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城区LTE室内深度覆盖提升方案
2018-02-16李卓星
李卓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00)
1 引言
TD-LTE在当前属于无线网络部署和建设的热点,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TD-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要求也更深入。覆盖好坏是衡量移动网络质量的最基础性指标,是用户最为直观的感受。TD-LTE深度覆盖能力是影响TD-LTE网络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某个城市建设初期TD-SCDMA投诉原因分析,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场景下的深度覆盖方案,并针对TD-LTE频段较高的问题,引入如HetNet等新型网络架构和新型网络设备,保证网络的深度覆盖性能。
2 TD-LTE深度覆盖场景要求及解决方案
根据扩大规模试验网对覆盖场景的划分,需要考虑深度覆盖的场景主要包括:商业区、高校区、科技园区和居民区等。通过对这些场景下无法满足深度覆盖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无法建传统宏站;(2)覆盖补盲目标不明确;(3)区域遮挡与盲区;(4)传输无法进入;(5)建站时间不足;(6)弱覆盖区域零散;(7)室分成本过高等。
通过对不同场景的深度覆盖分析,本文提出了针对不同建筑物场景的深度覆盖业务特点及其解决方案建议:
高档综合住宅小区,该场景建筑风格各异,占地面积大,内部结构复杂,楼层分别属于不同的私人住户,住户对信号幅射及环境要求比较高。深度覆盖方案可采用(1)采用室内和室外分布协同覆盖,并注意信号过度外泄对室外造成干扰;(2)采用小型化天线,隐蔽安装、结合建筑特色进行伪装。
校园,按功能区划分,每个功能区为一个建筑群;楼层一般不高,大部分区域通过室外基站能保证良好的覆盖。其深度覆盖需考虑:(1)从室外覆盖室内;(2)宿舍楼区域为高话务区,采用室外分布系统进行室内覆盖,细分小区,2~3层楼一个小区。
3 基于HetNet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Heterogeneous Network,即异构网,指将微站(LPN)部署在宏站覆盖区域,微站主要用于补盲(对宏站覆盖盲区进行补充覆盖)及热点话务吸收(在宏站话务热点进行同覆盖的话务吸收)。LPN主要指低功率基站设备,如Micro站、Pico、Relay以及Femto等。
例如一个典型的HetNet组网方案,其中宏站用于保证覆盖,LPN用于补盲或吸收话务、提升容量。在HetNet中采用的新技术包括eICIC,宏微站识别,移动性、负荷均衡和绿色节能等。
采用HetNet进行组网时,通常需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及准确性,即准确发现热点区域;便利性,轻松方便部署LPN站点;抗干扰性,即干扰抑制技术;协同性,包括系统内、系统间、宏微层间的移动性协同以及宏微站负荷均衡的协同等。以下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3.1 TD-LTE室分布线方案
目前大部分的室内分布系统是采用上下行共缆的模式。采用上下行共缆的建设模式,进行TD-LTE建设时,主要有新建两路室分、新建一路改造一路、仅对原有单路改造三种建设方案:
(1)新建两路。对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的场景,在进行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规划设计时,要求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以TD-LTE为主导,按照“小功率、多天线”的设计原则,满足覆盖区域边缘场强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的功率平衡。(2)新建一路、改造一路。TD-LTE双路中的一路使用原分布系统,并新建一路室分系统。在建设方案中,由于原有一路室分系统一般为2G/3G合路,合路点多,结构叫复杂,而新建一路为TD-LTE单独使用,而且两路室分系统的馈线长度和无源器件存在差异,将导致新建一路和改造一路的电平不匹配,因此TD-LTE两通道功率不平衡。为了避免两通道间的功率差异过大,在TD-LTE室分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新建一路与原有一路室分系统基本一致,适当在新增一路室分中增加衰减器以保证两通道之间的电平差控制在5dB以内。(3)改造原有一路。本方案无法实现SU-MIMO,无法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但是可以通过设置TD-LTE各楼层的不同通道,实现分层SDMA方案(MU-MIMO)。
3.2 单通道交叉布线方案(SU-MIMO)
多天线MIMO是TD-LTE的重要技术特点,是TD-LTE未来发展方向。单通道交叉布线方案(SU-MIMO)也可以称为单、双通道交叉布线方案。针对已有室内分布系统中,个别楼层或者特定区域无法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整改,则引入TD-LTE时对该特定区域直接进行合路,采用单通道布线方案。对于可以进行整改,新增一路室内分布系统,实现SU-MIMO的区域,则采用双通道SU-MIMO布线方案。
在新建室内分布系统的场景下,也可以针对覆盖目标的不同区域进行细划分,将会议室、办公区等重点区域采用双通道布线方案,对于电梯、地下室、通道等次要区域采用单通道布线方案。
3.3 微站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微站在我国的移动网络系统中,主要被作用于为深度覆盖补充和宏站局部热点容量提供解决方案。要对微站深度覆盖解决方案进行优化选择,这是提高弱覆盖区域移动网络设置连续性的关键。具体的方案评估,可采用与宏站评估相同的系统技术,即RSRP、RS―SINR,这是提高居民区移动网络盲区覆盖率的关键[4]。值得注意的是,应用微站进行覆盖补充时,可在宏站评估指标参数的基础上,对实际的容量增益效果进行确定。事实证明,小区移动网络的使用情况逐渐提高了居民区的业务承担指标。
移动网络微站的规划工作,具有覆盖范围小、网络底层规划难度高以及发射功率低等特点。因而,在应用微站进行移动网络覆盖的补盲场景规划过程中,要根据TDLTE移动网络建成后的网络数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合理性设置。其中要获取的网络数据信息情况有:对于移动网络用户的弱覆盖投诉问题,相关建设人员要根据投诉的所在位置,决定是否采用微站补充的关键。当应用微站补充技术完成移动网络的数据更新后,总库还要将其呈现在所有网络用户的资料信息上。与此同时,通过号码信息控制,来实时监控信号状态的变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网络的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际的深度覆盖问题入手,来研究TD-LTE深度覆盖的补充效果。这是因为,不断扩充的移动网络已经严重到用户的使用效率。为解决TD-LTE深度覆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移动网络实际运行缺点,来对现有的解决方案进行筛选。这就使移动网络运行的解决方案设置具有一定针对性,相关研究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
[1]李蓓.降低LTE异频切换时延优化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
[2]姚志华,郑国惠.LTE异频负载均衡算法在高负荷场景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7(06).
[3]郭晋宇.LTE异频切换触发事件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6(03).
[4]王硕然.基于LTE异频分层结构的组网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06).
[5]姚继明,黄凤,田文锋.电力LTE异频组网系统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