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常见寄生虫病防治对策

2018-02-18禹华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疥癣体表寄生虫病

禹华

(河南省新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驻马店 463500)

0 引言

羊寄生虫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该种疾病会导致羊出现进行性消瘦和贫血。虽然该病死亡率较低,但羊群一旦出现该种疾病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经常引起其他病原菌感染,增大发病后的死亡率。羊寄生虫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寄生于羊体表和体内的寄生虫,自身不能生成可供机体生长繁殖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能通过摄取宿主中的营养物质维持自身生长,使宿主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饲料利用率下降。寄生虫在体表和体内寄生时,会对各个组织脏器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症变化。另外,寄生虫在繁殖中还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加重病情。羊寄生虫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出现临床症状后,病情已经严重发生,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因此,需要分析羊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经过,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1 羊肝片吸虫病

1.1 流行特点

羊肝片吸虫病,又被称为肝蛭病,是危害羊健康生长最主要的体内寄生虫病之一,该种疾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肝片吸虫呈柳叶状,长度20~30 mm,宽5~13 mm,虫卵呈椭圆形,成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羊机体出现慢性消耗或急性肝炎、胆管炎,且放牧羊比舍饲养殖羊更容易罹患该种疾病。放牧地点潮湿、地势低洼,存在椎实螺,会导致肝片吸虫在羊群中快速传播感染。

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

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表示整个羊群已经普遍发病。发病后,患病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被毛杂乱无光泽,身体逐渐消瘦,食欲不振,两眼突出,流泪。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羊身体逐渐消瘦、贫血、眼睑肿胀,胸前、下颌和腹部出现水肿现象,粪便稀薄呈现黄绿色,触诊肝区,患病羊敏感疼痛,叩诊肝脏,浊音区明显扩大。解剖病死羊发现皮下水肿严重,打开胸腔腹腔,发现内部存在大量淡黄色腹水,心包积液严重。肝脏肿大,表面存在出血点,纤维素附着在肝脏表面,且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不能正常剥离。有的病死羊肝脏质地硬化,胆管高度扩张,管壁增厚,胆管内壁还发现大量肝片吸虫成虫存在[1],其他脏器无典型病理学变化。

1.3 防治

羊肝片吸虫病治疗的主要药物有丙硫米唑、阿苯达唑、硝氯酚片,治疗中,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科学使用,避免使用量过多,导致羊出现中毒现象。首次用药间隔1~2周,强化驱虫1次,加速羊群恢复。日常要制定严格的驱虫制度,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驱虫,同时还要保证饮用水清洁,逐渐转变传统养殖模式,科学选择放牧地点,避免在低洼地带放牧。放牧前可以选择硫酸铜消灭放牧地点存在的椎实螺。在驱虫期间,还要做好羊粪便清理工作,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和成虫。

2 羊消化道线虫病

2.1 流行特点

羊消化道线虫病主要是由线虫寄生在羊消化道内感染引起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该种寄生虫病对羊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在适宜的条件下,线虫幼虫经过2次蜕皮,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3期幼虫。羊消化道内的寄生虫种类不同,表现出的致病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

感染消化道线虫后,首先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机体出现高度营养不良症状,贫血、消瘦、可视粘膜苍白无光泽,随后出现顽固性腹泻,有时在粪便中能够看到夹杂少量血液,患病羊颈部水肿严重[2]。羔羊感染该种寄生虫病后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做好防控工作,羔羊会在较短时间内死亡。少数患病羊感染消化道线虫病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心音减弱的现象,最后衰竭而死。

2.3 防治

治疗消化道线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丙硫米唑和左旋米唑,可以选择使用丙硫米唑片,使用剂量为20 mg/kg体重,1次量口服,也可以将左旋米唑配制成5%的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此外,敌百虫溶液与依维菌素注射液对治疗该种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预防该种疾病,要求指导养殖户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对羊群进行1次全面的体内驱虫工作,要注意饮用水安全,避免羊群饮用池水和污水,避免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做好放牧地点丁螺消灭工作。预防驱虫和治疗驱虫中,要及时将患病羊排出的粪便清理出羊舍,堆积发酵,避免粪便中的寄生虫和虫卵反复感染羊群。

3 羊疥癣病

3.1 流行特点

羊疥癣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羊体表皮肤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体表寄生虫疾病,该种疾病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季节。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羊毛较厚,羊群接触频繁,会为螨虫加速传播提供条件。圈舍饲养密度过大,潮湿不堪,卫生状况不良,羊体表湿度较高,更容易诱发该种疾病。引起羊疥癣病发生的病原主要是痒螨和疥螨。疥螨外观呈圆形,该种寄生虫主要以体表细胞液和淋巴液为营养物质;痒螨外观呈卵圆形,主要寄生在患病羊的角质皮层下,吸食淋巴液和细胞液。

3.2 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

羊疥癣病首先发生在羊体表毛发较少的部位,主要先发生于头部,眼部、嘴唇四周、鼻梁、鼻孔边缘和耳根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首先在这些部位出现红色的小点,红色的小点逐渐生长成丘疹,形成水泡,破裂后形成胶皮状的痂皮,发病严重时,口腔嘴唇皮肤龟裂。痒螨主要发生在羊背部、臀部,发病经过和症状与疥螨相似,随后病情逐渐向全身蔓延,发病严重时患病羊全身被毛脱落[3]。羊疥癣病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但因发病后,体表皮肤剧烈瘙痒,患病羊不停地用患病部位摩擦尖锐突起物,如果创伤部位感染致病菌,会导致创伤部位出现化脓现象,不能正常结痂愈合,严重时会导致羊继发感染多种疾病而死亡。

3.3 防治

羊疥癣病属于体表寄生虫病,该种疾病可以选择药浴或局部涂药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可以选择使用0.05%的辛硫磷水溶液或0.1%的敌百虫水溶液进行药浴,在药浴中先对健康羊进行处理,再治疗患病羊。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使用剂量为0.2 mg/kg体重,1次量。预防该种疾病,要指导养殖户控制好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将羊群安置在阴暗潮湿的羊舍内,做好羊舍通风工作。另外,要了解羊舍中是否存在螨虫,在疾病流行高发季节,观察羊群是否存在掉毛及身体体表皮肤发痒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疥癣体表寄生虫病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牛羊疥癣病的诊断与中医治疗研究
羊疥癣病如何预防?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牛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