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2018-02-19杨丹薇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群文笔者课文

杨丹薇

群文阅读,指将同一主题下的多种文本通过一定线索结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在多文本的分层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定时、多方式、多层次的阅读训练,更行之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然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法还需要不断地摸索与探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与总结如下几种策略。

一、深思熟虑,稳过选材关

群文阅读的根本特点就是倡导多文本融入课堂,尽力提升课堂“容积率”。因此,找准文本之间的契合点,选择适合学生、适合课堂的同类文本尤为重要。

1. 异中求同,寻找文本的相似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本中的内容、情感、写法等方面为切入点,寻找文本间的相似点,解决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古诗教学中,笔者先将《咏柳》《春日》组合,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品读中发现,两首古诗皆以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接着,再阅读《春雪》《大林寺桃花》《鸟鸣涧》等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便能够快速找到诗中的景物,展开想象,感受诗人对美景的叹咏,突破重难点。

2. 同中有异,发现文本的冲突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同类文本的冲突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质疑,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如教学描写动物的课文时,笔者同时选取《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表达作者喜爱动物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思考:(1)四篇课文分别描写了动物哪些方面的特点?(2)作者对动物究竟持何种态度?学生通过寻找课文关键词句后不难发现:①《白鹅》《白公鹅》虽然都描写了鹅的姿态、步态、叫声,但表现出来的鹅的形象不一样——一个是傲慢的“老爷们儿”,一个是威风凛凛的“海军上将”;②《白鹅》《白公鹅》《猫》三篇文章开篇就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欢,而《母鸡》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则是由讨厌转变为喜欢的欲扬先抑。

从异同对比入手,在选材上做到心中有数,应是每个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掌握的“基本功”。只有选对合适的文本,才能使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更为行之有效。

二、举一反三,攻克学法关

群文阅读实际上是基于单文本教學下的多文本拓展教学。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使之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感知作者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的意图,进而掌握阅读技巧。

1. 表达方式上学会举一反三。群文阅读教学应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获得阅读的满足。在学习课文《桥》“当老汉从队伍中揪出小伙子的时候”这一内容时,笔者问:“这个小伙子究竟是谁?为什么在这么多人之中,老汉偏偏把他揪出来了?”大部分学生回答,他是一名党员。笔者告诉学生,小伙子不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并请他们再读课文,发现小伙子身份中的“秘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被否定了,更令他们对小伙子的身份感到好奇,他们便迫切地去文本中找寻答案。有了这样的尝试,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便渐渐自发地去搜索课文中的“悬念”。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甚至会在课外阅读或查找资料中寻找文本悬念的答案,参与群文阅读的自主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 结构特点上学会融会贯通。线索是把握文本脉络的关键。利用结构图、曲线图等方式寻找文章线索,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还能促使他们更直观地理解文本结构与情感,提高群文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文章线索往往藏在文章的中心内容之中。学习《桂林山水》时,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色,自学画课文线索结构图,并指导学生如何抓文章的主要线索,厘清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中作画的轻松方式令学生们乐于参与,于是笔者顺势引出一组课文——《庐山的云雾》《扬州的个园》《南海明珠——海南岛》,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尝试设计书画结构图来厘清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心理往往也暗藏深意。在教学《刷子李》时,笔者引导学生发现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并绘制曲线图。结合文本,学生发现,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正是从侧面衬托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样,《学会看病》《中彩那天》《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文章中,人物的心理也有着“一波三折”的特点。学生们举一反三,利用画曲线图,能更直观地体会其他文本人物的心理,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训练,提升语言关

语文阅读的最终应指向表达。然而,将课堂所学运用到表达上,往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借助群文阅读,问道写法,学生可以更全面、具体地认识阅读文本中人、事、物的描写与表达方式,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在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鲁迅,笔者引入单元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三篇课文及毛泽东、叶圣陶、茅盾等名人对鲁迅的评价,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了解鲁迅,进而感受不同作者为表现同一人物特点的不同表达方法,并在鉴赏中学会迁移运用。教学中,通过列表的形式,请学生分别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品析人物品质,并总结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全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运用于习作,共写班级里的某一位同学。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交流、整合,提炼出写作技巧,最终运用到习作表达中,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心中“习作难”的固定思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与PISA接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由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性教育调查研究PISA(即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每三年对各国学生进行一次抽样测试及问卷调查,其得出的数据为各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依据。PISA测试的其中一项——阅读素养测试,对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PISA2018提出,阅读素养即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其中,对“文本”的定义从狭义的纸质文本扩大到广义的文本,“多文本”概念也被着重纳入测试框架之中,并在其测试安排上进行了细化分工。PISA测试的“多文本”意图与群文阅读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将多层次、多文本阅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将有很大的帮助。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紧扣PISA测试的层级目标,让群文阅读成为影响学生阅读方式的转折点,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将是语文课堂教学探索的关键点之一。它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将教师的个人素养与教学策略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总之,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群文阅读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真正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猜你喜欢

群文笔者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群文活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