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案例教学在国家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以“德国”为例
2018-02-19上海市奉贤区肇文学校陈前凤
上海市奉贤区肇文学校 陈前凤
一、背景
1. 反思传统教学模式,误入“八股式”学习误区
“国家”是世界区域地理中第三层次的区域,上海市初中生从六年级开始学习国家地理的内容,教材中必选部分的八个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教材编写思路和学习方法几乎是一样的。课程内容虽然简单,但知识点聚焦离散。如果在学习中仅按教材中的思路设计教学活动(见图1),容易出现面面俱到“八股式”学习国家地理的误区。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兴趣也逐渐下降。
地理案例教学是在尊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基础上,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在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领会,提升在复杂教育情境中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2]。
2. 分析教材内容,案例架构大有可为
《德国》一课,对农村学校的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四块内容如果分开来逐一讲解,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不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体现国家篇教学中抓住主要特点开展教学的要求。
基于此,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之后,尝试在“德国”教学时采用“设计明信片[3]”的实践活动和“宝马汽车零件运输”案例组织课堂教学。除了继续结合地图要求学生加强读图能力之外,从案例的选取到案例问题设计都对教材编排做了调整。
二、实践反思
1. 活动情境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国家地理教学中运用鲜活的案例开展教学,能有效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活动组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2. 聚焦案例素材,渗透生活中的地理教育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德国虽然遥远,但德国汽车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这节课设计的“宝马汽车零部件运输”案例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彰显德国工业实力。这种案例教学的方法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渗透生活中的地理教育。
3. 聚焦教师成长,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的地理教育研究部分指出,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方面要不断思考有效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有哪些特点[5]地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中,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一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从教师的长远发展来看,有利于提高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挥学生主体性,践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诚然,本次课例实践的设计汲取了优秀同行的教学经验,更是得到了前辈教师们精准指导。鉴于个人研究水平限制,对案例编写质量的评价还仅停留在表面;加之郊区学生层次差异和课时紧张等因素;对学生在课堂案例活动中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尝试案例教学实践,不断充实案例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