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高校党建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02-20涂聪
涂聪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体制、认识、社会导向等方面的原因造成高校德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二者处于分离状态,而只有将二者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以德育推动党建,以党建深化德育,达到培养“四有”新人的共同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成效、创新、影响,推动高校党建德育工作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党建德育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112-03
“现在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1]高校党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学改革、教书育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创先争优谋发展、团结奉献促和谐”为主题,发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博专并举、德艺双馨”的时代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德育工作,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党建工作思路:以党员发展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员教育为中心,不断加强党员思想建设;以“创先争优”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为契机,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推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以周恩来精神、淮师精神为引领,不断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不断加强学风建设;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规范入党程序,加强学习与教育管理,强化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纯洁性。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我院党总支的工作重点。我们紧紧围绕党的自身建设,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党员学习和思想教育管理,确保党的纯洁性。具体体现“五个坚持”。
坚持入党程序、规范组织建设不动摇。我们依据《中共淮阴师范学院委员会党员发展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团组织“推优”工作、入党积子、发展对象培养和教育工作。适时调整支部设置,按时进行支部换届,做到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到年初工作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定期召开总支委员会,讨论研究党建与德育工作。
坚持理论学习制度不动摇。党总支成立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认真组织好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坚持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依托学院网站开辟党建专栏,编写学习材料,做到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考勤、有检查、有总结,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坚持思想教育活动不动摇。党总支充分利用学院党校阵地,定期为学生党员上党课,加强教育和管理。通过参观学习,使广大党员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提高了作为党员的责任意识。
坚持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制度不动摇。党总支和各支部按时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民主生活会,总支成员坚持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既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又参加总支成员民主生活会。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通过民主评议和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不动摇。党总支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责任体系,制定了院党风廉政责任制网络,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设立了监督意见箱,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尤其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齐抓共管,勇于实践
学院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我院得以快步发展的保证。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共同研究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共同研究学院发展规划和人、财、物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我院和谐的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大大提高了班子的决策力和战斗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德育课教师要做兼职辅导员,对做兼职辅导员的教师要实行特殊的激励措施。要重视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学生骨干队伍,并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对党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两课”教师、学生骨干队伍要实行一体化管理。[2]
根据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紧密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建德育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党总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以“创先争优谋发展、团结奉献促和谐”为主题,引领学院8个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同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从党员承诺到践诺,从学树典型到立标定位,环环相扣,引导各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注重思想引领,立章建制,强化学风建设和教育管理,突出专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专门成立了由行政院长、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政、工、团、学、教务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辅导员、团委书记、班主任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德育工作,分析学生思想动态,确定工作思路,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年级制度,具体指导各年级、各班级开展工作,更有利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广泛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活动。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和工作经验交流会。出台《班主任工作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每学年考核一次,除班主任费外,根据考核指标,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实行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根据学生专业方向,我们明确了每个学生的专业导师,专业导师不仅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也指导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就业。使每个老师都真正承担起既教书又育人的工作职责。
三、精神引领,指明方向
以周恩来精神、淮师精神为引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邀请专家开设了恩来精神、淮师精神宣讲会;依托学院网站、团课等平台解读恩来精神、淮师精神;利用团日活动到周恩来纪念馆、故居、读书处参观学习;组织学恩来精神、淮师精神演讲比赛;以艺术的形式演艺恩来精神、淮师精神:大合唱《你是这样的人》、歌舞表演唱《我爱梅园梅》多次登上省市舞台,走向全国,结合主题教育月,广泛开展“弘扬淮师精神、争做文明先锋”“我行动、我文明”“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等活动,师生共同参与,重点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树立身边榜样,学习身边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富有成效,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实际,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守纪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就创业教育,等等,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做了大量工作。
立章建制,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制订了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和实施细则》《对外演出暂行管理规定》《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管理工作。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规范评奖评优,注重就业考研工作,引领学风建设。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一专多能”,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舞蹈人才,不断强化技能训练,以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加强学风建设。可谓是“日日晨练、周周剧场、月月擂台、季季讲坛”。
坚持专业团队(社团)训练。为强化技能训练,打造专业品牌,组建了合唱团、铜管乐团、舞蹈团、民乐团等四个有专业特色的团队。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团队,并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制订了严格的活动方案和措施,采用了“官教兵、兵教兵”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训练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团队成员毕业后到基层学校发挥了骨干作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打造品牌活动。为了搭建艺术实践平台,拓展实践空间,展示训练成果,我院坚持开展以“周周剧场”“专业擂台”和毕业生专业汇报演出为载体的系列专业品牌活动。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这些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师生专业教学的积极性,强化了师生的专业意识,锻炼了师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规范评奖评优,激励学风建设。高度重视学生评奖评优工作,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定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规范程序,层层推荐,层层把关,层层公示。真正让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获得殊荣和资助,激励了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争当优秀。
注重考研就业,引领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从新生入学起开始抓,把就业创业教育与培训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就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即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主动迅速地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3]以丰富校园文化和地方文化为己任,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发挥专业优势,繁荣校园文化。一方面,积极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学校迎新生、送老生、重大節日、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文艺演出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发挥学生会、社团力量,积极组织学院内部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
服务社会,繁荣地方文化。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大众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和目标。长年坚持参加并组织暑期“三下乡”、大学生进社区、共建和谐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三年来,我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开展“颂改革开放,送文艺下乡”主题党日活动。积极推进社区科学发展、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特色鲜明,成绩卓著
高等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责任,是人类的真知得以“世代相传的智慧之地”各级各类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就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4]
(一)以弘扬恩来精神为指针,坚持独具特色的院风院训
始终把周恩来精神作为音乐学院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积极倡行“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不懈坚持具有音乐学院特色的院风院训——“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博专并举德艺双馨”,逐步展现出了“自加压力,负重前进,争创一流成绩;勤于思考,善于提炼,追求艺术真谛;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勇于承担责任;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坚定必胜决心”的团队风貌,建成了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敬业和谐的创业团队、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
全院上下在院风院训的旗帜下凝聚起来,为了学院发展和荣誉,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院领导班子同心协力、身先士卒,老师们除了超额完成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省、市以及学校大量的的公益演出任务。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受伤生病、流泪流汗,生动传神地演绎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铁血豪情。坚持不懈的育人理念、崇高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对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努力打造品牌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品牌活动的开展,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品质和毅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组织管理、沟通交流、舞台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文艺人才。
“鹤鸣九皋,声振于野”,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和德育工作,团结带领师生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l]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局面[J].求是,2010(l).
[2]朱士中.构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工作体系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J].2010(18):33-34.
[3]陈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23):38-43.
[4]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