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呼包鄂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库布齐土地荒漠化治理模式的研究

2018-02-20王茜晨

王茜晨

摘 要: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呼包鄂地区实现了主要生态区域重点工程的共建共享,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库布齐沙漠作为区域的重点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选择库布齐沙漠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研究区荒漠化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探索研究荒漠化治理的新思路,进而提出库布齐的荒漠化治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荒漠化土地治理;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库布齐沙漠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52-03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区域协调发展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各类型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各层面区域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呼包鄂地区立足自身优势,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对于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扩大和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带动全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空间格局,加强“四个生态综合治理区”的治理,首先便是以鄂尔多斯为主的丘陵沟壑、沙漠沙地的生态治理区的治理。库布齐沙漠是鄂尔多斯市的主要沙漠之一,是呼包鄂区域重要的生态治理区,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所以,选择库布齐沙漠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呼包鄂协同发展背景下库布齐的沙漠治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库布齐沙漠的治理。

一、治理区概况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的黄河南岸,东西走向,带状,地势呈现由南(高)向北(低)缓慢倾斜;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准格尔旗和包头市的达拉特旗接壤;长约400km,西部区南北宽50km,东部区南北宽15~20km,总面积16756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年均降水量在150~400mm之间,年均蒸发量2162mm,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的植被,东部为干草原类型,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流动沙丘约占沙漠总面积的61%。

二、库布齐沙漠治理现状

库布齐沙漠位于呼包鄂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经过30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整体上趋于好转的状态。对库布齐沙漠治理成效,国际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截止至2017年,经过30年的治理,库布齐沙漠生态植被覆盖率已由2012年的16.21%提升到2017年的56%,沙漠区森林覆盖率由不到百分之一增长到了15.73%。目前库布齐沙漠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在培育和保护沙漠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当地建成的沙漠种子植物资源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超过1000种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库布齐沙漠生态产业蒸蒸日上,沙漠中药、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等产业蓬勃发展。其中沙漠生态太阳能光伏项目,在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的同时,治理沙漠78000亩。这种沙漠治理、生态恢复、经济开发的高效治沙模式使库布齐沙漠步入生态改善、民生发展、企业营利的良性循环。

三、呼包鄂协同发展背景下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的探索

库布齐的荒漠化问题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环境恶化、农牧民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故本文从呼包鄂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探索库布齐沙漠的荒漠治理模式。

(一)将沙漠治理工作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与共享相结合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明确表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和技术跨越发展战略,建设呼包鄂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技术、高级专家库、高端人才等基础性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在良好的区域环境支持下,库布齐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将区域技术、市场、基金等优势综合运用于区域生态治理上,大力加强治沙技术研发及应用,将沙漠治理工作与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与共享相结合,建立完善的沙漠治理、生态恢复、经济开发的高效治沙模式。

(二)依托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沙漠区域经济发展

呼包鄂区域将统筹安排交通运输网络一体化建设,在加强现有干线铁路、公路扩容改造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城市市区、市区至旗县、旗县至乡村公共交通线路,实现县乡村通沥青(水泥)公路。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将为库布齐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库布齐地区应加强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并与区域交通网连接,依托区域便捷交通运输的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将库布齐沙漠打造为区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库布齐地区在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也应积极推进第二产业,尤其要发展以旅游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应依托呼包鄂区域打造的呼和浩特一包头—鄂尔多斯精品旅游线路,合理开发沙漠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将沙漠化防治与沙漠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将响沙湾沙漠旅游区、恩格贝旅游区、库布齐沙漠七星湖生态旅游区打造成“内蒙古名片”,成为国内外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四)将沙漠治理与库布齐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库布齐的荒漠化治理与库布齐脱贫致富工作关系密切,呼包鄂地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民众基本公共需求。应将区域协调发展与库布齐落后地区的脱貧致富工作对接,增加民众的收入,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水平,实现脱贫致富,这也有助于推进库布齐荒漠治理工作。

(五)坚定地落实区域联合共建生态文明政策,大力开展沙漠治理工作

呼包鄂区域将联合共建生态文明,打造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将有助于遏制库布齐荒漠化,有助于巩固当前库布齐的治沙成效,有助于库布齐沙漠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应将区域联合共建生态文明坚定有效的落实到库布齐的沙漠治理工作中,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库布齐在被荒漠吞噬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转型之路,今后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顺应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潮流,借助呼包鄂协同发展的契机加强地区的沙漠治理工作,探索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卫国.沙漠地区被动微波遥感研究——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

〔2〕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石漠化的概念及内涵[A].贵州省科学技术优秀学术论文集(2004年度)[C],2004.

〔3〕周劲松,濮励杰.荒漠化概念及其实践意义雏议[J].中国沙漠,1996,16(02):191-195.

〔4〕王涛,朱震达.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J].中国沙漠,2003,23(03):209-214.

〔5〕董玉祥,陈克龙.中国沙漠化程度判定与分区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1995,15(02):170~174.

〔6〕马永欢,樊胜岳,姜德娟,等.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草业发展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3,20(03):217-220.

〔7〕李洪文,杜紹敏,阴秀琪.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荒漠化成因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6,15(02):95-98.

〔8〕王再岚,李政海,马中,等.鄂尔多斯东胜地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J].生态学报,2009,(01).

〔9〕张煜星.论荒漠与荒漠化程度评价[J].干旱区研究,1996,13(02):77-80.

〔10〕张家德,朱军,胡晓龙,李秀金.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分析及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06,(04).

〔11〕方峨天,王耀琳,杨自辉,满多清.以色列林业与荒漠化防治科研现状及其启示[J].甘肃科技,2008,(01).

〔12〕郭洪彬,赫红,刘利国.内蒙古东部地区荒漠化防治思想分析[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

〔13〕张志红,崔小云,姚志敏.鄂尔多斯市沙土地的沙漠化及其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28(03):45-46.

〔14〕楚健.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

〔15〕李守德.充分发挥草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大作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

〔16〕张百平.建议设立阿拉善国家生态特区——科学基础与战略意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

〔17〕贾文峰,张伟华,马玉明.强吸湿性盐类与超旱生植物生存水分耦合机理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1).

〔18〕李北罡,张丽明,郭博书.巴丹吉林沙漠沙样中磷形态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19〕姜丽娜.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促进带间土壤、植被修复效应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20〕苏亚红,张仲举,马芳.宁夏沙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沙产业开发的思考[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

〔21〕吕复扬,翟凌霄.关于防沙治沙的几个问题[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

〔22〕张武文,蒋有则,杨存良,刘继萍,姬永明.内蒙古杭锦旗穿沙公路沿线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01).

〔23〕申向东,姬宝霖,王丽萍.库布齐沙漠北缘水资源条件及沙区治理的节水灌溉措施[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

〔24〕孙菁,彭敏,陈桂琛,周国英,王顺忠.人类活动对青海湖地区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

〔25〕崔琰.库布齐沙漠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

〔26〕玉平.毛乌素沙区草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荒漠化驱动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