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桔灯》开始
2018-02-18马俊娟
马俊娟
“认识”冰心先生从《小桔灯》开始,喜欢冰心先生从她的儿童文学开始,我读冰心先生从一开始收集先生的文章,到后来买先生的集子回家,再到爱不释手先生的文字开始。
许是在《小桔灯》里主人公小姑娘的那个年龄,我从课本里读到《小桔灯》,大抵那时课文里极少读到这般“故事”性的散文,所以喜欢,所以记忆深刻,所以读了一遍又一遍。
印象深刻至今,源于文章的亲切和温暖,尤其第一次读起,是在我之前生活的小城。那是小城的一个隆冬季节,极冷,可是读起《小桔灯》就感觉一阵阵温暖从心底漫过,丝丝缕缕占据身心的每一个细胞。文中“我”帮助求助的小姑娘通知医生,因心里惦记,去登门看访,并送去桔子,让人温暖 ;文中小姑娘全心照料生病的母亲,将桔子一粒一粒剥开送到母亲嘴边,同样让人温暖;小姑娘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年夜饭虽然仅仅是红薯稀饭,却能在热气腾腾中感受生活之温暖;小姑娘对父亲“回家”和母亲“好起来”的信念和期盼,其乐观勇敢、坚贞不屈的精神下,彰显着“家”的温暖和信念。特别是文章最后,小姑娘制作小桔灯送给“我”,照亮的不仅仅是“我”回去的路,更是爱和温暖,是未来的希望和曙光。
那时读完《小桔灯》,一段时间,自己心里就像点亮了一盏小桔灯,回眸之间,总能感受到身边各式各样的爱和温暖,让自己心存感恩。读过《小桔灯》,我开始喜欢冰心先生和她的文字。
先是琢磨先生的名字,无论冰心还是原名谢婉莹,我都特别喜欢。冰心,就像先生的文字,冰清玉洁,充满了正能量,“一片冰心在玉壶”; 谢婉莹,就像先生温婉的文风,总是细腻到娓娓道来,读过前段,期待的后段必定跃然纸上,直抵我的心灵,让我心与先生的文字共鸣。
那时看得最多的是《儿童文学》,后来是期刊《散文》《诗刊》,每一期到来,先浏览目录,看到冰心先生的文章,心就放下了。那种感觉就像自己得到了一件心仪的东西,抱在怀里,或放到家里,心里就踏实了,然后寻一个最好的时间,慢慢看,细细咀嚼,绝不慌里慌张,一目十行。
在小城美丽的青河河畔,姐姐们在河边哼着歌,洗衣被,我就躺在贴着地皮疯长的草地上,读先生的《陶奇的暑期日记》,欣赏先生创作生活之充实和美好;? 在落霞染红的桦树林边,父亲和哥哥忙着垂钓,一条又一条的鱼,活蹦乱跳在我身边,来不及收拾,仍背靠着洁白的桦树,嗅着桦树的清香,读先生的诗集《繁星·春水》,在先生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中,于优美的诗句里,看风景、观人文、见哲理;闻着妈妈烧烤馍的香味,边胡乱往烤槽里添柴,边读先生的散文集《闲情》,与文字间的人物相识,事物相认,思想相通。那时读先生的文字,有时像在解读着自己的生活,有时像在引领了自己的人生,有时像追寻着一个梦想,有时又像在拨开迷雾明辨方向……这种引领、启迪和指点,恰到好处地在人生的一个阶段,充盈了自己的内心,智慧了思想,受教解惑,受益匪浅。
冰心先生的短文,是我最喜欢读的。每一篇不管写作的背景如何,心境如何,故事如何,总会传递着一份真善美。先生的短文《说梦》,是在先生八十高龄,因病六年没有参加社会活动时写的。如果没有看到这段介绍,单看先生《说梦》的文字,正如先生自己写道:每夜里都做着极其欢快而绚丽的梦。通篇文字如少女般清丽委婉,每一个标点都散发着美好,每一句都传递着对美的赞美和向往,每一段都展现着一幅极美的画面和意境。静静地读下去,会不自觉地进入先生的梦境,沉醉于与先生牵手游弋于奇妙和绮丽的美好梦境之中。让自己的灵魂随先生的文字,去高旷无际的自由世界,“这是躯壳所寻不到的”。所以,先生的短文,适合我一次次反复读,美感也是一次次反复递增,爱不释手。
读过冰心先生的自传,我觉得自己瘦弱得只剩皮包骨头,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精血肌肉,支撑自己的无非是几根木头柴棍。细数不清先生自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世界、听闻的世事,自己只有拼命在先生的文字中辗转寻觅,咀嚼二三,汲取一分。
一日,買先生的集子时,我买全了中外古典和近代名著,来弥补自认为幼时受到的各种因环境和条件局限而造成的缺陷——也许没有给自己找到更好的理由。虽不能做到日日苦读,但娴静下来,略翻一二,也觉得心里慰藉,不至于自己总是觉得心里慌张。
有书在身旁觉得踏实。不知是不是受教于先生,但自以为受了先生文字的引领。
我读冰心,先不说读懂了多少,但可以说,至少探寻了一次先生美好的心灵和高洁的灵魂。
真的是,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