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引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18-02-18黄志规
黄志规
【摘要】 “问题引领”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可以是教师设计或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思维品质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逻辑性、广阔性、概括性等。现结合小学数学科的教学,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 问题引领 学生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2-182-01
0
一、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表现为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出其计算方法和公式后,先让学生解决一道基本题:一个三角形,底8厘米,高4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接着设计两组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具有纵向和横向联系、且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第一组题)1.一个三角形,底8厘米,高比底少一半,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三角形,底8厘米,底是高的2倍,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第二组题)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是多少厘米?让学生解决并总结出其计算方法:第一组题是根据题目条件的变化和问题要求运用计算公式底×高÷2顺向思考解决,第二组题是根据计算公式底×高÷2逆向思考或列方程解决。这对学生学有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训练和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大有好处。
二、设计“举一反三”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教学中,设计“举一反三”的问题,引导学生循理推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设计“另辟蹊径”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表现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观点新颖独特。
四、设计“改正题目”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不仅善于评价和批判他人、他事,而且更善于评价和批判自己的一种智慧品质。具有思维批判性的人,不仅能够严格地考察、分析和检查别人的行为和思想,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判断出是非和正误,更能严格地分析和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实际,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改正题目”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来进行。
五、设计“总结规律”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敏锐速度。表现在学生 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積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要对知识的联系与本质有深刻地认识,教师就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多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六、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种角度考察和思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上,设计这样的问题:“小力、爸爸、妈妈一家人去旅游,买了3张火车票,每张265元,回来还乘同样票价的火车,这次旅游买火车票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多向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七、设计“讲解题目”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条理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因此要培养学生思维有条理,有逻辑,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展示“讲解”的舞台,让学生讲概念的形成过程、算理法则、解题思路及口头论证等,逐步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八、设计“具有共性”的问题引领学习,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或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写在草稿纸或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就会发现:1只有一个因数,有的数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有的数的因数不止两个。然后让学生归类并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又如,如教学“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5天完成。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后,设计如下一组问题:1.快车从甲地到乙地10小时行完全程,慢车从乙地到甲地15小时行完全程,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相遇?2.小明有若干元钱,若全部买圆珠笔可以买10支,若全部买练习本可以买15本。如果买同样多的圆珠笔和练习本,圆珠笔和练习本各应买多少?3.一块布料,可做10件上衣或15条裤子。如果配套裁剪可以做多少套服装?上述例题和三个变题情节、事理不同,但题中隐含的基本数量关系相似,解题方法也是一致的,都可以用1÷( ?+ ?)来解。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并总结出解题方法,不但加深了对工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对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及养成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大有好处。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和方法,远不止本文所提到的这些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强化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