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研究
2018-02-17赵玉梅
◎ 赵玉梅
(霍山县市场监督检验所,安徽 六安 237200)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做好食品检测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关口。食品检测实验室是指专门从事食品检测活动的实验室,通过向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1]。做好食品检测,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些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相继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有的还通过了CNAS认证[2]。
1 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做好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食品管理水平,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可见,做好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1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需要
当前,食品检测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测要求和模式,以及相应的检测标准。通过严格的食品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食品是否合格,从而为食品监督和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提供数据参考,能够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质量和效果。
1.2 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需要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食品检测的规范化要求更高,社会对食品实验室检测的能力和期望更高、关注更多。因此,做好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把质量控制体系引入食品实验室检测,充分发挥质控体系在食品实验室检测中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检测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1.3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食品实验室检测结果能够直接体现被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安全质量标准,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有效的高质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没有很好地对食品安全检测进行质量管理,检测的水平和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发挥不合格食品检测的过滤器功能。因此,加强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食品实验室检测建设及质量管理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目前,有7 000多家从事食品检测的实验室和机构,从业人员近16万人[3],主要分布于质检、卫生、农业、商业、商务、粮食、轻工、进出口和科技等行业部门[4]。
2.1 规范化水平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7 000多家从事食品相关的检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主要分布在质检、卫生等十余个部门,导致检测资源重复,利用效率不高,尤其是一些基层食品检测实验室,由于经费紧张、人员短缺,以及缺少长远规划等因素,实验室建设达不到标准和要求。例如,虽然配备了高精尖的检测仪器设备,但囿于人员及经费不足,专业设备使用频率较低,其使用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加上后期维修成本较高,常常没有按照仪器设备和食品检测的程序开展检测,导致食品检测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检测的规范化水平较低,影响食品检测质量和效果。
2.2 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从事食品检测的人员近16万人,但食品检测作为一项技术密集型行业,实验室检测人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其检测的效果和质量。随着各地食品检测机构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基层食品检测实验室人员普遍存在操作经验不够丰富或理论知识缺乏等问题,且不重视人员的操作培训。随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许多传统的检测方法或检测标准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若不及时培训,工作人员便很难适应当前食品检测工作的专业化需要。一些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突出表现出知识体系难以适应新的检测方法的现实问题,导致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质量不高。
2.3 科学化管理滞后
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有一套严格的体系、标准和要求,包括检测样品的采集、贮存、流转和检验等,检测的过程包括样品管理、样品采购、样品流转以及检测方法选用等程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检测结果质量降低。因此,现在食品检测都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目前,许多食品检测机构将关注的重点投放在检测结果上,而忽视了实验室检测源头的质量控制,食品检测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落实不到位。
3 提高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的对策
食品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能够提升检测行为的规范性,保障结果的科学性,为食品执法机构执法提供现实参考,对及时发现不安全食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宏观上,建立行业协会,引导检测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微观上,各级各领域的食品检验机构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的规范建设,从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各个环节做好质量控制和管理。例如,在实验室工艺设计和选择之初,就要严格按照食品检测的现实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功能统一规划和设计,明确食品检测实验室的功能和项目,要求实验条件满足《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中有关实验室检测中应满足的检验方法、实验仪器设备的运转、样品的制备和贮存条件,甚至是技术档案的保存,等等。做好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环境监测工作,防止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影响检测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要结合检测实验室的等级和现实要求,合理选择检测仪器和设备及试剂等。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改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运行环境。
3.2 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检测人员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主体,其专业化水平对整个检测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各级食品检测机构要注重检测实验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根据实验室人员现状,积极引入拥有食品检测专业知识的人才,并加大对现有检测人员有关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实践能力。定期组织业务竞赛、业务培训等,确保从事食品检测的人员知识储备始终与食品安全的质量和标准要求一致。熟悉最新的食品检验方法原理、检验器材的操作技能、质量控制要求以及计量和数据处理等知识。尤其是要增强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检测实验工作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3 严格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食品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食品检验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与其所开展的检验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从样品采集、流转、分析到数据处理等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针对开展的检验活动,制定相应的检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内部质量审核和控制,并做好质量控制体系的持续跟进,不断完善,优化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体系。
[1]郭 慧.浅谈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科技风,2012(7):264.
[2]张永辉.河北省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3]贾 丽,马立利,刘 艳.等.我国食品检测行业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19):3304-3308.
[4]姜海波.食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食品,2016(8):1-5.
[5]张 睿,陈 雷,吴 斌.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检验检疫,2012,27(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