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培养方式

2018-02-16虞红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培养方式协同发展

虞红

摘    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优先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加快建成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增加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重。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    协同发展    培养方式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新金融、现代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于财经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考量毕业生掌握的传统的专业实践能力、英语运用能力,更看重毕业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在教育全球化、互联网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生源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個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是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

一、跨学科教学内涵

国内对于跨学科概念的研究并不多,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且经常把“跨学科”与“交叉学科”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其对应的英文表述都是interdisciplinary。较早界定交叉学科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系列新生学科。强调交叉的对象来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结果是产生新的学科。知识的扩充及社会和经济的现实需要对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各种信息整合起来成为必然的趋势,形成了跨学科产生的重要背景①。

跨学科教学不是抛弃单一学科教学,而是正视各个学科之间内在的逻辑和联结,即对同一现象,鼓励学生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解读,运用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探究。这种强调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是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对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多元化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在教育产业化背景下,应运发展的财经类专业技能证书考试培训课程已经市场经济化,名师面授或者网络课堂教学如火如荼,在有选择有比较的情况下,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不再满足于课堂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甚至不再满足于比较陈旧的案例教学模式。高校试图以严格课堂考勤把学生强制留在课堂,其结果只能多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睡觉族或者手机族。

2.把教学主导权交给学生更挑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虽然教师开展课堂讲授的时间少了,但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多了。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制订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教学案例、考虑各种可能预见的教学状况并做好各种预案,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参考书目、准备好相关问题,等等。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机应变,保持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馈。

二、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跨学科教学团队现状与行为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专科院校合并组建或直接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政府所属院校,分类定位大多是应用技能或应用技术型,以经济和管理两大类学科为主,涵盖金融、财会、财政、贸易等诸多专业,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以科学研究成果为核心的职称晋升体制制约了教师对自我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原来专科阶段重教学的管理风格在升格本科后转变为重科研成果的管理风格,教师忙于积累个人的学术成果,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时间和精力则明显被压挤。

2.大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导致对引进人才把关不严,不仅浪费了学校资源,而且打击了原有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为了通过本科教育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完成一些硬指标任务,比如提高师生比、教师高学历、高职称比等。但个别引进人才享受了学校给予的高待遇,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反而带来了不良的竞争后果。

3.没有或者仅有个别研究生专业教育,留不住优秀的教学科研人才。由于发展局限和自身综合能力薄弱,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难以突破研究生教育占比,导致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流失情况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成熟、稳定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无疑是雪上加霜。

4.教学团队中缺乏领军名师,团队成员教学能力相差无几,团队缺乏向心力。由于受各种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即便重金聘请也不一定能聘请到在某一领域有影响力的名师,即便聘请到了,受限于校内不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和参差不齐的师资队伍水平,也留不长领军名师或者无法发挥领军名师应有的作用。

5.缺乏甚至没有新技术教学支持配套机制,教学实践效果依然依赖于教师单兵作战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没有建立新技术教学支持配套机制。虽然有课程建设专项资金,但是经费通常不足,由于缺乏对教学支持配套建设的重视,教学实施依然依赖教师单兵作战能力,而没有形成团队教学合力。

6.产学研用合作伙伴建设重数量不重质量,纸上谈兵多于付诸实践,或者校企合作出发点不同,不能实现有广度有深度的长久合作。协同平台各个参与方一般由于立场不同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实际运营过程中有种种现实困难和阻力。如何契合各方需求、平衡各方利益则需要长时间统一各方合作理念并不断完善合作机制。

三、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成长模式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或者间接决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成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不断进步有如下五个进阶过程:

1.领头狼式的教学团队模式。这种教学团队模式其实是松散型的。教学团队中若是存在头狼,头狼依赖的完全是个人人格魅力和出色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由于教学任务重,对团队中其他教师的影响更多是潜移默化的。也就是说虽然有老带新的教学助理机制,但是大多时候教师还是单兵作战、依靠教师追逐自主性学习的天性发展个人专业教学能力。所以,这种教学团队中若是没有头狼,就变成独狼式教学模式。

2.大教研室的教学团队模式。这种教学团队模式一般是行政主导下的集体主义教学模式,注重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体备课等各种教研活动,保证教学大纲实施的统一性,比如教学教材统一、教学案例统一、习题试题及考核方式统一等。在这种教学团队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趋于同质化,虽然保证了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但是无法培养出创新型骨干教师或者有凝聚力的学科带头人,也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自主性学习、多样化知识学习的需求。

3.名师核心的教学团队模式。这种教学团队模式是团队成员凝聚在一名名师或者优师周围,团队之间各有分工,集团作战形成有鲜明团队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案例和教学风格。名师作为教学团隊核心,又必须依赖教学团队的合力才能开展更有影响力的教学活动。这里有名师影响,同时有非教学教师人员的支持,开展比如课件视频制作、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各种媒体宣传运营等间接教学活动。

4.分散型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模式。这种教学团队模式是学校基于社会对应用型、技能技术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重新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边界,引导学生多维度、跨学科整合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学校自身教师团队建设跟不上人才培养发展的教学需求,只能通过从企业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善于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这种企业专家不容易聘请到,即便聘请到教学时间也有所限制,所以这种跨学科教学团队只能是分散型的、不稳定的。

5.平台型的跨学科教学团队模式。这种教学团队模式是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下实现的,即学校整合教师教学资源于一个共享平台,并通过流转机制实现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这个其实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先通过自主性学习实现自身复合型发展。平台型跨学科教学团队模式需要高校:(1)有允许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拓展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制度保障。(2)建立校内专职教师和专职研究员角色的流动转换机制。(3)有教学名师在团队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重视非教学人员在平台型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作用。

四、构建以跨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基于对应用型、技能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把教书育人放在首要位置,深化改革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培养跨学科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1.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淡化职称评审。虽然由于教学成果存在滞后性、教学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存在教师教学能力难以评价的客观问题。但是重学术成果指标的职称晋升体系已经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即便老牌财经院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这种导向不改变,教师受客观利益驱动不可避免会忽视教学工作。要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实行教师分类管理,淡化职称评审,允许教师在“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个方向内自由选择个人职业发展通道。这样可以给予那些埋头教学工作却无精力顾及研究工作教师的发展空间,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职称评聘制度的牺牲品。

2.建立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应全面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建立以岗位约定的聘期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同时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不同分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进行考核、晋升和奖励。要倡导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服务社会工作时能够紧密围绕发展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能够及时将学术成果、科研成果、服务社会成果转化为最新的课堂教学内容。

3.着力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目前很多转型中的高校都提出要着力发展“跨学院、跨学科、跨业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至少要达到50%,才能满足特色专业培育的需求。教师人才竞争激烈,高校必须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才能占据人才高地,获得竞争优势:(1)组织培训或者鼓励和支持教师自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其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允许教师离岗创业等;(2)实行校企人才旋转门政策,建立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流动机制,通过产学研基地合作、互派人员挂职工作等方式促进教师提高跨学科实践教学能力;(3)人才招聘和引进政策为高水平实务专家开放绿灯。

注释:

①王俊.跨学科教学团队中的大学教师发展[D].南京:南京大学,2017.

参考文献:

[1]杜惠洁,[德]舒尔茨.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2]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

[3]周宇.跨学科融合:地方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逻辑与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5).

[4]高红霞.高校教师发展理论及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学科学版),2018(1).

[5]邓斌.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变迁机制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2).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培养方式协同发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