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地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
2018-02-19旦真次仁
旦真次仁
(西藏林芝市科技局,西藏 林芝 860000)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隶属于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纲 、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1-2]。黑木耳被现代营养学家盛赞为“素中之荤”。由于黑木耳具有很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又属于黑色食品,因此一直在国内外畅销不衰[3]。西藏黑木耳中所含有的Ca、Fe、Zn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远高于内地市场上销售的其它黑木耳,而且,其它营养指标如维生素、氨基酸等均优于其它木耳。经研究,人工栽培的模式并没有降低黑木耳的营养价值,人工黑木耳的大多数营养物质的含量,反而优于野生黑木耳[5]。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对农牧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林芝市地栽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要领,总结如下。
1 催耳管理技术
催耳管理又叫原基形成期管理,或叫诱发耳芽管理。这个时期是从割口到形成桑堪状原基,是藏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的开始。原基形成的快慢、好坏、整齐程度,是整个藏耳子实体生长阶段成败的基础,它决定了藏耳后期的产量。这个阶段一般为10-20天。诱发耳芽分为直接催芽法和集中催芽法。
1.1 直接催芽法
建出耳床,床宽1.5-2米,留有作业道,(兼排水沟)。将割口的袋间隔10-15厘米左右,呈三角形摆放到出耳床,盖上草帘后管理出耳。这种催芽一般在自然温度和降雨最适合于黑木耳生长的季节。(在林芝市来讲,黑木耳最佳种植季节是四月下旬,也是最适合种春耳,种一季采收半年,下察隅和墨脱县可种两季。)
这个阶段要保持床面一定的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0%至90%左右为佳。使床面既不过潮湿,也不使床面或割口处干燥。如果气温在8℃至24℃范围,子实体原基6天内可显现,8-12天即可封住划的菌袋口线。这阶段帘子潮湿度不够,可轻轻朝草帘子上喷雾状水,喷雾时要注意草帘子上不能有水滴滴入割口旁边,避免感染。这时一怕水分过重,二怕通风不良。假如天气干燥或刮大风,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层湿帘子上面盖上一层干帘子,以利于保湿。夜间可将帘子撤下去,彻底大通风。催耳初期的伤口感染,除了菌种和配方因素,湿度是否合适及通风状况是否良好这两点是主要原因。
这时如遇到雨天,因子实体还未封住伤口,受不起雨水的淋浴,因此下雨时需要盖上塑料布以挡雨。如果靠近林区进行地栽,则应在早晚雾大时,掀开草帘子,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1.2 集中催耳法
为保证割口处子实体原基的迅速形成,在气温低或风大湿度又低的情况,应采取集中催耳的办法。集中催耳又分为田间集中催耳法、室内集中催耳法和大棚温室集中催耳法。
1.2.1 田间集中催耳法。选地应选靠近水源丰富、排水良好的地块,水源以河流水最好,禁止使用井水,池水和死水。先使出耳床面、床面湿度达85%至90%后,再铺上旧编织袋或专用塑料膜,割口的菌袋间隔1-3厘米摆开,盖上塑料布和遮阳网。早上光线不足时应及时揭开遮阳网并增湿,要保持每天通风,只要床内达到18℃至28℃,12天左右耳基就会封口。这个阶段不用浇水,因地湿、水分未蒸发、菌袋密集,割口处菌丝不会干枯,子实体很快就会形成,等待原基封口时再拉大间距(一般间距为5厘米)。田间催耳时,禁止地面和盖物上使用化学药剂,否则子实体原基不易形成,药物易顺割口处潜入袋内,会杀伤割口处菌丝,不利于子实体形成。一般床面处理可采用石灰水,老出耳床宜将地翻新为好,以防杂菌感染。
1.2.2 大棚集中催耳法。在温室大棚内催耳,主要特点是保湿好、温度均匀、出原基快,但不足之处通风不良、管理难度极强,种植方法于同上。
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温差15℃至23℃)、新鲜空气(必须适时定时通风,林芝市中午温度高,下午风沙较大,通风最佳时间为08点至16点之间,每天通2-3次风,每次1小时为好)、适当的散射光(夜间和早晚揭开遮阳网和帘子光线就足够),子实体才能正常快速形成。散光线能诱导原基的形成,调节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环境和子实体的湿度。
田间集中催耳法简便易行,管理也相对简单,因此推荐黑木耳种植者采用这种方法。催耳期管理很关键,如同种地抓苗一样。催耳前可先进行困菌10-15天,利于料和袋不分家、容易出原基、子实体出整齐等特点抓住季节,集中时间,快速出耳,缩短周期,保证丰收。室外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栽培袋贴地摆容易吸收水分并保湿,又有草帘子和其他盖物盖着,连接上了地面上的潮气,为袋载木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这是大棚集中催耳法无法达到的,也是地载西藏黑木耳能够大面积种植成功的关键。
2 子实体生长发育管理技术
黒木耳不同于其它食用菌,它是典型胶质状真菌。它能吸收比自身重8-18倍的水,所以它生长时比其它食药用菌湿度和空气要求的高。野生和椴木栽培的黑木耳都是在野外空气新鲜、下雨时才长子实体,晴天子实体干燥收缩停止生长。黑木耳和其他菇类比,不仅能承受干干湿湿、冷冷热热的环境,而且还特别喜欢这样的环境。黑木耳要“来源于大自然,又回归于大自然”,这也是近几年来地载西藏黒木耳大面积推广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实验室里,因为忽视了黒木耳生长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它本身的野性,人为创造的大棚、室内出耳环境不利于木耳生长,所以才造成栽培不理想。
集中催耳后,要分床管理。按照场地,地载西藏黑木耳分为露地出耳(草帘覆盖法、遮阳网出耳法、)、林地(果园)出耳、大棚出耳等等。
2.1 露地草帘覆盖出耳法
将集中催耳后的菌袋分摆上菌床,间隔10-15厘米左右,“品”字形摆放。田间集中催耳的,要一分为四。可摆20-25袋/m2。按照每667平方米地留1/3为作业道,余地至少可摆8000-10000袋菌种。摆好菌袋后,再罩上湿草帘,湿度如果不够可向草帘上喷水。
不同地势,不同降雨量应做不同的床。排水好的场地可以做地平床;积水低洼地,应做高出地面10-20厘米的地上出耳床;床面可铺打好孔的塑料膜或洗净的旧编织袋子,以防木耳子实体溅上泥沙。不应垫沙,2016年个别种植户不按照技术规程为了节约地膜,垫上了砂子。因地面上垫砂子后,砂子渗水性好,但保湿性能差,垫砂子湿度低于土壤床面,而且砂子床面水分既渗的快,又蒸发的快,不利于保湿。细面砂在人工浇水时很容易溅到黑木耳子实体上,木耳子实体本身就是胶质形状,因此刮风,浇水时易溅到子实体,细面砂子沾附在子实体上贴的牢,砂子的硬度大,又有棱角,很容易钻进正在生长的幼嫩子实体内,成熟后砂子洗不净,影响黑木耳的质量。
干旱村庄缺水,可采用“草帘覆盖出耳”方法,这是西藏木耳地载采用最好的办法。
2.2 露地遮阳网出耳法
露地遮阳网出耳法是在没有草帘子的情况下为也保证出耳所采取的一种方法。遮阳网的作用是为了遮阳、防止太阳辐射过强、温度过高造成超温危害。出耳在进入高温季节时,可及时罩遮阳网,可延长出耳期。遮阳网一般用60%至80%密度距地面1-1.5米高为宜;也可以在袋表面上覆盖,但隔温效果较差。
2.3 林地(果园)出耳法
林地(果园)出耳也叫林下出耳。因林芝市是整个西藏自治区中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有利资源,通过科研人员进一步地研究所开发的新栽培方法。林地(果园)出耳的主要特点:一是接近野生藏木耳生长的自然条件;二是可以直接利用树冠天然遮阳;三是林下厚厚的草甸,更利于蓄水保湿。林间树木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利于木耳发育;四是林地(果园)出耳能充分利用温、湿、光、气候环境,形成生态效应。林业生产取林菌结合,效益更佳。
具体做法是:选择有较好的水源,林距宽疏而成荫的人工林或自然林地,将残存的枯枝败叶收拾干净,把经过大棚或集中催耳后的菌袋自然成排地摆在林地上出耳。针叶树林地杂菌发生较少,针叶不容易腐烂,利于出耳。林下草丛不要铲除,可防止泥沙溅到耳片上影响质量。
林下出耳应做好防护,防止牲畜和野生动物践踏,也防止林木虫病危及木耳。切记防止果园打农药污染木耳,打农药时可采用塑料布盖严,打烈性药应将木耳转移。林区高林下出耳一般要树木长高,树叶能遮阳,下面是清堂的林子,摆袋时地表高草应割去,保留地表3-5厘米的草,离地面较低处树干上的枝条要砍去,便于人的通行和通风。不要将菌袋放在矮树棵子和高草中,否则易导致通风不良及感染杂菌等。
2.4 大棚出耳法
大棚载培法是在早春2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冬季,露地寒冷难以生长木耳的条件下出耳的有效方法。大棚出耳可地摆,但必须用雾喷,保证湿度,避免高温,注意通风,保证氧气供足和“干湿交替”棚上盖遮阳网或贴袋盖遮阳网遮挡进入棚内的强光。否则高温高湿影响出耳的同时会发生病虫害。
大棚出耳一般比正常地载减产10%至15%左右,而且投资高,但在露地载培基础上,在早春和冬季外界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大棚出耳,能提高总产量及种植户经济收入。
[1]张金霞,谢宝贵.食用菌菌种生产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9:5-7.
[2]王贺祥.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21-124.
[3]李昊.优质黑木耳高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5,1:1-3.
[4]刘振东,刘江,李梁,等.西藏林芝野生黑木耳与人工栽培黑木耳品质比较分析[J].仪器与发酵工业,2016,2(42):15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