或“现代管理制”)到后福特制再到后现代管理制的历程。科学管理制的核心思想是权责明确与等级服从,它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分工明确,从而使企业员工被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群体,管理者掌握企业管理决策权,他们指挥、控制被管理者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和要求从事效率最大化的机械性工作,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没有任何自主性,成为被标准化、规范化的“物化人”。科学管理制注重“硬”管理,忽视了“软”管理,产生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掀起了一场管理革命,以精益生产、工作小组制和零库存、零废品为基本内容的“丰田模式”替代了以流水线生产和高压管理为特征的福特制(福特制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科学管理制),“丰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引起了西方企业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和效仿,产生了以团队协作与全面质量管理为特征的后福特制。后福特制在重视“硬”管理的同时,也有意识地关注“软”管理,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劳动异化”问题,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后福特制与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企业管理界合流,逐渐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即后现代管理制,并成为世界性的管理思潮。

被美国管理学界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总结西方企业管理史后发现,企业管理总是随着对生产力原动力认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他总结如下:第一,在工业革命阶段(1750-1880年),企业视“机器与工艺”为生产力原动力,因此主要关注机器与工艺;第二,在生产力革命阶段(1880年到二战后),企业视“规范与专业化”为生产力原动力,因此主要关注工作规范与专业化;第三,在管理革命阶段(二战后至2020年),由此开始,企业认为“人”是生产力的首要要素,于是关注“人”,让一群人有效配合而共同做出成绩来。德鲁克说,此时企业才抓住了管理的根本,并指出:“现代企业是一种人的组织”,〔24〕“对‘管理’的适当定义只有一种,那就是让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生产力,这也将日渐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25〕

德鲁克的思想是深邃的,他通过对西方企业管理史的透视,揭示了企业管理变革的动力机制,抓住了后现代管理制的本质。后现代管理制在后福特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软”管理,可以说是对科学管理制缺乏“软”管理的进一步校正,它顺应了生产力原动力转换的历史潮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团队协调意识和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管如此,后现代管理制在“软”管理方面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亟待克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员工激励手段的不合理性,因为它对员工的激励是基于资本逻辑而不是劳动逻辑。譬如,在美国,员工必须购买公司股票才能根据资本逻辑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分享企业剩余收益,企业被认为是股东的企业,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根据资本逻辑对员工的激励,其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劳动与资本具有不同的特点,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与收益规律也与资本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忽视这些不同特点和规律区别,用资本逻辑去激励员工,必然不得要领,甚至南辕北辙。〔26〕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应当进一步扬弃后现代管理制,克服其没有劳动力产权的弊端,建立资本逻辑与劳动逻辑相结合的新的激励机制。这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既要进一步发挥资本要素的积极作用,也要充分激发劳动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顺应生产力原动力由以资本为主转换为资本与劳动并重的时代发展潮流。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虽然科学管理制偏重“硬”管理的方法有失偏颇,逐渐被新的管理制度所扬弃,但其合理内核仍然被保留、吸收或改造创新。因为激励的有效性取决于考核的有效性,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做基础,激励就会无的放矢。

总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既要抓“硬”管理,也要抓“软”管理。“硬”管理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软”管理就会失范、失序;“软”管理是动力、方向,是“生产关系变革”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没有“软”管理的引领和激发,“硬”管理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注释:

〔1〕〔8〕〔9〕〔11〕〔12〕〔13〕《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2日。

〔2〕卫兴华:《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5日。

〔3〕1978年和2006年中国GDP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6年7月5日采用新的核算法核算公布的数据,1978年和2006年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数据来源于田卫民、景维民:《基于经济增长的最优所有制结构安排——中国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2008年第8期。

〔4〕毛立言:《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考》,《经济纵横》2012年第11期。

〔5〕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优势》,《求是》2009年第17期;雪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学习时报》2012年3月26日。

〔6〕〔7〕〔26〕程承坪、黄华:《新时期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度探讨——基于员工持股制和劳资合伙制的视角》,《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10〕于之伟:《“鞍钢宪法”问题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3期。

〔14〕徐宁、徐向艺:《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趋势研究——基于经济学与法学的整合视角》,《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2期。

〔15〕戴茂林:《鞍钢宪法: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一环》,《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9期。

〔16〕杨承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94页。

〔17〕《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

〔18〕〔美〕大卫·科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评价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2期。

〔19〕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新华文摘》2016年第9期。

〔20〕贾根良:《“鞍钢宪法”的历史教训与我国跨越式发展战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7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24〕〔美〕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管理经典著作集》,王永贵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65页。

〔25〕〔美〕彼得·杜拉克:《彼得·杜拉克读本》,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第6页。

猜你喜欢

公有制所有制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第一资本观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VR 资本之路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