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哺乳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2.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1 猪流行性腹泻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多形性,倾向圆形,外有囊膜。核酸型为RNA型,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经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可知该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病毒,新生犊牛腹泻病毒、犬肠道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无抗原关系。该病毒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对消毒剂抵抗力弱,常规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2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但近年出现了新的变化,也偶在天气炎热时发生,部分养猪场还有全年发病的现象。经研究证实,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持续存在,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该病潜伏期一般在5~8 d,主要传染源为带毒猪和发病猪,即使康复猪的粪便中也可能长期带毒。被发病猪粪便污染后的饲草、垫料、水槽等,猪场中的车辆、各种养殖用具都可能是病毒的传播媒介 ,易感猪群通过接触病毒传播媒介,诱发感染。同时有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还可以通过乳汁进行垂直传播。一旦发病,可快速波及全群。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为该病高发群体,发病率可高达100%,其中刚出生7 d内的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目前猪流行性腹泻呈现一种混发趋势,常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圆环病毒及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但是临床表现出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症状。给该病的诊治带来难度。近年,分离到一种可导致仔猪出生后第2天就出现典型腹泻症状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毒株,这种病毒对仔猪致死率最高可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治面临着新的挑战。

3 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与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因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在诊断中容易混淆。病毒在产房内传播方式呈跳跃式,哺乳仔猪发病在时间上有间歇特点,哺乳仔猪一旦感染,症状明显,有典型的症状,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吐出黄白色黏性胃内容物。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接着呈水样腹泻,并混有黄白色的凝乳块,排泄污物粘于肛门及臀部。患病仔猪常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衰竭和脱水。症状轻重及死亡率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越高。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 d脱水死亡,病死率常高于50 %。断奶仔猪、育肥猪症状较轻,腹泻一般持续4~7 d后绝大多数可自行康复。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判断,但该病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可根据该病的病死率低,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缓慢,且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加以区分。对病死猪进行解剖,病理变化主要在小肠,小肠肠腔内充满黄白色液体,肠系膜充血出血,伴有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显微镜下可见小肠绒毛缩短,根据这些解剖病理变化可作进一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为该病主要确诊手段,可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电镜法、免疫酶染色法、RT-PCR和胶体金检测等方法检测该病抗原,也可采用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该病抗体[1]。

RT-PCR法特异性高,简便、快捷,是目前对该病抗原检测的常用方法,在养猪场可以快速准确的诊断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该法需要采集病猪新鲜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RNA提取,提取出的RNA经反转录后,使用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N基因设计引物对c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加以测序比对后即可确诊。该法与猪的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

胶体金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快速检测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将体外表达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蛋白抗原和自制的抗SPA多抗血清包被NC膜,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可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抗体的快速诊断试纸条。该方法快捷、简单、适用,一般5~10 min即可检出结果,适合基层使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商品化的胶体金产品,但产品质量尚需考量。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法,据相关报道该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敏感、快速和准确率高。取腹泻48 h以内的病猪小肠(自然死亡病例的小肠不可靠),制作小肠黏膜抹片或小肠冰冻切片,风于后使用丙酮固定,然后向其中加入荧光染色剂对小肠病毒抗体染色标记,封片后镜检观察,若可发现被染色的感染细胞,则可对该病进行确诊[2]。

由于该病在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因此在条件允许下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两种病原在抗原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另外该病还需要与仔猪轮状病毒病、仔猪白痢、黄痢进行区别诊断。

4 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措施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临床上,对发病猪场,应本着早发现、早治疗,抗菌消炎,及时补液,母仔兼治的原则进行治疗。针对发病猪只应试投一些抗菌药,助消化药,吸附剂,同时进行葡萄糖,电解质补充,以降低病毒和细菌的继发感染或剧烈腹泻脱水引起的死亡。另外,需做好发病猪场内的消毒隔离工作,应立即隔离病猪,及时消毒猪舍地面、各类养殖用具、运输车辆等,禁止饲养人员窜舍,以避免交叉感染。

5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养猪场圈舍内应干燥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期对圈舍地面,设备,用具消毒,及时处理粪便,定期清洗消毒保育舍内的仔猪料槽和饮水设备。母猪营养需均衡,临产前和哺乳期间应做好母猪乳头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检查母猪奶水是否充足,接产器械应严格消毒,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对脐带消毒结扎。母源抗体对增强仔猪机体抗病能力尤为重要,应帮助仔猪及早吸吮初乳,同时及时对产后母猪进行消炎,增加饲料投喂量。产房内温度应控制在32℃左右,圈舍饮水保持新鲜,无污染。对于断奶后的保育仔猪,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应避免饲喂过饱,禁喂霉变饲料。

5.2 做好免疫措施

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以及养猪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母猪,仔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5.2.1 基础免疫

做好母猪的基础免疫是提高初生仔猪免疫力的重要保障。母猪的基础免疫主要包括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和口蹄疫等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疾病的免疫。作好了基础免疫妊娠母猪初乳中会有血清中的抗体,通过仔猪吃初乳的方式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高含量的抗体,从而增强仔猪免疫抵抗力。

5.2.2 多联苗接种

目前,临床上引起以猪只腹泻为明显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病,偶尔还会出现几种病毒病的交叉感染现象。只接种其中一种病毒的疫苗,效果不太理想,注射这几种病毒的多联疫苗有着较好的效果。现在市面上常用的弱毒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弱毒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苗,养猪场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5.2.3 母猪“返饲法”

因未免疫或免疫失败造成猪流行性腹泻急性暴发的猪场,为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可对11月至次年3月份期间分娩的、临产前半个月以上的怀孕母猪或空怀母猪进行强毒人工感染——“返饲法”:即将带毒的病猪粪便或采集2~5日龄发病症状典型的小猪小肠(包括内容物)剪碎后拌在饲料里饲喂空怀或怀孕母猪。母猪经感染后15 d便能诱导产生抗体和乳汁免疫力,并通过初乳传递给哺乳仔猪,仔猪经被动免疫后可持续到断奶而不发病,且能缩短该病的流行时间。对临产15 d的怀孕母猪只能返饲1次[3]。“返饲法”有一定散毒风险,可使得强毒持续存在,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须慎重使用。临产前15 d以内禁止采用此法,因感染后15 d内的乳汁可能带毒。

[1] 姜玉武,王玉珍,林秀.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138.

[2] 焦永亮.仔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J].当代畜牧,2015(Z11):88-89.

[3] 陈申秒,牛成明,何福庆,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及疫苗应用前景[J].中国畜牧兽医,2014(3):223-229.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哺乳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会哺乳的树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