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微观路径研究
2018-02-19栾新凤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尖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循环经济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企业生态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内部小循环。EPR制度是企业生态化发展的保障。在阐释EPR对企业责任设计机理的基础上,得出EPR制度和企业生态化具有内在关联性,并从内部逻辑和外部逻辑的角度阐述EPR制度是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最后得出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四个微观路径。
[关键词]EPR制度;企业生态化;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8-0109-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been the emphasis for research with increasing fierce contradictions am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terprise ecology is the carrier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Enterprise ecology is also the small internal circulation of enterprise who develops circular economy. EPR system is the guarantee of enterprise ecology. The article holds EPR system and enterprise ecology have intrinsic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design mechanism of EPR to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The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EPR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from internal logic and external logic. The article finally obtains four micro paths of enterprise ecology based on EPR system.
Keywords: EPR System; Enterprise Ecology; Circular Economy
[作者簡介]栾新凤(1982-),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生产者延伸责任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废弃物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Q161011)。
经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解决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我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消费者或政府的废弃物管理责任转移给企业,迫使企业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以有效解决废弃物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最终目标——产品生态设计,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环境污染问题。企业生态化本质上是一种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尽量抑制废弃物的产生,把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循环利用。EPR制度是实现企业生态化发展目标的保障。现有企业生态化研究多集中于企业生态化的评价研究、模式研究和某一行业的研究,从EPR制度的视角研究较少。本文基于EPR制度视角探究企业生态化发展微观路径,拓展企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一、EPR对企业责任的设计机理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①,简称EPR)的概念最早由瑞典环境经济学家Thomas Lindhqvist提出,是指产品生产者应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负责,特别是为了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应对产品的消费后阶段承担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责任。作为一种科学的环境保护战略,在实践中,EPR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和推广,形成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即EPR制度。
EPR制度以现代环境管理原则实现产品系统环境性能的改善,是传统“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深化和延伸。它要求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负责,而且要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过程和生命结束阶段)负责,尤其是对EOL(End of Life)产品的回收、拆卸、监测、再利用、再循环和废弃处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从循环经济视角看,EPR制度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取代了“高消耗、高投入、高废弃、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是市场机制下循环经济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能解决废弃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如图1)。
Thomas教授对企业(即生产者)设计了五种生产者延伸责任(见表1)。
由表1可知,五种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与“污染者付费原则”相一致的,本质是对产品产权及其对应的环保责任的重新界定,能够节约交易成本、预防污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生产者以所有权责任为基础,通过经济责任和物质责任实质参与负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到最终处理的所有过程,并负有环境损害和信息披露的责任。
EPR制度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应用形式,对企业的责任设定也有所修改和完善。瑞士在1998年颁布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归还、回收和处理条例》规定,消费者、制造者或进口商、销售商和处理商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回收和处理责任。销售商必须免费回收消费者返还的与他们销售同类型的电器电子产品,且这些电器电子产品不受品牌的限制。制造商和进口商必须免费从消费者或销售商手中回收由他们制造或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美国在1996年对EPR进行了修改,将“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生产者延伸责任)改为“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产品责任延伸),强调制造商、供应商和产品处置者共同承担产品及其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责任。2012年欧盟颁布了新WEEE(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Directive简称)指令(2012/19/EU)。新WEEE指令对生产者生态设计责任有新变化。老WEEE指令(2002/96/EC)只是鼓励生产者在电子电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考虑便于废旧电子电器的拆解和回收,特别是WEEE、元件和材料的再使用和再循环;新WEEE指令对生产者的“生态设计要求”做了明确要求,并特别强调了产品及零部件的再使用,提到“生产者不能由于特殊的设计特点或制造工艺而阻碍WEEE的再使用。”新WEEE指令还增加了鼓励生产者承担关于WEEE从家庭到收集点过程所产生费用的条款。
可见,无论怎么修改和完善EPR制度,都没有离开责任追加以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再循环、处理和处置的目的。
二、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外逻辑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及其研究成果认为企业生态化是指企业经营者具有把企业建成生态企业的意识和谋略,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优化的一种生态化经营理念。它要求企业通过运用绿色技术多层次地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由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赢的目标。企业生态化发展本质上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
(一)EPR制度和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在关联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基于EPR制度下的企业生态化发展主要是指企业微观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时采用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模式的生态化发展。
企业生态化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都是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矛盾的,都以闭环物质循环来发展循环经济,都需要对废弃物进行相关回收管理及处理。两者具有内在关联性。循环经济是EPR制度的指导思想,EPR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企业生态化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微循环,是一种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的经营理念,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需要EPR制度的保障。
(二)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外部逻辑
1.政府的宏观管理行为驱动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在初始发展阶段呈恶化趋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恶化的态势达到顶点后环境质量趋于改善。但是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自发形成的,随着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的再认识,发现了环境保护的“黄金定律”: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较为通畅的传导关系。因此,政府需要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通过制度/政策安排将企业发展中的环境成本内部化,改革资源环境价格,而后通过市场机制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环境成本和经济产出的动态均衡,最终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果,使经济环境和谐共存。
EPR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安排,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或导向废弃物的处理处置责任由政府转移到生产者(即企业)身上,迫使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得不树立绿色意识,通过技术研发等各种措施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
2.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需要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国以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进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如新WEEE指令(2012/19/EU)的颁布对出口欧盟的企业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为回收利用率提高和生产者责任扩大。以某企业品牌或贴牌的电视机/房间空调器/电冰箱的出口为例(出口欧盟比重占出口比重分别为25%、25%和10%),新WEEE指令(2012/19/EU)扩大生产者責任,提高回收利用率,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很大。由此,相关出口企业为了跨越绿色贸易壁垒需要解决废旧家电的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处理问题。
3.消费者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日益减少与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消费行为。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重视生活质量,偏好无污染、少能耗的绿色产品。这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行为,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理念,将生态环保思维纳入企业经营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生态竞争力。
4.市场竞争需要
产品生命周期的快速缩短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赢得生存空间。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两边的研发设计和运营服务利润空间大,故企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应朝着这两个方向发展。企业一方面应加大环保、节能科技投入,进行产品生态设计,另一方面应提供绿色消费服务和营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生态化发展。
(三)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内部逻辑
1.企业追逐利益需要
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微观层面的主体,以追求利潤最大化为目标。企业生态化发展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更容易同政府、媒体及公众建立良好关系,获得更多支持,有正面宣传效应。
企业在生态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产品的生态设计,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采取生态化管理生产绿色无污染产品,增加产品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售价,获取高额利润。EPR制度下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是一种闭环循环,要求企业对售出的产品进行回收、再使用和再循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利益是企业生态化发展最主要的内部逻辑起点,其它的都是在利益驱动的前提下产生的。利益驱动力在企业生态化发展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外部逻辑中除政府宏观管理行为的驱动外,其他外部逻辑都是为企业利益服务的。
2.企业家的绿色价值观驱动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衰竭和环境急剧恶化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从以人类为中心对自然资源和环境无节制的开发和破坏的价值观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价值观。新的价值观激发了企业家的环境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企业自觉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进行企业生态化发展,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有机统一。
(四)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内外逻辑关系
企业家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是企业的精神追求。绿色价值观产生绿色经营理念,让企业逐渐树立绿色环境意识,采用绿色科技进行生产,促进企业生态化发展。而利益是企业树立绿色意识,采用技术研发等各种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废弃产品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的起因,是企业的物质追求。绿色价值观和追逐利益共同构成了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的政府宏观管理行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市场竞争及消费者影响都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外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三、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发展微观路径
企业的生态化发展要正确处理企业与资源及环境、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实现企业自身的内部循环,发展循环经济。而EPR制度从各个方面规定了企业应该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融合了末端产品治理和清洁生产这两大污染控制手段。
(一)源头预防——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产品的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通过设计上的改进,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以达到企业生态化的目的。生态设计通过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回收,再生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的要求融入产品设计,最终实现提高产品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和产品环境生态影响最小化的目的。生态设计把环境保护的理念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污染预防理念上,是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根本,是解决产品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终途径。
(二)绿色过程——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一种生态生产方式,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它是生态工业的基本形式,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从微观角度看,它是企业实现生态化建设的实现形态,使企业在生态化建设中成为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主体。清洁生产是工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形式的统一体,改变了企业污染末端控制的格局。清洁生产虽然涉及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但通常是指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强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跨越企业清洁生产的生产审核阶段,使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末端产品治理——废弃物回收
企业生态化发展本质是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构建闭环物质循环改变以往治理环境污染的末端产品治理方法,也即进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再循环,实现废弃物中可再利用资源的充分循环,降低成本。在循环利用资源网络方面,企业在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通过售后服务体系,采用以旧换新、差价补偿等办法,对自身企业的可循环利用产品进行回收利用。这样既降低了成本,也刺激销量并提升了企业形象。企业生态化发展中也可委托第三方或者组建生产者责任组织进行废弃物回收,并在废弃物回收、资源循环信息方面进行共享,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四)环境标准化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结合了环境保护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强调了污染预防的原则,这与EPR思想不谋而合。ISO14001标准促使企业生态化过程中将环境因素纳入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循环利用废弃物,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加强员工环境意识,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概言之,企业通过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建立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并通过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形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生态化发展的经营思想,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注释]
①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的中文翻译有:生产者延伸责任或生产者责任延伸或延伸生产者责任。
[参考文献]
[1]夏志东,史耀武,郭福编.电子电气产品的循环经济战略及工程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7-58.
[2]魏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17.
[3]Thomas Lindhqvist.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leaner Production[D].Lund: Lund University, 2000:38-39.
[4]罗庆明,胡华龙,侯琼.电子废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国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5).
[5]董正爱,陈德敏.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管理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
[6]辛飞.我国企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D].沈阳:东北大学,2013:11.
[7]Grossman,G.;Krueger,A.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C].NBER Working Paper, No. 3914, 1991.
[8]李志青.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到底揭示了什么 [N].文汇报,2015-03-24.
[9]王金南等.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54-164.
[10]王丽平,李乃秋,李春发.企业生态化建设中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9(2).
[11]陈国铁.我国企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84.
[12]刘思华.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01-102.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