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场污染源头控制技术
2018-02-18黄继珉
黄继珉
(江西省兴国县畜牧兽医局,赣州 342400)
0 引言
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发展,养殖污染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国家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但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仍然存在环境管理不当、污染治理不到位的情况,为有效解决生猪养殖场现阶段存在的污染问题,应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污染源头,实现优质化的生猪生产。
1 污水处理技术
1.1 活性污泥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处理方法是近阶段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培养霉菌、细菌等有效去除养殖场污水中的有机物。活性污泥处理方法分为有机物氧化、细胞物质合成、细胞物质氧化3个步骤。活性污泥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在使用初期可以快速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到达一定限度时,活性污泥逐渐失去原有的活性,吸附能力下降。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供氧处理,可以促使其恢复氧化能力[1]。
1.2 氧化塘处理技术
氧化塘在实际的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工作中具有实用性强、净化率高、操作步骤简单等特点,以天然池塘或人工池塘为载体,对污水进行有氧微生物的净化,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提高污水中溶解氧的含氧量。同时,经过氧化塘的处理,减少污水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防止污水出现富营养化的情况。氧化塘处理技术虽实用性能较高,但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范围较小。
1.3 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是现阶段最常用的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以自然湿地为模板,通过使用植物、微生物、基质等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实现了水资源的再次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技术将污水引入到土地上,通过技术沉淀、有机物吸附、污染物阻隔、微生物同化分解、硝化、反硝化等环节的进行[2],实现污水中有机物、悬浮物、重金属元素的处理,实现污水有效处理的目的。同时,将现代化的科学工艺与人工湿地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处理系统,实现独特的生态景观。
1.4 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厌氧发酵处理技术是生猪养殖场中污染源头控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无氧是使用厌氧发酵处理技术的基本条件,厌氧发酵处理技术通过使用碱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进行生猪养殖场中粪尿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通过分解污水中COD、BOD等有机物,降低生猪养殖场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将其转化为CO2和CH4,还可以利用产生的气体进行农田种植。在实现生猪养殖场粪尿污水快速降解处理的同时,降低生猪养殖场的实际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
1.5 清洁饮水技术
生猪饮水是养殖场中日常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养殖场污染源头的有效防控,养猪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养猪的饮水方式、调整饮水器位置、建立完善的饮水结构。在保证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污水的产量。充分考虑现阶段养猪场的发展状况,使用创新性技术和材料,研究新型生猪养殖饮水器具,将碗式饮水器与鸭嘴式饮水器的优点进行充分的结合,实现养殖用水量的节省,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产生量,同时,避免饲料混入水中,影响生猪的质量安全。
1.6 养殖栏舍冲洗技术
生猪养殖栏舍清理是产生污水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人工或机械清粪处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水冲粪方式虽耗时短、效率高,但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不利于后续的处理。在实际的生猪养殖中,采用先进的水气混合冲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减少污水产生量,降低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
2 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
2.1 生物有机肥的优点
与传统农家肥料相比,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有机物质,充分利用生猪养殖中产生的粪尿以及生活废料,实现养殖成本的有效降低。通过有机肥的使用,改善土壤情况,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维持生态平衡[3],防止环境污染、土壤水分流失等现象的发生,解除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实现优质化生产养殖的目标。
2.2 技术要点
有机肥生产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有机物发酵、微生物生殖等情况,为避免生猪养殖肥料堆砌产生的二次污染,养殖人员需要将发酵剂投入到堆料中,缓解有机废料产生的恶性气味。
2.3 综合效益
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可以缓解生猪养殖中的污染状况,将生猪养殖期间产生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分解与处理,解决粪污堆积污染土地的情况,改善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防止出现病菌传播、土地富营养化等情况。同时,有机肥的使用改善了的土壤的环境,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3 消毒防疫技术
专业的技术养殖人员要不断进行养殖技能的训练,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养殖场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确保猪舍、分娩室、生产区入口等地的清洁。使用化学消毒和机械消毒的方法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确保生猪养殖场地的卫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4.1 技术优点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以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为基础,将酵母菌、谷壳等微生物发酵成有机物垫料,放到生猪养殖场中,将生猪的粪尿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实现零排放。发酵床养殖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生猪身体系统的内环境,将生猪饲养的日常饲料与含有酵母菌和枯草菌的微生态饲料进行混合[4],改善生猪肠道微生态平衡体系,提高生猪对于饲料的吸收率,增强生猪的免疫力。通过发酵床养殖技术的合理性使用,可以实现生猪粪尿排泄物的有效降解,养殖场不需要进行每日的清洁处理,减少了养殖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生物发酵床具有自主产热的能效,确保在天气寒冷时养殖场地温度的调整,降低能源损耗,提高生猪生产的实际经济效益。
4.2 技术流程
进行生物发酵床的合理性建设,依据生猪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合适的生物发酵床养殖结构,发酵床的池壁高度一般小于1 m,整体养殖面积在40 m2之内,设置水槽饮水一体机,确保垫料的干燥。生物发酵床的原料由锯末、谷壳、米糠、秸秆粉、猪粪等组成。其中,酵母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等都是生物发酵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发酵床的垫料在进行厚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猪饲养的密度、生猪排泄量等因素,将谷壳、米糠、秸秆粉、猪粪等原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与混合,合理调节水分含量,精准掌握工艺制作中的温度,确保生物发酵床的合理性建设,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率。
5 结束语
生猪粪便、剩余饲料、污秽杂草等都是生猪养殖场中危害环境的污染源,为实现对生猪养殖场的优质化保护,应积极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实现对污染源头的防控,防止疾病的产生与传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明确生猪养殖场的污染系数,对污染源进行充分的分解和处理,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