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8-02-19崔佳

商场现代化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

崔佳

摘 要:我国是生鲜农产品的贸易大国和生产大国,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生产种植的能力、规模逐渐强大,消费的生鲜农产品种类也愈加丰富,同时,生鲜农产品需求区域也相对越来越集中,超市和菜市场采购已经成为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消费的主要方式。在生鲜农产品供应方面,我国出台的食品质量安全法使得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宏观层面上,随着近年政府部门对于食品质量不合格的严厉打击和惩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出台,使得生鲜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在不断的完善;而在微观层面上,如供应链中信息追踪、质量保证、生产运输透明化等方面,我国现存的生鲜农产品供应情况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冷链物流;近场通讯技术

生鲜农产品自身具有一定的鲜活性和易腐性的特点,对农产品供应应有别于其他一般产品。就其特性而言,农产品供应则应更注重于产品的时鲜质量、品质及绿色安全性等方面。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农产品的供应链系统中未经深加工的生鲜农产品盘踞较大比重。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所存在的重点问题,从供应链管理中农产品物流以及信息化管理两个角度入手,研究其对整条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率的改善,以确保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先进的物流体系,消除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冲突,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快速流通,快速反应市场需求,为消费者供应优质、安全、绿色的产品,最终达到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产品消费安全的目的。

一、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势(S)

1.气候优势

我国大部分农牧业发达地区都具有雨热同期气候条件,即降雨和高温季节是同步。我国大部分处于季风气候区域,显著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即气温高的月份會是全年降雨比较多和集中的月份,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地理资源优势

我国农牧业原产地大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东北地区土地面积较大,光照时间长,最有利大田作物的生长;南方大部分区域地势平坦,四季多雨,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光热充沛,昼夜温差大,另有高山冰雪融化水和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山麓冲积扇和河谷地区泥土肥饶。高原太阳能丰硕,农作物产量居高,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充足,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土壤相对较好,大面积的高寒草地对于畜牧业发展十分适合。

3.区位交通优势

(1)铁路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有的“四纵四横”网络。铁路的“软件革命”,即对于铁路网络的改进管理与控制,使中国国内铁路的技术和设备发挥更高的效率;另外由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数字技术构成的信息技术系统,升级了传统意义上通信、信号两个领域之间的关系;自动排列进路等全新技术,可使密集列车运行作业达到最优化,并使调度指挥人员摆脱人脑速度和能力限制的苦恼。

(2)航空

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民航机场吞吐量超过1000万的有28个,占总吞吐量的79.1%,200万-1000万的机场有21个,占全国吞吐量的12.8%,200万以下的有169个,占全国总吞吐量的8.1%。国际口岸机场有82个,其中国际机场45个。军民共用机场有64个,多跑道运行机场12个,“十三五”计划中明确指出,我国将会进一步增进机场建设,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化枢纽。

(3)水运

“十五”规划以来,我国水运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港口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海运港口包括: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和深圳港等均居于世界港口发展的前列,内陆港口,以长江沿岸众多内河港口为代表,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保证。水运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港口新增万吨级泊位通过能力为3.8亿吨。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大部分港口将更加重视后方集疏运通道、物流园区以及内陆物流体系的建设,打造更为国际化的水陆交通体系。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劣势(W)

1.物流参与主体经营分散化

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的关键。分散经营主要是指物流主体在经营管理上各成一体、各不相谋,具体表现上为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程度不高,导致生鲜农产品物流流程和物流量的高度分离。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相比,其物流主体主要是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商、零售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组成而非个人,组织化程度较高。

2.物流技术的较发达国家落后

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物流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物流技术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环节的技术均有一定的提高,然而有关数据显示,与国外先进的农产品物流技术相比,国内在这些环节的损耗率是20%-3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损耗率则只控制在5%左右。我国现代化的保鲜运输、低温运输方式的推进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因为冷藏运输技术的落后,在面对需要战胜易腐性特性的鲜活农产品十分重要;此外,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可以达到便于运输、降低产后损失、改善外观品质、延长产品寿命和供应期限等目的,但现存的供应仍是以产品的自然状态直接进入市场;美国等发达国家其包装形式实现量标准化、系列化与礼品化,能够通过包装实现远程销售,达到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增值。

3.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化平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上的信息都需要实时、快速、精确地在供应链各主体之间进行传递, 由于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批发市场价格的波动,产品的供求均衡很难把握和控制,使其生产者成为市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三、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机遇(O)

1.我国对于农业的补贴加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农业和农产品的补贴和扶持力度,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农产品国内支持案”问题上,南北意见不一,但我国坚持认为,国内支持重要主粮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我国政府对生鲜农产品监管力度增加

为加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监测,农业部门对粮食、油类、畜禽、水产养殖品等10类农产品,深入基地和市场进行调查、采样、抽检与评价,排查风险隐患。多次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农药通查,重点排查非法非标生产农药、违规经营农药、超限使用农药等问题。全国出动执法人员9万余人次,检查饲料生产企业4155家、抽检饲料样品4151批次等。

3.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良好

自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虽然不断受到来自国外农产品同行业的强劲冲击,但随着生产水平提高,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日益成熟,我国不断发挥本国优势,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关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1月至10月,我国农产品进口额达10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我国多个贸易示范区齐头并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方法,形成了国内国外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威胁(T)

1.我国食品安全与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不断滋生,在我国现发展阶段,生产经营主体的人为因素、治理体系缺失或不完善等因素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日趋增多,大量不法分子仍在破坏食品安全领域有利可图。科学技术和法律法规的控制和监管仍有漏洞,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出口面临众多技术性贸易壁垒

当今国际社会,国际化的贸易壁垒正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多样化,其中技術性贸易措施由个别限量指标发展为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性指标体系,其影响也从单一产品向整条产业链蔓延,其覆盖领域也正在从传统出口行业,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蔓延。此外,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执行主体更加多元化,由政府制定规则蔓延至非政府机构组织,并已超出现行WTO规则的监管范畴,且愈发隐蔽化,落入监管的灰色地带。道德壁垒、绿色壁垒等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样层出不穷。

分析发现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物流受到农产品自身特性、物流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影响,存在的物流成本高损失率高等问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改进和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严格把控产品安全,最大程度保证产品的价值的基础上增加其产品的附加值;二是供应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经营要实现一体化,努力维护运输和生产的合作关系;三是釆用前沿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使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真正达到一体化水平,发展可持续的供应链。

猜你喜欢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