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历史名人在旅游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以新疆昭苏县全域旅游创建为例

2018-02-20刘鑫渝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昭苏县历史名人昭苏

刘鑫渝

内容提要:历史名人在全域旅游开发中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新疆昭苏历史名人资源在伊犁河旅游圈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昭苏全域旅游创建中能够提升县域知名度、提升地域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有助于县域旅游宣传推广,可为县域全域旅游增添新活力。

一、历史名人与全域旅游的关系

所谓历史名人,应该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对社会历史发展或某一区域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且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名人资源……包括名人遗迹和名人事迹两种”*韩伟:《襄阳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者通常包括与名人相关的遗物、遗迹及后世为他们建造的纪念性故居、园林、祠堂庙宇、碑林雕刻等建筑物;后者是指名人留下的被后人传颂的思想观念或政治主张等,包括名人的事迹、学说或轶闻、传说以及通过著作、诗词、书画、楹联或口头传说而留传下来的精神财富。

全域旅游曾被界定为:“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穆睿、张宏宇:《如何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时代金融》2016年第4期。2016年2月,新疆昭苏县成为伊犁国际旅游谷第一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是新疆16个创建单位之一。

从区位资源看,昭苏县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西南部,是一个群山环抱的高山盆地,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接壤,是北疆地区县市中边境线最长(241千米)的县城。居住着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柯尔克孜、回等21个民族的百姓,人口约20万,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具有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边境小县。从生态资源看,昭苏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天山山地水源涵养区,又是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从旅游资源角度看,昭苏县的旅游景观呈现神、奇、圣、美、净、彩的特色,“自然”“人文”相映成趣,“原生自然”是本色,动静皆宜、“和谐”精神尽现;昭苏各类旅游资源单体66处,按照单体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规模丰度、完整性、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适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诸多因子综合评定,昭苏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和资源单体明显不足,丰度欠缺,*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处、四级旅游资源6处、三级旅游资源12处、二级旅游资源27处,其余为一级。旅游资源单体同质性比较突出。昭苏县所处的伊犁河谷旅游圈*涵盖2市、8县,即伊宁市、霍尔果斯市,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自治县、昭苏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新源县、尼勒克县。10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在类型和空间上既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又有较强的竞争性。

基于以上资源禀赋,昭苏县提出全域旅游战略,这意味着昭苏县需要对有利于旅游业开发的“资源”重新整合评价,将能够利用的优势整合、能够培育的产业要素整合,最终形成全域旅游的开发格局。昭苏县通过重新“洗牌”以特色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催化,促进本地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的市场化开发、地方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升级、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形成泛旅游产业的集聚和特色化建设,把昭苏县建设成集文化、生态、探险、休闲、主题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建基于历史名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国内外不乏成功案例。全域旅游要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那么历史名人自然成为以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产业开发的内核,历史名人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功能是无法用其他物质来衡量的。

一个地方或区域的文化独特性往往通过历史名人集中展现出来,其事迹、遗存和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成为“民族精神的最大标记”,是地域文化的标志或象征。历史名人因其和地域文化的密切联系而满足了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要,甚至成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历史名人是强烈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文化资源,是昭苏全域旅游开发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充分利用历史名人资源优势,打造昭苏历史名人品牌,以形成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体验旅游、休闲旅游、主题娱乐协调发展的多业态复合型产业园区。目前,学界对于昭苏旅游文化的研究仅停留于民间文学、艺术、民俗上,缺乏对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整理和挖掘,没有分门别类地建立完整的历史名人资源库,相应地对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也是个空白,因此开展本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昭苏历史名人资源的特点

(一)历史名人多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典范

公元前2世纪后,自张骞“凿空”*昭苏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昭苏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乌孙,西汉王朝两位公主先后远嫁乌孙。75年,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府戊校尉耿恭派人联络早在张骞时就和中原有了交往、但由于匈奴的阻挠中断联系多年的乌孙,再次恢复良好的关系。657年(时年昭苏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的苏定方;1755年奇袭准噶尔部达瓦奇营,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大功的阿玉锡及五十功臣;1765年派驻特克斯川、携眷戍边长达187年、边游牧边守边,建立过不朽功勋的厄鲁特营官兵;1865年在穆素尔(今天的木扎尔特)达坂成功阻击俄军侵略的厄鲁特营总管蒙库巴雅尔;1880年率领中路军从阿克苏取道冰岭(木扎尔特达坂)到伊犁的广东提督张濯,与俄方谈判签定《伊犁条约》、收复昭苏及特克斯川的曾纪泽,这些历史名人都为维护国家统一、抗击分裂叛乱,做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典范。

(二)历史名人数量众多,但缺少挖掘整理和凝炼提升

昭苏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地缘优势突出。在2 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内,昭苏是草原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域,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津。

昭苏作为草原民族的重要活动场域,塞人、月氏、乌孙、鲜卑、柔然、悦般、突骑施、葛逻禄、回纥、契丹、蒙古、厄鲁特、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萨尔特卡勒玛克人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涌现出众多的部族首领、军事将领、文人雅士。部族首领如猎骄靡、军须靡、翁归靡、元贵靡、乌就屠、泥利可汗,军事将领如阿玉锡、巴图济尔噶尔、察哈什、萨喇勒班珠、玛木特等人;在这片土地上还留下了许多外来历史人物的足迹,如张骞、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冯嫽、玄奘、常惠、班第、永常、徐松、李照福、洪亮吉、黄文弼、林梅村、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人。有一些历史人物虽未踏上这片土地,却深刻影响这里的发展繁荣,如耿恭、左宗棠、刘锦棠等。丰厚的历史名人资源展示了昭苏从古到今的文化积淀与精神传承。

(三)历史名人的历史贡献突出,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历史人物与其成长环境和地域的紧密联系无论是本土还是外来的历史名人,都受西域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其自身及作品均具有浓烈的“西域色彩”。如傅恒1763年完成的《西域同文志》是一部满、汉、蒙古、藏、维吾尔6种文字对照的西域人名、地名工具书;1782年完成的《西域图志》是一部大型西域地方志;洪亮吉随保宁在沙图阿满台(夏特)穆素尔达坂视察军务时写下的《冰山赞》;祁韵士的《西域释地》和《西陲要略》研究丝路古道;徐松《西域水道记》记载了“特克斯河又东流,格登水*格登山位于昭苏县城以西50余千米,格登水因山得名。见〔清〕 徐松:《西域水道记》外二种, 朱玉麒,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05页。自北来入之。格登水二源,西源发达布逊淖尔南岸山,曰阿尔班*现在昭苏县西界、中哈边境的苏木拜河,“苏木拜”蒙古语意为“庙所在地”,在格登山以北。水,南流数十里,经上三旗厄鲁特之喇嘛寺西。……其喇嘛寺在格登山北麓,阿尔班水经寺西”*〔清〕 徐松:《西域水道记》外二种, 朱玉麒,整理,第205页。。1911年,宋伯鲁完成的大型地方志书《新疆图志·建置志》记载了新疆的职官建置、城堡、台站、户口田赋、民族风俗、地方物产、工商经济等情况。林梅村是指出昭苏突厥遗迹、尤其是小洪那海石人之一为突厥可汗石像的第一人。*林梅村:《小洪那海突厥可汗陵园调查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60、265~268页。这些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历史名人指引我们穿越昭苏的过往历史,追寻文明演进之迷。

(四)历史名人类型齐全,却疏于管理

居留踏涉昭苏这片热土的历史名人众多。从民族成分来看,他们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满、锡伯、柯尔克孜等民族;从历史跨度来看,从两汉直至当代均可寻找到他们的身影,为《西域水道记》勘撰、刊印做出贡献的谪戍官员林则徐、邓廷桢、龙万育等;考古学家黄文弼、王博、林梅村等;养马专家谢成侠;民间艺术家如1925年与唐加勒克对唱过的著名女阿肯阔依德木·达茹拜、阿肯库迪克·玛热勒拜,冬不拉演奏家艾特汗·依沙,作曲家胡尔买提哈孜·托汗、尹森林等;圣佑庙研究者马达汉(芬兰著名探险家)、马大正、李秾、仁钦、塔·巴德玛、王劼等;宗教领袖如新疆最大藏传佛教寺庙里的堪布、*伊犁藏传佛教界级别最高的宗教领袖,伊犁将军任命管理所有寺庙。苏拉喇嘛、*副堪布,有代替堪布处理事物的权力,分管各寺庙。达喇嘛、*首席喇嘛,是寺院负总责的主事喇嘛。巴图吾仁;*蒙古语中有“长久的职务”之意,可代替大喇嘛管理寺院经费和其他事物,共有四位。大喇嘛编制短缺时可从中选补,担任巴图吾仁必须精通佛教教理和规章制度,有些还精通医术。宗教进步人士如加木英·多尔吉达喇嘛、旦德尔巴图吾仁、罗鲁甫格斯贵等。*加木英·多尔吉达喇嘛生于1897年,卒于1970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次捐款捐物,担任过昭苏县政协常委、地区和自治区政协委员;旦德尔巴图吾仁生于1904年,以高超医术服务于百姓,为缺医少药的边疆民众开辟福荫,赢得群众尊重并拥有极高声望,曾为周恩来号过脉,担任过新疆佛教协会首届代表和理事会常务理事;罗鲁甫格斯贵精通占卜和气象学,曾在昭苏县气象局工作。

昭苏历史名人类型众多,但未被很好地开发利用。从一些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慕名前来游览新疆最大喇嘛庙游客的失望:“当我在全长186千米的伊昭公路上颠簸了7个小时到达天马的故乡——昭苏时,才发现在各方面这座庙宇都与湟中塔尔寺、包头五当召无法相比,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她的资料,哪怕是简单的介绍也没有,我只能依靠自己和相机来琢磨和记忆。”*《北塔佛学——新疆的格鲁寺院圣佑寺》,http://www.beita.org/html/cangdixunli/handi/xinjiangshengyousi/200811/18-1197.html。可见系统梳理地域文化以图文化立县、文化带动旅游是亟待解决的全域旅游的重大问题。

三、历史名人在昭苏全域旅游创建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近距离地与历史名人接触,领会包含于其中的人文底蕴、探究过往的历史,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灵飨宴。历史名人因其名垂青史的魅力和彪炳千秋的功绩,历来为人们所追崇,开发历史名人资源对昭苏旅游产业升级换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名人资源可以提升昭苏全域旅游的知名度。物化形态的历史名人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游客在观赏历史名人物态景观的同时,还能从中感悟历史名人的人文关怀。拥有历史名人就等于拥有了旅游品牌,拥有历史名人意味着拥有旅游开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富矿,意味着整个地方知名度的提升。昭苏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名人资源品味非常高,但是当前现状是没有建立起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从而间接地造成各景区价格与其资源品味不匹配。所以我们要继承历史文脉,把地方的历史名人品牌宣传推广出去,这对提升昭苏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历史名人资源可以丰富和提升昭苏全域旅游的内涵。一个时代需要当世之名人,也需要历史名人。“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需要历史名人,在于其文化与精神的倡导与追随者如何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代和社会相吻合,当历史名人被赋予了这个时代之文化视角,它便具有一种烛照与启人心智的魅力,其所释放的文化素养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陈家兴:《历史名人的幽思:百家谈》,《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月3日第10版。昭苏的历史名人如张骞、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常惠、耿恭、阿玉锡、左宗棠等人都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社会利益的存在。国家统一、安定团结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度都永远高度关注的核心政治命题。对于历史名人内涵的挖掘须正视历史全局,需要对存留于这片土地的所有历史名人做系统梳理,如此以来,对历史名人资源的研究利用可以丰富昭苏全域旅游的内涵。

历史名人资源有助于昭苏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一流的资源如果不能进行一流的挖掘、包装和行销,有可能形成二流的产品和三流的效益,目前昭苏就是这种状况。历史名人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物态资源,而且具备精神内聚价值。历史名人与地域文化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旅游开发绝对不能忽略历史名人。历史名人及其文化和物质遗产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其卓越的思想和艺术具有穿越时空而长盛不衰的魅力。以历史名人为依托所进行的文化旅游创新,有助于对全域旅游的宣传推广,如孔子之于曲阜、茅盾之于乌镇、鲁迅之于绍兴。

历史名人资源能够突出昭苏全域旅游的特色。昭苏的人文资源有着丰富的底蕴和深度:文化上的多元融合性和自然景观在周边地区的极强稀缺性。昭苏县所处的伊犁河谷旅游圈各县市旅游资源类型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重叠度和互补性,昭苏需要利用资源特色凸显自己的优势,以突破目前游客因昭苏缺乏丰富旅游文化配套、无法领略悠久文化和地方特色,停留时间短且消费乏力的瓶颈。在旅游者出游动机日趋多样化、旅游需求由传统观光型向文化型转变的当下,文化旅游不但提高了旅游生活质量、满足了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昭苏没有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市场渴求的产品,还仅仅局限于初级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严重与市场脱节。历史名人及其文化物质遗产具有教育、历史、品牌、经济等多种价值和功能,而全域旅游正是实现其综合价值的有效途径。如“三巴图鲁,二十二卒,夜斫贼营,万众股栗”*《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碑文。;大败达瓦奇于格登山,使乾隆平准军事行动彪炳千秋的阿玉锡等;这些都是彰显昭苏特色的历史名人,正是因为他们及其主导事件发生的场域在昭苏,人们更加向往来昭苏领略丝绸之路天山道的风情。因此,历史名人在昭苏全域旅游创建中能够突出昭苏的特色。

物以名人而贵,地因名人而胜,历史名人资源为昭苏全域旅游增添新活力。昭苏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民族特色而著称。比如,著名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夏塔古道就以唐僧西天取经“过凌山而至热海”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和探究历史的冲动。因此,我们说旅游是历史名人开发的有效载体,能提高历史名人的社会效益和名人遗存的经济效益;历史名人能够提升文化旅游的品味,为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可以说明历史名人和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与整合有利于创建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历史并没有走远,历史名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给后人讲历史、讲历史上的名人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历史名人与永恒的自然结合起来,因为旅游不仅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有可能相似或相近,而在某一区域的历史名人是不可复制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地对文化品位高的游客具有恒久的吸引力,是大众游客和专业游客旅游首选之目的地。全域旅游要充分发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大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打造富有特色的历史名人景观、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凸显历久弥新的名人效应,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文化与文化旅游交相辉映,让历史名人成为旅游景点的标志与象征。

猜你喜欢

昭苏县历史名人昭苏
大班课程:远方的客人
奔腾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关于昭苏卫拉特人的传统游戏--塔布查(托忒文)
抢注历史名人故里行为的法律效力研究
历史名人身份大起底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以昭苏县为例
映像畜牧业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昭苏,金色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