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8-02-16李胜旺王翠莲乌仁王丽焱苏冬梅乌日更郝耀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牧区农牧民畜牧业

李胜旺,王翠莲,乌仁,王丽焱,苏冬梅,乌日更,郝耀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草原站,巴彦淖尔 0144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业种子管理站,巴彦淖尔 014400)

0 引言

草原畜牧业是将草原作为生产主体,通过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实现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并进一步突出草食动物在食物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草原畜牧业,能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减少养殖户经济成本投入,对改善牧区粮食结构、畜牧养殖结构有重大现实意义。但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由于农牧民群众饲养管理粗放,养殖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较差,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低,草原开发利用不合理,草原超载放牧等,使草地生产能力逐步下降,严重威胁草原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认真分析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

1 存在的问题

1.1 草地生态环境脆弱,退化严重

乌拉特前旗生态环境天然脆弱。辖区范围内的草原生态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天然草原呈现严重恶化现象,目前,该旗已经退化的草原超过了460.28亩,占草原总面积的72.58%。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生产能力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毒有害杂草逐渐增加,土壤生产能力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不足,水土严重流失。另外,农牧民群众长期超载过量放牧,使很多天然草场、牧草资源严重被掠夺、被践踏,草地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威胁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

1.2 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滞后

牧民群众在发展草原畜牧产业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采用放牧养殖模式开展动物养殖,每年放牧期近11个月,使草场严重过牧。根据不完全统计,乌拉特前旗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存栏量不足10%,地区大多草食动物基本处于放养、散养状态,标准化、集约化养殖仅占2%左右。

1.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畜牧业、草产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上述2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主要因素。截止到2016年,底乌拉特前旗能用于灌溉的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0.1%,标准化草地建设不足1 hm2,有户营小围栏割草地的牧户占总养殖户的10%。具有标准化养畜暖棚的养殖户仅占总养殖户的2.1%,建设有储存棚或储存架的养殖户仅占总养殖户的6%左右。在地区草地畜牧产业发展中,规模化养殖场防疫、污染物处理、生产设备投入等严重不足,大多数养殖户依然沿用原始的养殖模式。

2 发展对策

2.1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首先,逐步控制牧区养殖人员的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应该连同农业部门,深入基层地区对牧区农牧民群众进行再就业培训,鼓励小规模养殖户、农牧人员从草原畜牧产业中脱离出来,从事畜产品加工、畜产品经销等服务产业,逐步减少牧区养殖人员数量,减少人畜对天然草地的践踏;其次,进一步加大对草地的保护力度。以全面推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为出发点,切实做好辖区范围内天然草场保护工作,结合地区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划定天然草场保护区、禁牧区、轮牧区和限牧区,构建草畜平衡制度,以草定畜,确保现有的牧草资源能承载畜牧养殖数量。加大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围栏草地、割草基地建设力度[1],切实提高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有效控制天然草场放牧量、承载量,使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最后,构建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结合牧区草食动物品种生产性能逐步下降的趋势,要加大草食性牲畜繁育和良种体系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优质冻精,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对牧区母畜进行品种改良,切实提高本地草食动物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牧草利用率,不断缩短饲养周期,将牧区的牲畜存栏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2.2 推广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结合辖区范围内畜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推广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切实做好暖棚养畜、优化牧草种植结构、牛羊舍饲半舍饲养殖、牛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畜产品安全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逐步改变牧区长期依靠放牧养殖草食动物的习惯,缩短放牧周期,由春、夏、秋、冬四季放牧转变为夏秋放牧,冬春季节舍饲养殖,切实挖掘牲畜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及时将研发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依靠基层地区技术推广队伍,将实用性的畜牧养殖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进而在较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养殖户群体,使其成为先进畜牧养殖技术、草原生态保护技术的应用主体。

2.3 培育新型主体,创新养殖模式

要大力实施自治区优质特色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乌拉特前旗规模化大型养殖户,发展大型规模化养殖农场、农民合作社,发挥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样化的生产经营模式[2],积极探索订单式畜牧产业,实行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和利润返还等多样化的分配机制,吸引农牧民群众,将自己的牲畜作为加入成本,逐步将分散养殖的动物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生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确保每一个农牧民群众都能获得直接收益。同时还应进一步推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适度规模、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原则,逐步引导小规模养殖户退出养殖领域,推进草地畜牧养殖业向标准化养殖转变。

2.4 宣传草地畜牧业发展新理念

各级政府部门、畜牧管理部门应及时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全面树立草为业,粮、草、畜协调发展的新型发展理念与发展思路。通过对辖区范围内的畜牧业结构不断调整,切实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3]。结合发展实际,积极向农牧民群众宣传草地畜牧业发展观念,发展技术,使农牧民群众能逐渐转变传统养殖理念,认识到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和草地畜牧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使先进的生产理念在农牧民群体中得以传播、推广、应用。

3 结束语

通过发展草原畜牧业,能极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减少养殖户经济成本投入,对改善牧区粮食结构、畜牧养殖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转变思路,提高认识,加快生态草原畜牧业发展进程,有效推动传统养殖模式转变,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牧区农牧民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