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三维审视
2018-02-19赵曼,张新
赵 曼,张 新
(1.新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一、价值维度
(一)为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奠定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党在创立之初经过了艰难的理论与实践考验,形成了独特的党内政治文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同一切弱化、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2](P10)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初就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并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创党的思想源头回顾,正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武器;在政治上,培养了一批爱国图强的有着现代先进思想的人才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在文化上,打破封建旧文化开启了新文化的普及繁荣道路。1929年毛泽东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就指出要纠正红四军党内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想及其表现,并及时指出了其根源和纠正方法,对党和军队的发展,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进行的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继续坚持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肃清了党内腐朽落后文化,发展了这一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增强了党的团结统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党内健康的政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进行的“三讲”教育、党的先进性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弘扬了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回顾党在发展中的重要关节,充分证明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基本路径,更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从本质上来说,党内政治文化是一套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如空气流动般从根本上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大环境,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当前之所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出现各种问题,仍存在着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根子还是在于党内政治文化的不洁净所导致的党员、干部在价值观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引领与支撑作用,是一项迫切艰巨的任务。现已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的重要讲话,从倡导性角度、事实性角度、禁止性角度和批评性角度对三者的内涵、关系加以强调、阐释、规范和鞭笞,但总的来看,还是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建设的认识,才能切实解决好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引导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只有注重发展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同时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时刻倡导先进的价值理念,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健康发展,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得以风清气正。
(三)提升制度治党的水平与效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化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制度治党”,这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之一,也是在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党通过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紧密围绕其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和政党治理,继续积淀夯实党内政治文化思想基础,引导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推进制度治党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党内政治文化引导的制度治党的价值追求中的制度化问题“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和稳定的过程”,[3]至少包含制度生成、制度维持、制度内化。当前制度治党进程中的制度安排是一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综合过程,正如福山所言,“不仅包括党组织乃至于政治体系的设计与管理,还包括合法性基础以及文化和结构因素,等等”。[4](P22~23)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过程通过氛围营造、理论教育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起参与愿望和制度意识,除此之外,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成员心理建设也不容忽视,因为制度要生成落实,第一步就是要得到全体党员的心理认同。制度的公平正义问题,马克思就强调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5](P610)通过制度保障满足全体党员权利,让制度从形成到落实的整体阶段切实得到每一位党员的心理认同,不仅打牢和发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文化基础,也体现、发挥着党一直以来坚持的政党价值理念。由政党文化和制度治党二者同频共振发力,深刻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提到的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化发展的战略要求,由此建设出更加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升了党的整体形象,得到国内人民更加广泛的认可、拥护、支持,也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加全面展示出我们独特而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带来的磅礴之力。
(四)党内政治文化在实践中能更有力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和中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属性、构建模式及发展动态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二者除了引领和被引领的关系之外,还存在着相互交织、互相融合的状态。所以,要构建、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大的文化发展战略,必须首先把握好起着主导作用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方向、原则,让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实践中互相吸收、协调、促进。根据前文已述的党内政治文化属性,党内政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作用,通过率先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源头和价值观念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目标背景下,二者实现了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统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同步创新和有效应对,增强全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创新文化发展环境、传播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念;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经济建设事业同时,牢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这些最关键、最紧迫、最根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点、问题、挑战,必须首先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党在思想、文化、精神上进一步强起来,从而实现从容迎接与稳健应对。
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领导指引方向、把握原则,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新鲜强劲的文化血液,生机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其不断巩固、发展、壮大提供了创新驱动力。
在中国近几年声势浩大的反腐中,一大批官员应声落马。这些落马的官员,也是居安不思危的典型。一旦坐上官位,就开始放松警惕,放松自我约束,藐视法律,藐视民意,为非作歹,腐化堕落,高高在上,得意忘形,就以为天是自家的天,地是自家的地了。忘记了法律的恢恢之网,忘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昨天座上皇,今日阶下囚,就是对那些居安不思危的落马官员的最好讽刺。
二、现实维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政治文化传统,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政治文化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原则催生的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着党内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我国封建落后的残留,继续败坏着当今的社会风气。比较明显的一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属于官僚政治,人治是官僚政治固有的基本特征或者规律”。[6](P3)西方社会一直鼓吹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侵蚀着我们的政党。新时代呼唤新的实践来不断完善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遵循。
(一)必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四性”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党内政治生活依靠先进健康的政治文化能解决党内矛盾,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纯洁党风。因此,2017年2月,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以孕育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性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核心理念,从根本上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关键要让领导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要与时俱进,从根本上坚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根据时代发展创新制度规则和方式手段,应对党所面临的时代挑战,解决党内存在的时代问题。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必须全面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出的十二条主要原则,且不论职务高低、问题大小、涉及众寡都要始终坚持原则性要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充分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坚决消除腐败。
(二)必须牢牢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要求:“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7]这五大基本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践行:一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新的实践继承、坚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精神上的“钙”。二是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精神。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和外部环境,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了守护党内政治文化源头,我们在实践中要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比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宝贵革命文化。通过党内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真实体验的实践参与活动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注重大力发展革命文艺事业推动文艺繁荣,能更有效地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聚共识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三是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彰显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造的活力,要建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政治文化,必须涵养中国共产党人“心学”,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教育,体现党性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间做到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强化责任担当精神、保持党内关系正常、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等。
(三)必须严格党内纪律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重视党内规矩的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要有铁的纪律,形成严格的纪律文化。立规明矩,形成有凝聚力、强大的党内政治文化,为统一全党意志、统一行动提供思想保证,确保党有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构建严格的纪律文化,确保从严治党进程中党内政治文化健康发展。一是要把纪律挺在管党治党的前沿。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维护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把党的纪律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二是要把纪律建设放置于国法的先前地位。坚持党纪严于国法,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真正做到执纪先于执法,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约束党员干部。坚持依法治国、依规管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三是要把正风反腐挺在最前线,防止不正之风蔓延,侵蚀党内政治文化的存续发展。
三、实践维度
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项新的内容被载入党章,其自身内容和发展前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必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吸收更多新产生的积极的内容,在新的大环境下获得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一)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大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规律,用对方法
新时代进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党情国情的发展实践,尤其要对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并调查,善于聚焦问题,找准问题,从而精准解决问题。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首先以客观辩证的方法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现象、根源、趋向,分析问题的发生层面以及程度深浅,再着手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方法,始终使党内政治文化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实际情况,积极健康发展,能够做到坚持问题导向中的“破”与“立”,从而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对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应该采取客观辩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态度与方法。应该把不同时期出现的党内政治文化主体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状态、情感和价值选择等阶段性问题,放到当时党的目标、任务以及路线方针去把握,坚持综合分析,统筹推进,分类施策。
找准问题的同时必须把握规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历史发展脉络,一方面不能离开历史自身发展的规律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党来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非在顷刻间形成。这就不能仅从党内政治文化的系统本身出发剖析解决问题,而是需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加深邃的历史眼光,从更深层面去挖掘各方面问题,尤其不能回避和忽视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遇到的问题,对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带来的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必须牢牢把握群众史观,发展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由无数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党员创造、继承、发展的,这离不开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来源。同时要看到,大众文化发展或者停滞,产生积极的或者不良的结果,也会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与状态。所以,要时刻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扎根到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喜闻乐见的、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中去,才能使之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容要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党内政治文化其本质是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文化,其理论内核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方法论上除了要坚持唯物史观去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之外,还必须注重其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首先必须注重对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建党之初就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寻求真理、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行动,是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首先通过理论引领来体现,除了要夯实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基础之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项不断发展的理论,还要对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等内容进行专门性组织学习,通过理论让党员对党组织本身有更深的感知与理解,增强党内政治文化主体的心理和情感认同,增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面理性认知,造就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形成“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从而更加坚定全党对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到来的理想信念。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和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也是当今党内政治文化的一项具有重大价值的成果,指导着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赋予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新的科学内涵、建构路径与时代价值。组织全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是与时俱进地进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实践。除了一般性理论学习,对于党章、制度规范等成文性的理论形式的党内新成果也要及时学习,这些都是党内政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形式要丰富创新,注重实效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集中性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形式,增加了学习实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高了在党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在党的历史上,传统的做法大都通过书本学习、宣讲传授等形式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党内政治文化这个“灵魂”的塑造发挥着基础性稳定作用。
十九大报告所得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敏锐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揭示了与过去人民更多是对物质生活的需要相比,今天人民更需要丰富的主观性的、更高层面的精神文化这一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党必须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创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多渠道,引领全社会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下,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运用新兴科学技术手段,准确把握党员个体、党组织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党内政治文化构成的主体、客体以及外在影响因素。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做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领路人,通过纪念活动、参观访问等各种形式扎实做好相关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有着8900多万党员的党组织来说,必须掌握能在不同党员、组织中切实发挥实效的形式。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新媒体社交平台,搭建“红色阵地”,让党内政治文化更有影响力。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让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党员能最大限度地接受、认同、支持、坚定党内政治文化所包含的理论、理想、信仰等,最终增加每个党员的政治定力、政治信仰和政治能力,这也符合党的十九大新提出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到首位的具体要求,是全面从严治党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3] 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 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7]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党的生活,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