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细菌性雏鸡鸡群

(建湖县钟庄街道畜牧兽医站, 江苏 建湖 224741)

鸡细菌性疾病是当今现代化养鸡过程中常见的重要疾病,对养鸡业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影响到养鸡生产效益的取得,还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强对该病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十分这样的现实意义。鸡细菌性传染病种类繁多目前有20余种常见的疾病,这些病的诊断较复杂,如不能及时有效的确诊极易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着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该类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旨在提升对其防治水准,减少因患该类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1 鸡细菌性疾病代表症概述

鸡细菌性疾病代表症包括:大肠杆菌病(主病灶:消化道、呼吸道)、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主病灶:呼吸道、关节)、沙门氏菌病(主病灶:呼吸道)、葡萄球菌病(主病灶:全身)、鸡副嗜血杆菌病(主病灶:上呼吸道)、鸡链球菌病(主病灶:全身)等。临床上鸡的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常继发细菌性感染,因此本病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的现象较为普遍,往往由于继发或并发症的增多而加重病情、加剧病死率。本病致病原(病原菌)的医学参考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对抗菌素的敏感度不同

对某些抗菌素敏感且敏感强度不同,因此防治用药最好基于准确鉴别原发病的基础上优选高敏抗菌素,用药前宜先作小批量发病禽药敏试验。

1.2 对消毒试剂的敏感度

病原菌对多种常规消毒剂敏感,养殖环境经常性消毒(带禽消毒)可有效抑杀多量致病菌,对降低发病有积极意义

1.3 存在环境不同

多数病原菌适存于室温、高湿、寄居于有机物载体的环境条件下,菌体长时间裸露容易为干燥、光照(阳光、紫外线)、持续高温等作用而被灭活,因此,鸡舍经常性保洁、及时清除粪污及垫料等有机物、加强舍内通风排湿及采光,可有效抑杀多量病原菌。

1.4 条件性致病菌较多

多数病原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当鸡的营养状况与健康度良好时,体内的正常均群占据优势地位,致病菌处于竞争劣势,并不会引起感染发病,因此,加强饲料的科学配制与饲喂管理、增强鸡群的体质对减少发病有利。

2 流行特点

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所有鸡均易感;传染源、传播(感染)途径极为广泛,发病禽、病禽排泄物及分泌物、被病原菌污染的饮食源、各种携原体(中间传播媒介)等均是潜在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染(接触传染)、垂直传染、空气传染、表皮黏膜感染”等;症状最为明显、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危害性最大的是低龄雏鸡(20日龄以内),20日龄以后的育成鸡群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多呈慢性、隐性病征。养殖环境恶化、污染严重、饮食源不洁是导致高发病的直接因素,生物安全防范不严、保洁与消毒不到位、饲喂管理不当、疫苗免疫程序不完善、防治措施不力等是常见致病因。

3 高效防治措施

3.1 预防

本病防控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保障。

3.1.1 做好主要疾病的免疫

坚持抓好高危病种(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鸡法氏囊病等)的疫苗免疫,有效防止“病毒、细菌”多元混感造成高病死率。

3.1.2 抓好良性养殖环境控制

加强鸡舍内环境“恒温、控湿、保洁消毒、通风、限密”等五位一体化管理,随四季温差波动适时衡控好内环境,尽量消除“污染源、有害气体、噪音、潮湿、偏低温、偏高温、光照不足”等源于环境的不良应激源,最大化降低发病率。

3.1.3 科学搭配日粮

针对当前鸡群生长阶段与生产功用等实际情况,科学配制饲料日粮,确保饲料中“粗蛋白、能量物质、氨基酸、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矿微、维生素)”等动物必需的养物质搭配合理且喂量控制得当,保证鸡群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整齐度与健康度。

3.1.4 完善保健预防程序

现代规模养鸡难以避免使用多量抗菌素,长期大量应用抗菌素逐渐出现诸多不利因素(耐药性、毒副作用、药残等),笔者结合自场实践经验总结推荐优势保健预防程序如下。

(1)雏鸡群:20日龄以内低龄雏鸡是高敏易感对象,其免疫脏器尚未发育健全,最适用“小西药、大中药”的防治方案,尽量减少抗生素用量(减半应用)且要坚持短期(最多不超过7 d)用药原则,适用程序“1~10日龄,使用雏鸡开口药,可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增进体质,常用“复方电解多维(含多种矿质元素、维生素)+可溶阿莫西林”混饮,1剂/d、连3~5 d;10~20日龄主要做好重大疫病疫苗免疫,适时接种新城疫、法氏囊疫苗,疫苗免疫期间连续混饮高纯度黄芪多糖液或太子参液(0.3%~0.5%)+复方电解多维液,本方能发挥免疫增效剂的作用效果;20日龄以后重点防治球虫病,可用“白头翁4份、苦参2份、黄连1份”加水适量浓煎汤、待温热后混饮,1~2剂/d,连饮3~5 d;20日龄以后雏鸡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基本上达到脱温下架的标准。

(2)育成后商品鸡群:即20~30日龄以后的育成鸡群,适用的药物保健方以“调节消化系统机能、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促长增重、强体质”为主,春夏高温季节可采用“”健鸡散(山楂、陈皮、神曲、麦芽、党参、大蒜粉、松针粉等)+清热解毒(刀豆粉、绿豆粉、鱼腥草散、银花散等)”,本方兼顾“开胃健脾、清热解毒”,能预防高温环境条件下常见的食物源、药源性中毒和眼疾等。初春、秋冬季大幅降温时节,用药首选“荆防败毒散+可溶阿莫西林”或“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青蒿素、人参皂苷、板蓝根、鱼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剂等)”拌料内服,对鸡病毒感冒等季节性高发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2 治疗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摸索认为,鸡常见病防治的“给药途径”与“方式方法”对总体效果影响较大,具体总结为:经呼吸道给药效果优于内服和注射;内服治疗效果优于注射;可溶水剂效果优于散剂和混悬剂;混饮效果优于拌料内服。由此可见,规模鸡场在开展整群防治时应注意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与给药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笔者推荐经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实用处方如下。

3.2.1 食醋熏蒸

通过该方式可净化环境中多量病原菌、同时可治疗鸡的多种消化道与呼吸道继发感染。

3.2.2 雾喷

氟苯尼考喷雾剂(低浓度)对鸡群内任何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效果显著。

3.2.3 处方治疗

大蒜泥+食醋+糖(红糖、白糖、葡萄糖均可)各取适量,湿拌料投喂,1~2剂/d,连喂5~7 d,可防治“鸡白痢、湿热下痢、细菌性肠炎”等,伴严重腹泻的病例,再添加适量木炭分或锅底灰涩肠止泻即可;“高纯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原粉/口服液)+多西环素”混饮为当前最高效广谱处方之一,可防治多种混感综合征,综合效果显著。

4 结语

加强饲料管理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重要措施,在饲养中要给予优质的全价营养饲料,供给干净的饮用水,并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饲养密度要合理,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在引进新鸡苗时应做好检疫和隔离工作。为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做好药物预防工作十分的重要,应根据疾病实际流行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预防用药方案。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也是预防该类疾病的重要措施,可根据本场实际进行相关疾病的疫苗接种。通过实施积极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类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使用治疗药物时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1] 李松龄.鸡细菌性疾病的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8,29(9):31.

[2] 刘静,朱盛山,张雄飞,等.中草药防治鸡细菌性疾病的研究概述[J].中兽医学杂志.2013(5):54-57.

[3] 蔡小波.鸡细菌性疾病防治与实践[J].中国畜禽种业,2013(11):52.

猜你喜欢

细菌性雏鸡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