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贷的危害
2018-02-20金福成
金福成
近年来,随着不良校园贷问题的不断发酵,不少高校开始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由于校园贷已经走入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里,深刻地体会到网络上的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的生活里。这几年的微信红包赌博的事件群出不穷,输红眼的年轻人,顶不住群里赌友的诱惑,借了各种考验借的校园贷公司,从而进一步把他们推进不能回首的深坑里。还有许多年轻人需要买苹果手机,需要昂贵的名牌包包衣服,顶不住攀比的心态,也走上了校园贷的不归路。有人说大家都是成年人,必须对自己负责,但中国由于校园贷公司的门槛太低,缺乏有效地管制,让太多的年轻人走上了让不归路。
校园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是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原本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以及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结果却被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近年来,高利贷披上了“校园贷款”的外衣,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纯洁的校园当前,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他们号称无抵押,利息低,下款快,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办理“校园贷”,很多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得不偿失,苦不堪言。省内外大学生涉及贷款产生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一、现状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二、校园贷的危害
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存有攀比心理,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恶习,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高校,利用高校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倍-30倍,恶意攫取学生的钱。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的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虽然校园贷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等特点,学生在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会陷入“连环贷”的陷阱。近年来女大学生“裸条”借贷、大学生被校园贷“逼死”等极端事件频发。“校园贷”乱象丛生背后折射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乱象,如不及时整治,不仅会让更多大学生深受其害,年纪轻轻背负“巨额债务”,甚至会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的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网贷的危害性慢慢地深入人心,国家也逐步完善管理管制。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网贷校园贷的管制。希望网贷的悲剧故事越来越少了,也希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浮夸,踏實生活,拒绝奢侈和攀比,过自己力能所及的日子。
三、校园贷的治理措施
引导广大学生量入为出,合理、理性、适度消费,主动学习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增强甄别能力。特别提醒同学们尽量不办理“网上贷款”与“小额贷款”; 珍爱生命,远离校园贷。正视消费观,切勿强行攀比。求学道路上确有资金困难,一是要跟家人商量解决方案,二是要找正规的借贷机构。业内人士表示,校园贷本身是一种金融工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没必要“妖魔化”,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校园贷乱象背后暴露出的问题与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金融教育不无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部门可以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校园贷平台类型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如对于以创业、学业贷款为主的平台应给予扶持,应帮助其完善风控技术,将逾期还款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对于以支持购物、旅游消费为主的平台应适当提高平台进入门槛,严格监察平台审核程序,严格控制市场中这类平台的数量。更加重要的是,在国内金融服务已无处不在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快我国学生个人信贷体系的建设,为学生群体享受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提供便利与保障。
参考文献:
[1]肖岳.失控的校园贷[J].法人,2016(05)
[2]向丽君.浅析校园贷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0)
[3]闫瑾.昂贵的校园贷[N].北京商报,2016-03-21(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