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疥癣和绦虫病混合感染诊疗
2018-02-18才仁他拉
才仁他拉
(青海省格尔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海西 816099)
0 引言
绵羊疥癣病和绦虫病的病原分别为螨虫和绦虫,分别属于体表和体内寄生虫。由于寄生虫疾病发生过程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内部侵染,当羊群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整个羊群已经普遍发病,危害严重。绵羊疥癣病和绦虫病混合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患病羊的病情,导致诊疗难度不断增加,给养殖户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两种疾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防控工作。
1 发病经过
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某养殖户共养殖绵羊500只,该养殖户采用散养和轮放的养殖模式。2017年5月13日,养殖户在更换放牧地点1个月后,羊群中陆续出现了以体表皮肤瘙痒、脱毛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羊。发病后立即停止放牧,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发病初期并没有引起养殖户重视,认为是羊群之间相互斗殴导致,等到疫病进一步传播后,才引起养殖户重视。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给乡畜牧兽医站,兽医站接到求助后,立即驱车赶往该乡镇,到达养殖场后发现整个羊群已经普遍发病,患病羊除出现体表皮肤瘙痒外,还出现身体消瘦、腹泻等临床症状。兽医通过检查该养殖场养殖档案发现,养殖户长时间没有对羊群进行体表和体内驱虫,养殖场疫苗免疫程序较为混乱,羊群放牧地点选择不合理,地势低洼潮湿。结合整个发病经过,兽医怀疑是某种寄生虫病,通过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全面诊断,确诊为2种寄生虫病混合感染,随后立即为该饲养户制定了针对性的驱虫措施,很好的控制了病情,避免养殖户损失扩大。
2 临床症状
整个病程传播速度较为缓慢,发病初期在患病羊羊毛少的区域出现了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患病羊在放牧点和羊舍内不断摩擦地面及尖锐处,随后几天患病部位的皮肤生长出针尖大小的红点,红点逐渐变大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创面。由于身体皮肤瘙痒,患病羊采食量和饮水量逐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发病严重时,患病羊体表羊毛呈现片状掉落,患病部位皮肤结痂形成皱褶,颜色呈现灰白色。除上述临床症状外,患病羊还出现持续性腹泻、呕吐症状,主要表现为每次采食后发生呕吐。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病羊身体逐渐消瘦,腹部膨胀明显,手触诊患病羊腰腹部,其敏感且疼痛,患病羊躲避。有些患病羊还出现结膜炎、脑膜炎,口腔和肛门周围粘膜苍白无光泽,皮毛杂乱,卧地不起,不愿意站立行走,强迫患病羊行走时其步态不稳,最后患病羊因为身体严重衰竭而死[1]。
3 病理学变化
将3只病死的羊解剖后,发现除羊体表皮肤出现病变外,内部脏器也存在明显病变,所有病死羊身体消瘦、被毛粗乱,并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血液不能正常凝固。3只病死羊心肌柔软无力,心内膜存在出血斑点,肠系膜呈现索状肿胀,将肿胀淋巴结切开后,切面浑浊。所有病死羊胆囊显著肿大,胆汁稀薄,小肠外观肿胀明显,将肠管切断后发现内部存在大量幼虫,经过观察发现,最长的虫体长度达50 cm,宽度16 mm,体表呈条纹状,外观呈现乳白色,进一步判断为莫尼茨绦虫。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环境下采集上述病变淋巴结组织,将其制成触片后,选择使用革兰氏染色剂进行充分染色,镜检后没有发现阴性或阳性染色的致病菌,血液细胞正常。将患病羊健康部位和患病部位的交界处羊毛剪除,用经过消毒的凸刃小刀刮除皮屑组织,表皮皮肤轻微出血为宜,将采集到的皮屑组织放置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酒精灯充分煮沸,待皮屑组织全面溶解,静置10 min后,将上层液体去除,取沉淀物放置在载玻片上,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大量疥螨虫体。同时,采集患病羊排出的新鲜粪便,加入饱和食盐水,离心处理10 min后,再用饱和食盐水加满,静置10 min后,用盖玻片盖在试管表面液膜上,取下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存在大量虫卵,经过鉴定其为绦虫虫卵。结合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最终确诊为绵羊疥癣病和绦虫病混合感染。
5 防治
第一,由于绵羊疥癣病和绦虫病分别属于体表和体内寄生虫疾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的手段进行针对性治疗。在进行体表寄生虫治疗时,首先应该将患病羊患病部位的长毛剪除,使用5%的温肥皂水进行清洗,将结痂和杂质轻轻揭除,然后选择使用蓝毒硫磺、白胡椒配置的膏剂涂抹创面,2~3次/d(膏剂是由狼毒500 g,硫磺90 g,白胡椒45 g,共研为末,每30 g混合粉末添加烧开的植物油500 g制备而成),同时选择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体表和体内寄生虫驱虫,使用剂量为0.2 mg/kg体重,1次皮下注射,间隔1周再使用1次。通过采用上述治疗手段治疗2周后,患病羊体表骚痒症状消失,但还存在腹泻症状,随后更换驱虫药物,选择使用丙硫米唑片,使用剂量为20 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5 d。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病羊,选择使用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20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 mL,三磷酸腺苷1 g,混合后静脉注射,恢复患病羊体力,加速病情好转。通过采用该种治疗方法,继续治疗1周后,患病羊腹泻症状消失,再次进行粪便检测,未发现粪便中存在成虫和虫卵[2]。第二,日常要指导养殖户强化预防。导致该养殖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更换了不当的放牧场所,饲养管理不到位,没有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免疫制度不合理。因此,要引导饲养户在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羊群进行1次驱虫处理,驱虫药物可以使用1%的敌百虫溶液、丙硫咪唑片、伊维菌素注射液等。第三,日常要做好圈舍清扫工作,在驱虫过程中,及时将患病羊产生的粪便清理出羊舍,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存在的虫卵和成虫。第四,日常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可以选择使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来苏尔溶液、1%的过氧乙酸溶液,对养殖场进行严格消毒。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应该对放牧地进行严格的驱虫消毒工作,放牧地可以选择使用5%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杀灭绦虫和螨虫。第五,日常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羊的表现状态,当发现羊体表皮肤瘙痒,出现腹泻症状后,应该立即将患病羊隔离,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