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行业的壁垒突破
2018-02-20
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相比前几年,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已经有巨大提高,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跨境电商,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开始看中跨境业务的市场。跨境电商带来了再一次的商业机会。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新制造”带动的跨境电商B2B,让外界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阿里起家的业务阿里巴巴国际站上。根据阿里官方统计,9月采购节第一天,仅用4小时43分就超越了2017年9月采购节首日全天交易量,之后仅用7天19小时就超越了去年全月交易额;在覆盖上,首周参与9月采购节的国家和地区共计219个,美、加、澳、英、德、日列成交易额前五买家国名单,而在新兴市场,仅用1天11小时,“一带一路”64个国家和地区就实现了90%的订单覆盖。这也意味着,跨境电商将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阿里巴巴国际站在经过长期布局之后,终于到了迅速爆发的阶段。
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的壁垒
税收新政是跨境电商面临的首要壁垒。201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中规定的有关监管要求给予1年的过渡期,这意味着,从4月8日开始实施的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在实施不到2个月后暂时告一段落。虽如此,相关企业的业务量依然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可见“新政”对跨境电商影响之巨。
第一,税收新政出台的背景。随着国际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保护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就必须对进口的同类商品提高关税。以母婴类用品中的奶粉为例,假设某进口奶粉的报关价是20美元,如果关税税率是50%,则该商品的进口成本就是30美元;加上国内运输费用、商场入场费用等按10%计算,该商品进入市场的成本就是33美元;加上进口商的利润(如果按30%计算),那么该商品在进口国的最终零售价将是42.90美元。如果国内同类商品的零售价格是32.90美元的话,其与进口商品的零售价格差异10美元就是对国内生产者的实际保护程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理性人”,它也会像其他经济主体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就是财政收入的最大化。一般而言,增加课税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当一国政府决定出于保护本国工业的目的,对某种商品征收关税时,只要其关税率低于禁止性关税水平,该国的财政收入就会增加。政府由于提高关税而增加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提升关税所得。二是继续维持国内同类商品高税费所得。在关税保护下,境内同类商品可以保持较高的价格和获取较高的利润,如此则同类商品生产商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承担了较高的税费负担,这无疑也会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第二,税收新政的弊端。首先,压缩了跨境电商平台的利润空间。“新政”出台后,商品补贴、促销模式及商品储备机制可能需要3—6个月的升级和迭代,需要进行供应链体系的重新梳理,需要对各类商品的税金进行成本分析,需要对货品结构进行优化,这使得跨境电商平台各种成本增加与价格优势丧失,进而使跨境电商平台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其次,降低了消费者福利。经济学中用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来衡量消费者福利的多少,其含义是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新政实施后,由于跨境电商的“包税”等优惠措施没了,这势必会使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福利。最后,关税的提高必然使其下游产品的成本增加,价格提高,这不仅降低了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加了这些商品最终使用者的成本。
跨境电商物流困境。结合跨境电商实际业务情况来看,跨境电商物流主要包括国际邮政物流模式、国际快递物流模式、海外仓储、专线物流等方式。跨境电商给跨境电商服务者以及用户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物流对于跨境电商业务量以及整体成本效益的影响方面。
第一,不同区域的物流条件决定了该区域跨境电商的发展水平。对于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现代电子商务发展而言,难以得到保障的物流时间直接关乎用户体验。因而经常出现因为物流损坏货物、物流时间过长而给出消费差评,这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业务量和成本效益而言非常不利。
第二,跨境电商整体的物流成本也会影响其实际的经济效益。由于跨境物流方面成本高,需要其电商结合物流模式的选择做更精细、更全面的考虑。其实际的物资费用、通关便利、时间以及众多的因素综合影响成本,所以其对于整体的客户经营效益而言有着直接影响。海外自主业务仓库是解决跨境电商物流问题非常好的模式,其发货周期非常短,速度非常快,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灵活地采取退换货的方式很好的提升海外客户的销售体验,但对于整体经营成本而言压力大。所以,跨境电商必须解决好自己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控方面的问题,提升整体的效率质量。
贸易壁垒以及国际争端也是面临的问题。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制约因素较多,比如贸易战,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就存在着比较大的影响,会造成跨境电商实际交易量的迅速下降。
跨境电商行业突破困境的策略
突破跨境电商税收困境的方法。第一,建立跨境电商的退税机制。小规模纳税人出口退税风险的核心诉求是要建立跨境电商的退税机制,所以可以适度地调整跨境电商出口退税资格的认定条件,对于其认定条件在符合范围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要求;第二,做好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管理,赋予其一定的权利,对于其平台入驻符合基本条件的可以适度地延长,让其交易的时间满足其交易的需求;第三,制定跨境电商出口的核销制度,对于其所涉及到的清单和报关单以及收税单等核销一致的,作为实际的退税依据可以做到平台的信息共享模式,这对于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数量众多的跨境电商商户而言,规范外贸服务业的退税行为也是当务之急。为了提升整体的业务效率以及退税行为的效率,采取适度的新模式来办理业务是一种新的尝试。
突破跨境电商物流困境的方法。结合当前实际发展来看,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来提升其跨境电商物流风险的解决策略。首先,要基于当前的跨境电商实际业务开展模式,做好规模企业海外仓库的建设工作。2016年亚马逊FBA为全球卖家配送超过了20亿件商品,其中卖家数量增长了7成以上,在美国之外,整体的配送数量占比达到了80%以上,这都归结于亚马逊FBA实际的仓储建设。在各地区都有非常高的质量,整体的经营成本也在逐步下降。所以规模企业,建设海外仓库可以保证一般贸易商品的整体运输成本的下降,也可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提升商品的销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做好物流配送的本地处理工作,扩大销售的品类。这也有利于消费用户体验的提升。其次,跨境电商企业要做好物流规划。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无论是在商品的购买、销售、配送、退换还是其他环节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整体的碎片化非常高,而业务的实际处理能力则考验企业整体的运营能力。
贸易壁垒以及国际争端的问题。首先是提升国际市场的研究能力,对于各国的实际情况有直接的了解,进而做到非常准确的市场定位。其次是要及时把握各国政策以及实际要求,对于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做出及时应对,进而降低整体的损失。再次要做好相关的用户调查工作,对于目标国消费者的实际喜好以及用户群体的生活消费实际情况要有充足的了解,尽量降低消费后差评出现的可能。除此之外,还要做好跨境电商零售本地处理模式,结合海外仓库的建设工作将一般的贸易方式转变为本地的贸易方式。
跨境电商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消费者观念的升级,一开始用户买跨境商品都是从母婴用品、包包着手,慢慢扩展到美妆日护用品,如今家具百货也成为首选的日需品,为何买跨境商品,也是因为用户觉得跨境商品的性价比更高,国外不同的商品和文化都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惊喜,通过跨境电商这扇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更加健康、便捷、安全的生活。跨境电商兴起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趋势却不可扭转,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规范跨境电商的交易行为,国家为其提供保护的措施,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