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猴子的福利化饲养管理技术

2018-02-17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猴群猴子生理

朱 娟

(山东省青岛市动物园管理处,山东 青岛 266003)

1 猴子品种特点概述

广义上的猴子是指现存的“灵长目动物”,不同类猴子的品种特点有:(1)猩猩科,体型相对较大,容易伤人,成年野生猩猩野性过强、不易驯化。(2)猴科,野性较强,大型猴类具有危险性,小型猴类对人造成严重伤害较少,但被咬伤抓伤的却是常见的,攻击的速度之快往往是人所不能反应的。(3)狐猴科,属于小型猴,野性较强,被捕获时会咬人,集体袭击时对人的伤害很大,极具危险性。(4)懒猴科,大多数体型较小,动作缓慢,但捕捉时也可能会咬伤捕捉者,且咬住后不轻易松嘴。

2 猴子的生理福利

简言之,猴子的生理福利就是满足其“基础营养摄入、维持正常生理及代谢机能,全程均衡供应日粮营养、使之无饥渴之忧,最少发病和病死”。关键技术包括:尽量满足猴子天性自由好动的习性,构建仿原生态的自由采食环境与提供多元化原生态食物源,包括“野果、植物籽实、昆虫、瓜果蔬菜、矿质山泉”等,尽可能为其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天然食物源,可以避免产生营养缺乏症;要保证猴子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和攀爬设施设备,每天都能接受足够的自然光照(日光浴)和自由运动,这样可以促进机体消化吸收能力,对防病减病非常有利。

3 猴子的环境福利

所谓环境福利就是构建良性宜居环境以保证猴子群体最少发病、维持良好的健康度。

3.1 活动空间控制

要根据猴子喜群居或独居的特点来加以调节,科学限定某一品种猴子、猴群的领地,尽量不让其他外来物种打扰;如果条件允许,猴子自由活动空间越大,则其发病率越低,小区域内放养密度越大、接触频度越高,则发病率相应增大;区域内应随时清扫、冲洗,尽量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采光足的良性生活条件。

3.2 抗环境应激能力改善

猴子有较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尤其是从幼年时期就被人类饲养驯化的猴子野性明显减弱,更能领会和遵从人类的意愿指挥;饲养过程尽量坚持“定人饲喂管理,定点定时定量喂食”的管理原则,养殖者经常性与猴子的亲密接触和暗示训导教育,有利于固化其好的行为习惯,便于以后的饲养管理操作。

3.3 栽 树

尽可能在猴群活动区域内栽种较多的树木或设置攀爬架构,满足其戏耍、攀援天性,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果蔬及其它食物。

4 猴子的卫生福利

所谓卫生福利是指“净化生活环境、抑杀多量致病原、防治结合、降低感染发病率,尽力保证动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悉心照管,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科学预防疾病并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4.1 主要措施

(1)通过抓好养殖区域内及周边1000m以内的环境卫生综治治理,及时清除垃圾、病死动物尸体等污染源,开展必要的无害化处置,严防各种病原体散播相关疾病。

(2)通过主动开展人工示范、调教驯化的强制训练手段,尽量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及生活习惯,将利于管理的良性条件反射固定下来。

(3)适时开展体内外寄生虫驱杀工作,严防蚊蝇、鼠类、其他家畜禽、野禽等中间传播媒介侵入本群散播疫病,本场饲养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衣物、足底消毒等管理制度,最大化降低病原体感染风险。

(4)猴类的常见高发病主要有:消化道疾病、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传染性肺炎、病毒性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症、机械性创伤等,其中以肠道感染占首位,肺炎次之。

4.2 防控措施

(1)建立严格的检疫检验管理制度,一旦发现高危害病种阳性个体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确保当前饲养的猴子(猴群)没有各种重大传染病(人兽共患病)。

(2)养殖过程中必须定期开展重大疫病检测与处置,群内的传染病发病个体、隐性感染个体务必及时采取隔离救治,并作必要的环境及用具保洁消毒、无害化处置,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3)新引进的猴子须再检疫舍隔离观察至少2~3月、使之适应当前饲养条件、确认健康无疫后,再经专职检疫人员签字确认,方可纳入繁殖猴群管理。

(4)根据猴子四季发病变化特点,经科学辨证后确定最佳用药方案,对症下药,用药前最好先做药敏试验,以增强总体防控效果。

(5)养殖环境控制是防病减病的关键点,猴子居所的保洁消毒、各种中间传播媒介(携原体)的禁入管理必须抓实,最大化降低四季常见病感染发病风险。

5 猴子的行为和心理福利

动物的“行为、心理、生理”三者之间有着较为密切、互相影响作用的关系,福利化措施就是尽量满足动物表达天性本能的自由,最大化降低生理和心理伤害,对其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便利的生活设施设备以及享有与同伴安逸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尽量减少其恐惧和紧张心理,避免引发相关不良应激”等。满足猴子的“行为”和“心理”福利重点应做到:

(1)应尽量满足猴子与同类(尽量是同品种)生活、玩耍、恋爱、繁衍后代的基本生理需求;

(2)即使“失独”或“丧偶”的猴子也应该尽量满足有“伴侣动物”,避免心理上的伤害;

(3)禁止暴力对待猴子,不可以当面恐吓、虐待、虐杀猴子及其同伴等,以免造成生理及心理伤害;

(4)尽量理解猴子“生老病死”和“七情六欲”的生理及心理变化,予以人性化的慰藉管理,管理者与猴子之间逐渐建立起友善、和谐、融洽的相处关系。

6 建议

(1)人工饲养猴子应尽量坚持早期驯化原则,始于幼年期的训练同化效果最佳,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根深蒂固,人与动物之间也更容易构建起和谐相处的关系。

(2)猴子的群居意识、模仿意识较强,利用早期驯化的成年猴子示范带动新入猴子(幼兽),可取到良好的驯化效果;个体驯化与集群驯化相结合,以“母带仔学”的个体强化训练,以及发挥“群学群带”的作用,幼兽很快就能掌握规范要领;重视强化训练“父母代”,最有利于带出懂规矩的后代,甚至可以固化成为良性遗传基因。

7 小结

猴子的福利涉及到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和心理等方面,福利措施的实施的正常与否直接到猴生活并造成一定的影响,饲养工作人员应根据加以重视,用爱心对待猴群的饲养,为其提供较为舒适的生存环境,健全饲养设备及有效的福利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

猴群猴子生理
印度猴群杀人母亲与4个孩子遇难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猴子吃灵芝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悬崖上的猴群
猴子出海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