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与培养“关键少数”:建立南疆农村治理长效机制的思路
2018-02-21阿力木沙塔尔
阿力木·沙塔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社会治理的成败在于是否得人。“两委”成员是南疆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少数”,是党的神经末梢和传感器。南疆“两委”成员的选拔及培养模式长期以来倚重精英治理,但惯性倚重精英治理未能与时俱进,以致精英的选拔与培养出现了断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基层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选拔和培养“两委”成员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基层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威信、凝聚力及号召力,而且是顺应民心的重要前提。补齐惯性倚重精英治理引发的短板的关键在于制度性地准确和有效地选拔及培养“两委”成员。南疆“两委”成员人才短板是一个现实问题,成员结构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下派政策”,提升“两委”成员的综合素质,给他们输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在农村鼓励女性加入“两委”,引导南疆农村的各民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注入新鲜血液,凝聚民心士气,这有助于南疆社会的长安治久和干部选拔实践的成熟。
一、缺乏民主基础的草根精英实践:“两委”成员的选拔与培养出现了断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南疆农村治理的主体是乡绅、巴依(有钱有权的人),各个自然村、村寨皆是一个家族或者个人的“独裁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疆农村治理体系的基础框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治理的主体逐渐向以“单位”为主体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行政村转变。人民群众在统一思想理念的引领下工作。就社会治理而言,发挥协调作用的“单位”显然是实际的执行者,类似于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在农村的代理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单位”治理模式逐渐式微,从这一阶段开始农村治理逐渐倾向于精英治理。这一批“精英”是在30年的“单位”治理框架中逐步被发现的“千里马”。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疆农村选拔“两委”成员一直倾向于从这一批“千里马”中择选。一代一代的“千里马”被选拔、培养和任用,他们为南疆的社会治理、发展奉献了人生。但缺乏与时俱进的惯性倚重精英治理,使“两委”成员的选拔与培养出现了短板[1]。过去的精英难以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和谐、善治、法治理念。目前新的选拔与培养方式还没推广,惯性倚重擅长管理的精英治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还没被总结出来。长期注重发掘“千里马”的模式破坏了“两委”成员的结构、综合素质、层次来源,给南疆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普通话交流能力较弱
语言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是每个南疆农村人员特别是“两委”成员应当具备的能力。但南疆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语言环境及面临的特殊问题,加之“两委”成员业余学习时间很少、自我修养不够、进取心不强等原因,其普通话水平偏低,不能完全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在新形势下,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民族团结,提高国民普通话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南疆W镇调查中发现,该镇有204名村委会干部,其中会说普通话的人员的比例为2%,能听懂普通话的人员的比例为12%,会写国家通用文字的人员的比例为3%,略懂普通话的人员的比例为32%,完全不懂普通话的人员的比例为56%。语言沟通顺畅是加速事业成功的因素之一,语言沟通顺畅还能使人们增长知识、广博见闻[2]。因此,提升南疆农村“两委”成员治理能力的着力点是提高他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力争尽快使“两委”成员能够用普通话交流。
(二)女性比例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南疆农村女性中也形成了参与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愿望,但因选拔及任用实践的局限性,南疆“两委”成员中女性干部的比例较低。W镇现有村委会成员总计204名,其中女性干部仅有20名。这些女性村委会成员主要负责各个村的计划生育、农民书屋管理等工作。“两委”一把手等重要职务全部由男性担任,女性中无一人任职。多年以来,“两委”成员性别失衡陷入无解的困境,性别失衡问题愈来愈成为实现干部结构优化、发挥女性优势、促进农村治理队伍现代化的重要问题。“两委”成员的选拔与培养是选择继续延续缺乏民主的“草根”模式,还是选择打破僵局?显而易见,改善“两委”成员性别结构,加强南疆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建设,着重突出女性在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消除一些传统观念及唤起女性的自身觉醒,激发她们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工作,将她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治理中来,是南疆农村社会治理向良治、善治发展的迫切时代需求。
(三)党员干部比例较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一级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农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南疆社会才能保证长治久安。W镇现有28440人,其中党员1260名;现有的村委会成员204名,其中党员112名,共青团员45名,非党员村委会成员47名。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村委会成员中党员干部的比例仅为55%。社会治理的目标不同决定了规则以及规则的功能的不同,秩序追求、效率追求和创新追求是社会治理最为基本的目标[3]。南疆农村群众的思想动态,时刻影响着南疆社会的稳定,及时加强群众思想动态建设,不可不重视。南疆的稳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脱贫、改造社会气氛正处于闯关过坎的关键阶段。南疆农村党组织成为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领路人”。因此,南疆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南疆的长治久安,确保南疆地区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
二、补齐“短板”:发掘精英并重视英才培养
南疆“两委”成员的选拔与培养模式注重在某些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出类拔萃者及在“草根”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对于在民主基础上发掘“草根”精英重视不足。这一批通过制度筛选出来的“草根”精英,是否真有能力有效治理农村社会,出色地解决和处理南疆的社会、经济、稳定问题,与人才选拔与培养有关。社会治理需要治理主体的贤能,既需要社会治理组织成员结构合理、层次来源丰富,也需要后备人员数量充足。现阶段南疆社会治理最缺乏的是杰出的英才。为此,一方面要为现有的“两委”成员输新血液,保持他们的战斗力,保障过渡时期人才选拔及培养;另一方面要激励女性参与社会治理,有针对性地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避免故步自封。这是“两委”成员补齐“短板”的可行方式。
(一)积极利用“下派政策”,提升“两委”成员的普通话交流能力
南疆“两委”成员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偏低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时代问题。南疆地区社会治理和维稳现状实践证明,“两委”成员必须精通普通话,这也是南疆社会治理得以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南疆社会治理实践也证明,这一批“草根”精英对发展南疆来说如凤毛麟角。今后农村出现优秀的英才,具有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性,常常只是一个良好愿望[4]。因为在南疆现阶段的生活条件、经济水平、教育发展以及“两委”成员的选拔和培养模式的条件下,无法短时间内保证大批英才式的“两委”成员像雨后春笋那样破土而出。既然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两委”成员的结构,那么我们必须换位思考,利用现有的“下派政策”,为“两委”成员设立夜校,利用一批高学历驻村干部来给“两委”成员授普通话课,通过这一学习渠道,提高“两委”成员的普通话交流能力。
(二)激发女性加入“两委”的动力,积极改造社会风气
南疆的社会治理处于关键性阶段。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是否清晰、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旗帜是否鲜明是南疆农村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在这些工作中农村“两委”成员责任重大,宣传党的政策离不开“两委”成员,更离不开女性“两委”成员。现阶段南疆社会治理、社会风气改造有相应的政策,但是,光有政策而不执行是没用的,只有执行这些政策,才能改变社会风气。南疆社会风气改造主要是服饰改革、思想观念改革及其他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造工作离不开女性“两委”成员的带头及参与。女性一般情感细腻,性格温和,善于沟通。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的许多特点和优势。一般来说,她们更善于听取意见,使用策略的灵活性也比较好;女性更容易体察到农村妇女的心情和意愿,能够体贴他人,关心他人,使农村群众更加团结。这几年社会治理实践证明,南疆农村“两委”成员中的女性人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知心人,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党的威信、凝聚力及号召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注入新鲜血液,凝聚民心士气
党的村一级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农村党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有了强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村一级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农村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南疆社会才能保证长治久安。南疆农村党组织成员是促进南疆社会稳定的“领路人”,村“两委”成员中的党员是引导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因此发展南疆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队伍,是保障南疆长治久安、确保南疆地区社会大局稳定的关键。夯实基层基础,有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逐步筑牢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5]。大力发展农村党员队伍,避免故步自封,让“活水”流进来,有针对性地发展少数民族党员,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立场坚定、敢于担当的党员队伍,是维护南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三、结语
总之,选拔及培养农村“两委”成员是南疆社会治理的一项基础工程。农村“两委”成员的选拔、培养必须在党和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探索以党的政策为主导,在村委会成员中大力发展党员,让每一位农村“两委”成员都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以这一批“关键少数”引领南疆农村人民参与社会治理,将是一项有效的尝试。这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社会治理、保证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互动格局已形成,有利于提升南疆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展望未来,一是鼓励专项计划大学生在村委会就职。利用“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天池计划”等专项计划,为南疆地区“两委”输入新的力量。二是与对口援疆地区加强经验交流,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全面提高南疆地区“两委”成员的综合素质,应注重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注重针对性的培养,发现一些好的“苗子”,激发他们参与农村“两委”事务管理的热情,同时引导他们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一旦时机成熟,可派他们去对口援疆地区学习,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和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视野的新型人才,为南疆农村“两委”成员培养和选拔实践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