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2-16何志贵
◎ 何志贵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当今社会,食品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而专业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又导致供求矛盾日趋紧张,如果不加干预,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安全问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调整专业方向,不仅相继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更进行了课程体系、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以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整个过程必然会存在一些不足与遗漏。所以,针对其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总结与探索,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成了专业发展的必然。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培养目标不清。长期以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对食品检测与食品监管两个重要方面认识不足,虽然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但专业色彩浓重,对食品质量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足够认识,有的甚至存在偏离现象,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②创新意识不够。面对社会食品市场发展和企业对人才标准的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的教学方式有待改善,突出表现在实验内容更新缓慢、缺少开放性试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等,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知识闭塞、思想僵化的倾向。③实践教学不足。理论知识学时过多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即便设置了一些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不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食品安全容易出现的问题,局限性大。④师资力量欠缺。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师资队伍很多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生,他们虽然文化水平够高,但缺乏行业、企业相关的工作经历,无法给学生带来贴近社会实际的应用信息与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效果不理想。
2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从上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来看,要想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各院校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不足,对症下药。无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明确与建立,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抑或教师队伍的完善与素质提升,必须由大到小、由内而外,全面实施,各个击破,让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提高。
2.1 确立培养目标,完善课程安排
要想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专业知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作为前提,并就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安排与调整,使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更加合理,知识与技能的衔接更加紧密,从而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看,大学一年级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熟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在课程安排上,宜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基础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物理化学相关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等生物学相关课程以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学二年级的培养目标开始转向培养学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强食品添加剂、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学等食品科学以及食品检测与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分析等分析科学的实践教学,并适时安排实地参观学习,最后将参观学习成果以报告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实战经验。大学三年级的培养目标更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课程安排上可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与科研能力相关的课程,以及食品毒理学、食品法律、法规等食品安全学,并适时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四年级的培养目标是学习管理学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课程安排主要涉及食品品质管理、绿色食品概论、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市场营销学等食品管理学课程[1]。
2.2 丰富教学手段,创造学习条件
信息化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培养更多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广大教师必须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条件。①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教学时,若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不会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反而会因为枯燥的专业原理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更不要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了。所以,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充分利用多媒体将食品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展示给学生,如此便能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或隐患,系统地认识整个操作流程,了解其中的关键。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电脑网络教学通过空中课堂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方便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及时将当天的课件上传到空中课堂,让学生进行及时复习。②加强相关的网站建设。加强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相关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构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既能够起到宣传和沟通的作用,有利于考生报考,又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帮助他们进一步归纳和梳理学科发展,积淀文化底蕴[2]。
2.3 拓展培养渠道,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日常教学质量、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培养渠道,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①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建立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如食品工程与工艺实验室、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与评价实验室等,并配备合理的师资、仪器设备资源,让教学更加具有设计性、综合性、验证性,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②鼓励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报项目,内容可涉及校企联合产品开发项目、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使学生的试验设计、实验操作等获得全方面的提升。③举办校园食品节。院校可适当举办一些校园食品节,尽情展示学生的创新技能大赛成果和制作的特色食品,还可以适当配合相关的食品营养与安全知识讲座、科普文艺演出等形式。从制订活动计划书到选项目、研制、加工和展台布置都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如此便可在弘扬食品科技与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和提升综合能力。④深入食品企业锻炼。只有让学生深入食品企业锻炼,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检验,才能使其实践能力得到根本的提升。所以,院校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施展才能、提升认知的平台,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3]。
2.4 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院校在推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与教师培养相结合,着力提高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①把好人才引进关。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院校应大力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高学历教师,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攻读学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可以将目光延伸到企业家和政府职能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积极邀请他们到学校作学术报告,给予专业教师相关的指导,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培养专业人才铺就道路。②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以老带新、企业实践和自我提升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名校进修、出国访学、校企合作等形式,让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③评优评先刺激进步。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开展教学新秀、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师等评选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与价值实现,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动力。有了这些方面的支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水平必将获得全面提升,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的进展,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让人才培养的计划迈进了一大步。
3 结语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变的主题,尤其在当前这个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全球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鉴于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院校必须清楚自己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拥有资源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路线调整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同时建立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