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让体育教学走向高效
2018-02-16刘方成
刘方成
摘 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精神、目标、内容等在教学中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加强体育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理解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系统性地认识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两个层面进行剖析,挖掘教材的内部关联和特性,解析教材的使用策略与方法,为一线教师有效认识教材和使用教材提供参考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材;体育教学;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47-02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固有教学定式,科学、系统地分析教材,认知教材内涵,抓住教材规律,并根据学情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超越教材,让学生的体育学练更加实效,课堂更加有趣。然而教学中不免常出现照本宣科或脱离教材的现象,以及对教材使用存在低效的情况,这些都无疑制约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根源大多是没有深入研读教材,以至于不能灵活使用教材。因此,如何“有效使用教材”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庖丁解牛,系统性地认识教材
1.理解体育教材的纵横体系
教学实践是实现学科课程目标及教学目的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活用教材,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达成既定教学目标。活用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系统性(纵向关系)和联系性(横向关系),教材纵横体系反映着教材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宏观、系统地理解教材内容[2]。
从教材的内容结构看,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身体活动、体操类运动、球类运动、武术、轮滑、民间民族体育活动、游泳、体育游戏等,每个年级学习内容均有不同的侧重点,且呈现出教材内容逐渐拓展和加深的趋势,如从走爬等自然活动向带有一定技术性的运动项目过渡,体现了教材纵向体系的整体框架。根据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技术形成规律、教材特点及其锻炼价值,每个项目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技术要求,例如小学篮球运球技术在各年级所安排的内容也有差异,水平一主要是原地拍球比多,水平二侧重原地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及行进间曲线运球,水平三则进行行进间换手曲线运球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教学内容呈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排列方式,体现了教材呈纵向深度发展。领会整套教材及各类项目的纵向关系,有助于教师宏观、系统地理解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发展方向。
而教材的横向关系,主要体现在各类教材在各年级的不同教学要求上,规范着各类教材在各年级应该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了解教材横向体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深度,同时明白各类教材相互之間所能够产生的正向迁移的作用,以便于教学时合理搭配教学内容。
2.抓住体育项目的核心特征
从体育大项目的分类来看,主要有田径、体操、游戏、球类、武术及民族传统体育、游泳及冰雪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其核心特征和教育价值,例如田径是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的基础,对发展学生五大身体素质起到重要作用。而体操类运动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及对姿态美的欣赏,同时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武术项目对培养学生的精气神和武德教育是其他项目所不可替代的。
从具体的运动技术来看,每项技术对发展学生的素质起到不同作用。例如立定跳远属于田径运动的跳跃类项目,技术含量较低,简单易学,对于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但对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下肢爆发力、弹跳力),提高学生协调性、灵敏性等具有较大的作用。学习立定跳远是以该项目为载体,重点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而非单纯地学习立定跳远动作,为以后学习更为复杂的跳跃类动作做体能储备,所以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的单元教学来看,教学侧重点应该放在体能维度。把握住立定跳远核心特征,教学时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跳跃能力为目的,挖掘教材趣味性和多样性,拓展教学手段,可采用跳上跳下、蹲起跳、收腹跳、挺身跳、弓步换腿跳、跳房子、猜拳跳远、跳远接力等多种多样的学练方法和比赛,改善枯燥单调的教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分解体育技术的重要元素
分析运动技能的特点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知,运动技能的形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技能特点进行有效分解,细化动作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将整个技术的关键动作分解到单元课时中逐一解决。因此,合理地分解运动技能中的重要元素,精准地设定课时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围绕重点与难点进行教学设计,并认真地组织开展教学,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依据运动技能的特点和单元教材的重难点,分解主要技术技巧和不容易学好的动作,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体育教材中虽然每个技术都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但往往是整个技术动作的教学重难点(单元教材的重难点),而非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运动技能的特点,结合单元教材的重难点,准确设定每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通过单元教学高效地完成预设教学目标。例如,水平二肩肘倒立教学,由于肩肘倒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柔韧素质、腰腹力量及身体协调配合能力要求较高,且练习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单元预计4次课完成肩肘倒立教学。第一次课运用小游戏和趣味练习,重点解决双臂压垫、后倒翻臀技术,克服恐惧心理;第二次课重点解决伸髋挺腰、夹肘立腰技术;第三次课学会完整技术动作,要求两腿绷直、稳定支撑;第四次课则巩固提升动作,要求动作流畅、倒立稳定。肩肘倒立动作中挺髋、立腰、伸腿、绷脚等重要技术都在单元课时中逐一解决,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该动作。
(2)依据学情,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科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设定针对性强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一项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年龄段学生设定的重难点会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学生的原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预判学生在学习新授课时将会产生的困难和易犯错误,以便对症下药。例如篮球原地运球对于高年级学生一般不存在问题,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初学者来说,由于上、下肢运动协调性不足,原地运球技术不但难以熟练掌握,还容易出现满地捡球的尴尬情况,所以教学要立足学情,降低难度,把学会运球手部动作、做到手臂手腕柔和协调用力拟定为第一次课的重点与难点,预设学生练习时可能出现运球身体姿势错误、运球手指手腕动作僵硬等问题,并准备相应的解决办法,循序渐进地展开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3)依据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反思二次备课,适时调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中的重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技能的不断提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质量选择是修正还是重复,倘若教学效果不理想,就需要运用不同教学方法重复上一课时(或前几课时)的重点与难点,倘若教学效果比预期目标更快达成,则可以适当提高练习要求,增加练习难度,做到随机应变,突破不同层次的重难点问题。
二、通权变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教师用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材是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精神、目标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以方便教师用教材实施教学。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教科书,因此教师教学用书对帮助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2012版和201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用书不仅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也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一线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领会教材间的关联和共性,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把握好教学方向。
2.整合知识体系,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最经典的蓝本,无论是教材中课时安排、课例分析,还是教与学的方法建议,都只是一种参考资源,教师需根据学情校情及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或二次开发,才能建立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水平一教材中规定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需要16课时的教学,然而实际教学中受雨雪天气、雾霾天气等的影响,室内教學远不止16课时,而教材中只例析了“积极愉快地上好体育课”“坐立行我最美”等7课时的教学内容。基于此,笔者深入分析低年级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同时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对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学习要求,试图进行“小学低年级室内课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构建与实施”的小课题研究,期待建立完善的理论课教学框架和内容,以满足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因此,系统分析教材,整合知识体系,并依据校情和学情,进行教学内容和校本课程研发,是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挖掘锻炼价值,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通过对技术动作的不断操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的过程。但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还需教师深入挖掘体育项目的锻炼价值,并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例如一年级双脚跳跃与游戏的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双脚跳跃能力为目的,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课中采用模仿各种动物跳、脚步猜拳及改编“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技术动作,不仅改善了枯燥单调的教学,增强练习趣味性,也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运用多元目标和多元策略,落实“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因此,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锻炼价值,科学地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加工或完善,以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学中做到理念出新、评价有意,游戏有趣、练习有味,学练求实、知行合一,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语
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理解,不仅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落实课程育人的前提,更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教材,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理解教材,领悟教材的精髓,同时学会整合知识体系、挖掘教材价值,以便灵活地“用教材教”,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珂琦.践行课程标准,构建立体化、多样化教材体系,开发优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14(4):17-19.
[2]陈进.《体育与健康》教材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