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朋友圈的传谣者
2018-02-18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9期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看到妈妈发来的微信链接,武汉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小陈无奈地摇摇头:“一看就知道是造谣,但怎么跟她解释都不听!”打开链接,长达4000字的文章,列举了诸多所谓的“科学文献”,试图证明“少盐有害健康”。其实,“这篇文章通过挑选‘部分事实,再精心设置‘呈现方式,试图让读者相信一个与真相相去甚远的结论。”没过多久,“微信辟谣助手”发布辟谣信息,证实此篇文章系谣言。
近几年,微信朋友圈流行一种貌似科学的“关怀式”文章,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打着科普的幌子,专门瞄准一些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中老年人,推行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文章或所谓的“新科技”医疗产品和服务。说穿了,这就是一种谣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6月至今,“微信辟谣助手”已辟谣文章数达116.42万。即使如此,仍然有众多的“小陈”父母们迷信其中,充当了谣言的“使者”还浑然不知。对于那些热衷于养生的“小陈”父母们来说,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不要当了“谣言使者”,被坏人当枪使了也不知道。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7月23日)
素材解讀
1.小心进入骗局。这些谣言大都打着健康的幌子,大肆吹嘘,给人以假象。其实,这些谣言都是道听途说或添油加醋的,以达到推销伪劣产品之目的。一些中老年人出于好奇心理,极易被那些“高大上”的虚假科学研究成果所迷惑。因此,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2.不要成为传谣者。网络的迅猛发展,让智能手机走入千家万户,也为朋友圈散播谣言提供了便捷。牟利者别有用心,发布信息源;传谣者不辨真假,任意传播。这样就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管控“假新闻”,引导“传谣者”,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才是利国利民之计。
适用话题
微信 传谣 健康 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