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研究

2018-02-16叶坤

西部皮革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群训练方法竞技

叶坤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前言

力量素质是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做舒张与收缩来克服内力与外力的工作,它是一切运动的基础。力量素质的训练是完整的一个系统,要根据科学的原则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安排训练。力量增长的快,但在停止训练后消退的很快,已获得的力量会以1/3的速度流逝,故而在健美操力量素质的训练中要不间断的进行科学训练,亦有利于提高其他专项素质。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大量相关文献,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为检索源,对“力量素质”、“力量素质训练”、“竞技健美操”等内涵进行深刻把握,并阅读关于运动训练的书籍与报刊,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请教并访谈了武汉体育学院6名多年来从事健美操教学的专家教授以及2名从事运动训练理论教学的专家,就有关力量素质在健美操训练中的重要性、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力量素质训练的指导思想、周期安排等进行深入交谈,征求并吸取专家的建议,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使本论文的研究达到可行与有效。

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生与教练员及老师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到健美操专项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力量素质训练的相关问题。本人共向竞技健美操专项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为98%。了解目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对力量素质训练的看法、平时训练中是如何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等问题。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4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指依据事物的各种已知条件,以及事物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推理判断出未知事物的结果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征、力量素质的重要性等进行分析、综合,并加以提升和概括,进而提出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指导思想,并对此进行合乎逻辑推理。

3 研究结果

3.1 力量素质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重要性

3.1.1 难度动作特征对力量素质的要求

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动作分为动力性难度动作与静力性难度动作两大类,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要完成多种难度动作,在同类型的难度动作与同等分值的难度动作中用力的肌肉与肌肉的受力值都有所不同。一个是动力性难度动作,一般在一套成套中数量比静力性难度动作多,包括踢腿、跳跃、俯撑类等众多动作,其中跳跃类难度动作偏多。这类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腿部爆发力极强,有力量有爆发的双腿可使运动员的腾空高,这样在腾空过程中可以做一系列的动作,如转体、踢腿、摆腿等。腾空后的落地也有单脚落地、双脚落地、横叉纵叉落地或是俯撑落地等形式。在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动力性难度动作进行分析,主要是看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的强度,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在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第二类是静力性难度动作,这类难度主要是支撑类难度动作,它要求以各种姿势将身体的重量全部置于双臂或单臂上,两腿保持甚至状态,支撑时间最少为2秒以上。静力性动作可以说是上肢承受运动员身体自身的重量,即体重越大上肢的承受力也就越大,如果上肢、腕关节的力量弱,不足以支撑,很可能会造成腕关节的损伤。在完成静力性动作时需要用腿部、腰腹、双臂、肩带等全部肌肉力量同步协作,进行紧张收缩,若某一部位的力量不足,就会造成该难度的完成分甚至难度不算。如在做直角支撑时,若运动员仅仅只有好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或腿部力量欠缺,两手使臀部离地,但双脚也不可能长时间抬离地面,更是很难完成直角支撑转体这类更高分值的难度动作,不能长时间的与地面保持平行。在完成单臂支撑时或是高直角并腿支撑时对肌肉的协调与收缩能力要求更高。因此,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有质量的完成动作。

3.1.2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变化对力量素质提出的要求

1999年我国健美操锦标赛就已经开始使用国际健美操规则的评分标准,开始逐渐与国际接轨。新周期国际健美操规则的不断更新与制定,与过去的健美操规则相比较有许多地方的完善与改动,从2017——2020新周期新规则的变化来看,难度动作的规范性、均衡性、多样性以及全面性给健美操运动员与教练员提供了新的路径,规则的变化引导者健美操的发展方向。难度动作的数量较之前相比有所增加,并且分值也有很大的变化,低难度的分数下降,高难度动作的分值提升。并且自由选择难度动作时的评分不受最高分值的限制,这将表明运动员要求具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在比赛中高难度动作能够有质量的完成将更容易在比赛场上获胜。

3.2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征

3.2.1 难度动作完成中的解剖学特征

竞技健美操的特点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在音乐的伴奏下,身体各个部位个肌群协调用力来完成一连串的操化动作及难度动作在运动训练学领域划分为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项群。在完成成套动作中运动员身体的原动机、固定肌与对抗肌不断的转换。例如在完成静力性支撑难度动作时,腿部肌群主要是静力性状态,控制脚尖的姿态以及保持腿的位置固定住等,在完成跳跃类动作时,小腿的肌群是原动机,使运动员处于腾空的状态。因此竞技健美操运动过程中不会固定使用哪个特定肌群的,原动肌与对抗肌相互协调运作。例如:屈体分腿跳成俯撑落地,分三个阶段,起跳阶段、腾空后屈体并腿阶段、成俯撑落地阶段。起跳阶段主要用力肌群是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胫骨后肌、股后肌群、臀大肌;腾空后屈体并腿阶段主要用力肌群是腹直肌、外斜肌、髂腰肌、股直肌、小腿三头肌等;成俯撑落地阶段主要用力肌群是腰腹核心部位的力量、股后肌群、臀大肌、小腿的部分肌群等。在我们加大难度动作或创新难度动作时,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就会被打破,需要接受新的刺激肌肉才能形成记忆。因此我们要对难度动作有深入了解,知道发力时用到哪一块肌肉以及肌肉发力时如何转换的,做好力量素质的训练计划。

3.2.2 力量素质增长的生理学机制

竞技健美操男子单人与女子单人操完成时间为1分30秒加减5秒,混双、三人、五人操的完成时间为1分45秒加减5秒。人体的三个能源系统是磷酸原系统(底物为ATP/CP)、糖酵解系统(底物为肌糖原)、氧化能系统(底物为肌糖原和脂肪),供能时间分别为2~3分钟、大于3~5分钟、1~2个小时,在不同的时间内,利用身体中不同供能系统的特点。

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与基础。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有肌纤维类型、肌纤维数量、肌纤维的收缩长度以及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年龄性别等。在成套动作中A组难度与C组难度被运动员选择的数量最多,主要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这个阶段最能看出来运动员的实力水平。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从生理方面来着手,使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改善肌纤维的收缩与神经机能状态。

3.2.3 力量素质训练的适宜负荷原则

优秀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能够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与合理的训练不可分。不同组合负荷量及其特点不同,极限强度的训练量中突出负荷强度;中等偏上强度一周训练3次最佳,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并重;一周5次小强度负荷,突出负荷量,在强度上减少。我国的健美操与世界接轨,多次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冠,从侧面反映出来我国的训练水平日益提升,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训练方法了。国家健美操队在力量素质的训练中,会依照队员的自身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逐渐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量,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所采用的运动负荷强度也不同,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3.3 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指导思想研究

在制定竞技健美操训练计划时,要根据运动员不同阶段的训练特点以及自身的竞技水平来决定,更好的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注重训练的方法的整体把握,有规律地进行计划安排。

3.3.1 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训练的整体性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不是单一的,不只是某一个方面的能力,各个能力之间相互联系,比赛中展现的是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故而在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也是从整体系统的训练方法中选择的局部的方法。决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成套水平的力量素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素质,它是由力量、耐力、速度这三个方面决定的一种复合素质。

竞技训练理论分三种模型,一种是“积木模型”,即在训练过程中既要保证力量训练的整体性特征,又要使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在突出竞技运动员个项素质要集中时间段去训练。第二种是“木桶模型”,即更加强调的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使各个素质要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在训练过程中要补短板,更加强调短板的发展。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将这两种模型相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种模型称之为“双子模型”,这种模型强调强调竞技能力各个要素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相互转移与补偿,进而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3.3.2 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训练的创新性

竞技健美操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有自身的独创性。中国健美操在与国际接轨,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可以看出健美操人在为这一项目能够走进奥运会所付出的努力,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有着更高的艺术性与观赏性,难度方面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要想与世界接轨,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结合竞技健美操发展的特点来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其次要对技术有所创新,而技术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与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能力有极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训练中用新颖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在创新动作中,先对基础动作进行创新,在对连接动作进行创新,最后逐渐对高难度动作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竞技健美操自身的规律,然后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正确轨迹前进。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升,竞技能力也随之提升,传统的训练方法已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要,对运动员能力的提升起不到质变的作用,传统负荷强度不能给运动员机体带来足够的刺激,这就需要我们在力量素质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让运动员接受不同的刺激。在新的训练环境或方法中运动员会暴露出在之前没有出现的问题,这是需要对运动员进行有效的训练,进而再次突破重围,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3.3.3 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训练的多维性

训练方法的多维性强调训练方法要保持必要的张力。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运动员体能的核心素质,但它并非独立存在,它是体能训练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进行力量素质训练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从其他角度寻求突破口,优化训练方法。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就是力量素质的训练,力量素质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极其重要。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上要遵崇整体性、创新性、多维性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从而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保持世界前列。

4.2 建议

建立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规则面前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的有效沟通,强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等等,提升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能力,使得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创佳绩。

猜你喜欢

肌群训练方法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竞技精神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