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积食肚胀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2018-02-16
(马关县八寨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 马关 663708)
瘤胃积食也叫瘤胃食滞,是由于瘤胃内采食过多的饲料,导致胃部体积增大,胃壁出现急性膨胀,食糜滞留在瘤胃不能有效的消化与蠕动,属于严重消化不良类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短时间内采食大量的易膨胀的饲料,饮水量小,难以消化而引起。该类疾病多发生于一些小型的养牛场,管理不规范,放牧时牛群偷食饲料等原因导致。因此在养牛过程中必须加强牛群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喂养量,减少因患该病带来的损失。
1 临床诊断
发病牛在病发初期会出现反刍、食欲、嗳气减少或停止等现象,鼻镜干燥,不定时的出现弓背、回首顾腹、后趾踢腹,立卧不安,摇尾频率加快。瘤胃胀满触之坚实有痛感,叩诊有浊音。瘤胃蠕动音减弱,随之消失。患病严重者呼吸出现困难,卧地呻吟,嘴吐污物,有时可从鼻腔中流出。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期多因极度脱水、中毒、机体衰竭或窒息发生死亡。
2 诊断要点
对该病的诊断首先要询问和观察是否喂食大量较容易发酵的饲料或管理不善有牛只偷食精料的行为。临床诊断主要是病发突然,瘤胃臌胀明显,呼吸困难,卧立不安,后肢踢腹,弓背摇尾等行为。
3 预防控制措施
3.1 均衡日粮营养供应
科学配制及均衡日给料量,舍饲肉牛精粗料搭配要适当,精料用量不宜超过40%,应以秸秆、野草、牧草等粗纤维性饲料为主,满足牛作为反刍动物的基础福利,适合其消化特点,每次饲喂要定时定量,以8~9成饱为宜,同时确保饮水充足,严防发生暴饮暴食。
3.2 强化日常饲喂管理
严防肉牛误食塑料、编织物、布条、铁器等难以消化的异物,避免异物多量滞留瘤胃之中,造成食糜运化不转;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必须配套建设牛舍面积3倍大小的运动场,保证肉牛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日光照、休息反刍时间(2~4 h以上),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降低本病发病;禁喂发霉变质饲草料,以及户外保管不善的霜冻草;慎喂豆科牧草、豆制品类、精料等,舍饲牛必须添加时应精准掌握适宜用量,必须配合多量的粗纤维性饲料投喂,以减少本病发病;尽量消除引发“瘤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炎”等前胃疾病的发生率。
3.3 良性养殖环境控制
规模化养牛要重视抓好牛舍内小环境“保洁消毒、通风换气(空气质量达标)、恒温控湿、限密均群”等四要素管理,最大化降低群内的感染发病率;牛场内外均要抓好抓实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种携原体(人员、其他动物、车辆、用具等)随意流动进入本场散播各种新老病原体,入场(舍/栏)的饲管人员、用具等必须要坚持严格的保洁消毒制度化管理;加强四季日常动态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发现群内个别发病畜、特别是罹患传染病的发病牛,快速撤离原发病舍、隔离、专舍饲养治疗,并对原发病舍实施保洁消毒(带畜消毒),严防传染病在本场、群内进一步扩散蔓延;达到出栏标准的商品牛群必须坚持“全进全出”经营管理制度,全出后对整场实施严格保洁消毒及无害化处置,并坚持半年左右的休养期,确保本场养殖环境中病原体多数灭亡,最大化降低源于环境的安全风险系数,这对降低本场历史病复发风险极为有利。
4 治疗与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以强心、补液、增强前胃兴奋,增加肠胃蠕动频率,加快排出瘤胃内部滞留物,防止机体脱水与自身酸中毒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4.1 腹泻疗法
病牛用硫酸镁或硫酸钠500~800 g加鱼石脂15~20 g兑5 000~6 000 mL水,一次性给病牛服下。
4.2 洗胃疗法
使用直径4~5 cm,长3 m的胶管,一头的截头打磨处理以防伤及食道,胶管经牛口腔导入瘤胃后并来回抽动,刺激瘤胃收缩,瘤胃内液状物可经导管流出。如瘤胃内容物无法流出可向瘤胃注入少量的温水,用虹吸法将内容物排出体外。
4.3 输液疗法
对食欲废绝,脱水严重的患病牛可使用输液疗法进行治
疗,5%葡萄糖生理盐水2 000~3 0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 000~2 000 mL,1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1%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1次静脉注射,可连用。
4.4 中医疗法
滑石30 g,山楂60 g,麦芽60 g,陈皮30 g,枳实30 g,芒硝120 g,大黄30 g,研末加猪油250~500 g,开水冲服或水煎服。也可把大黄换成(神曲120 g,厚朴30 g,甘草10~20 g)。食醋1 kg,食盐0.1 kg,食用油0.5 kg,加水适量混合大牛1次灌服。
5 结语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饲料和饲料的保管,防止牧草发霉变质,防止牛群多度饥饿和过度采食。加强牛群的管理,防止牛出圈偷食饲料,同时合理搭配饲料营养。在对该类的治疗过程中可考虑土方灵法,这类土方灵法有见效快,花钱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