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技术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8-02-21卜梓钰钟文翠艾芯宇闫云萍吴鑫成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卜梓钰 钟文翠 艾芯宇 闫云萍 吴鑫成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国务院发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普惠金融的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强力推行。但同时在农村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和技术条件下,普惠金融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和不持续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我国在大数据、云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真正来临。普惠金融借助这些数据技术,与金融业务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实现了“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它不仅有利于降低金融营运的成本,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的营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能够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安全、快捷的金融服务,推动了普惠金融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运营模式。

一、数字技术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应用

(一)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助推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是进一步扩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普惠金融工作的有序推进和开展,其营运成本和辐射、带动的范围均比金融机构的实体站点更有优势。它需要的基本硬件仅是终端的智能设备和网络通信设施,在此基础上便可构建起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体系,这种构建在理论上可实现对农村地区金融业务的全域覆盖;二是促进金融业务成本的降低,并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大数据可以提供涵盖广泛、更新及时、针对性强、即时信息的服务,数字惠普金融就是在大数据计算的依托下,运用综合数据技术为金融业务提供相关的服务,使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三是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可以足不出户便实现各种转账、缴费等日常金融活动,贯彻了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推动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综合电商平台入驻乡村,解决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投入到电商交易中来,利用自身的信息流、现金流对实体资源进行整合,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这种综合性的平台为农民和企业解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如:生活缴费、保险理财、筹措资金、转账服务等,从而更好的保障了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实效性,并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如:蚂蚁金服推出的服务于农村信用贷款的“三大模式”,特别是其供应链产融模式,促进了产业两端的直接对接;此外,京东金融则以全产业链农村金融为特色,包含农产品从生产、售出到资金回笼的整个过程,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线下服务体系,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电商的推广使用和生活的便利性。

(三)数字金融为农村经营融资提供了新方式

一是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众筹的特点包括门槛低、多样性强、依靠大众力量等,这些决定众筹具有普之于民、惠及大众的普惠金融特性。在农业P2P方面,阿里巴巴的“私人农场耕地宝”“翼龙众筹”,广东万惠众筹的“益粒米”农业众筹项目综合农产品预售模式等,均获得了较为成功的推广;二是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借贷,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字技术,能够精准定位客户的潜在需求,做到更为精准和人性化的服务,能有效满足农村差异化的金融融资服务需求,提升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例如,京东旗下的“京东白条”以及阿里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蚂蚁小贷”等。

(四)数字技术使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实体网点的功能,使得没有实体网点的农村地区,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进行金融业务的操作,极大的方便了金融信息的交流和金融交易的发生,使得各项成本大幅下降,促进了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近年来,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网络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别,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差距非常明显。现阶段,华东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较高,而西南地区的网络普及率较低,这与各个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西南省份偏远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更不完善,光纤的推广难以实施,极大制约了数字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二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快递和物流仍然难以直达。而数字普惠金融对物流配送提出了直达的要求,因此,需要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延伸,直达农村,做到到村入户。

(二)农村居民及经营主体对数字金融的运用程度和接受程度较低

一是农民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并且他们的网络技术也非常欠缺,理解、接受、应用较有难度。农村居民大多不关心金融知识,对于金融理财的认知也很浅薄,对于金融政策或金融服务更不了解,居民上网大多以娱乐为主,其次为网购和汇款支付,而很少进行网上理财或投资。与此同时,对数字金融不了解的情况加之大量数字金融欺诈的恶劣影响使得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数字金融认可度不高,对其安全性存在质疑;二是农民及经济主体的投资、融资思想淡薄,对网络金融的认知程度不高,他们对闲钱的使用大多是存入银行,并且对实体网点更加信任,对于网络理财和投资则持怀疑或排斥态度。

(三)对于农村数字金融的法律监管机制不完善

随着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其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涉及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也使得对其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针对性的监督制度和手段非常缺乏,现有的市场监督管理也非常乏力。并且依托网络的特性,更加剧了监管的难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业务范围的广泛性需要更详细和复杂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督管理体制主要针对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机构,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类型并不适用。在目前的数字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无证上岗”,法律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大量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四)金融诈骗事件频发,农村居民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数字普惠金融诈骗主要是通过P2P借贷,互联网理财,网络众筹等平台对客户进行诈骗,金融欺诈使用户的财产遭受损失的同时,还会使用户的信息泄露,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胁。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金融业务的快速性和便捷性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窃取用户信息提供了方便,他们会利用网络中的漏洞,攻击网络平台,获取相关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篡改,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资金、信息安全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农村征信体制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较大

我国当前的信用评价体制仍然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对于各种电商网络平台的监督、评价和风险管理难以全面覆盖,其信息也难以真实有效。各利益相关体则无法正确整合、利用这些信息,有些信息是虚假的,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基本的信息。而线下调查则增加了相应的调查成本。因此,由于对用户相关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困难。

三、相关对策研究及合理化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特别是物流、宽带等方面的建设,需要大力改进和提升,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不断构建、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网点。一是大力提高农村的网络化水平,促进农村信息网络的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的4G网络搭设和推广工作,使网络信号不断扩展,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同时,还要加强通信主干网的传输能力、转换能力以及兼容性和扩展性;二是进一步增加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站的数量,完成“城-乡-村”的物流网络覆盖,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加快对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知识培训和教育

政府部门需要关注农村数字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可以从网络公司、高等院校、金融服务机构、农业企业等引进人才,对农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引导、提倡农民参与到网络金融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同时,还要加大网络金融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网络金融安全知识、风险投资及金融诈骗等相关内容宣传到农村、农民中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防范意识,并掌握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恰当的解决金融纠纷。

(三)加强政府监管,促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一是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企业的进入门槛,特别是对于注册资本、软件和硬件因素以及风险方面等,要严格审查,以从根本上杜绝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二是对以正常金融活动为掩护的非法金融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对网络金融案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公众正确看待,从而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同时还要强化网络金融监管,不仅需要政府的强化监管,更需要加强行业的自律性,在保障金融活动的安全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金融运营的效率,同时鼓励企业的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得监管与自管、约束与规范、发展与安全协调共进,要更加关心经营业务的实质,做好全面监管、全程监管和差异监管。

(四)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一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加强互联网用户的金融信息保护,建立相关的信息犯罪惩戒机制,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二是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对客户金融信息的保护义务。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推行农村普惠金融落地的核心力量,理应承担起其对农村客户金融信息的保护职责,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来加强金融机构对客户金融信息的保护义务,明确金融机构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具体要求。

(五)完善农村征信体制,打破信息孤岛

一是健全农民个人信用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政府部门要采集、完善用户的相关信息,并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的信息整合体系。并且,要对农村个人及企业的信用进行考核、评价和收集、存档,进一步丰富并完善征信体系;二是以人民银行当前的信用系统为基础,积极尝试构建区域化的农民及农业组织信用信息数据库,拓展相关信息的采集广度,并对非金融信息也收容到信息数据库中,促进农民个人信息和农业组织的信息共享,使农民更方便、更真实地获取相关的信用信息,促进农村征信体制建设的发展。

(六)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助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

一是加快打造和培育特色产业、特色区域,形成一批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并电商化;二是加快引入或设立互联网金融中介机构,给予适当的财政引导资金、税收、场地等优惠政策,吸引新兴互联网金融中介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三是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转型,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主要是农村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并且进一步解决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问题。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泄露、监管不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居民网上金融防范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加快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对相关的体系制度给予合理的完善和优化、加强农村居民及经营主体对普惠金融及数字金融的认识、加强政府机关的监管,并对农村新兴数字金融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从而使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更好的在农村落地。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