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佤族语境下对个旧锡器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2018-02-16解蓓熊茜云

西部皮革 2018年14期
关键词:沧源佤族材质

解蓓,熊茜云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1 佤族文化及其特色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我国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他是亚洲的一个跨国民族,分属于中国和缅甸。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怒山山脉南端的舒展地带,集中在我国的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地区。这里因为多山岭,少平坝,称为“阿佤山”,古称“葫芦国”(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

佤族没有留下自己的文字,凭着历代佤族人民的技艺、口头传承着历史与传说,现在基本上认可佤族的起源传说是“司岗里”。在佤族语言里,“司岗”指的是,“里”代表这从石洞里来,即指人类祖先是从“葫芦”或“石洞”里出来的。认为自己拥有太阳、月亮、山林、动物以及一切,并且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按照他们的意愿存在,主导这他们的生老病死,这也反映出佤族原始社会时期万物有灵的宗教信仰观念。

“司岗里”是佤族历史以及佤族文化的总源头,涵盖了佤族的木鼓文化、剽牛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饮酒文化等等。佤族的妇女喜欢唱歌跳舞,佤族的“甩发舞”不同于安静优雅的舞蹈,强调佤族人特有的活力,舞蹈节奏强烈,动作潇洒,展示了佤族姑娘热情奔放,粗犷淳朴的性格。佤族“木鼓舞”亦为典型代表,表演时募股震天,秀发飞舞,风格奔放自然、炙热狂野,是佤族文化最直观生动的体现。在文化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佤族独特的,具有生命力的,原始朴拙,充满力量的文化特点尤为可贵,因为如此也格外充满魅力,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同时,佤族这个热情、淳朴、奔放的民族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有力、自然单纯,粗狂奔放的美学特征我们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思考。

2 个旧锡器

个旧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南部,以盛产大锡而闻名于世,以储量丰富、冶炼技术先进、精锡纯度高而享有“锡都”美誉。1985年4月,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到云南红河个旧访问,对其美景大为称赞,“两山三园四面绿,一城山色半城湖”,可见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并且个旧锡业的开发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西汉时,随着中原文化的渗透,锡、银、铅采冶业兴起,东汉时,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分工写作。明代,锡产品以为过内知名。清朝康熙后,锡业以为兴盛。光绪十一年,设个旧厅,建立衙署,专门管理矿物,并大批量开始出口。

个旧锡器以提纯度高达99%而闻名,被伦敦金属交易市场指定为国际免检产品。有着“白如银,明如镜”的美誉,个旧锡器主要的制作过程为融锡、压片、裁料、造型、焊接、擦亮等十道基本的制作过程,其中石范浇铸工艺是世界现代模具最古老的技术源头,被称为“工艺美术界的活化石”。而斑锡工艺更是突破了锡制品的单色的限制,形成了不同的黑白灰的色调,提升了其观赏性。

金属锡耐酸耐碱、无毒无味、不上锈、乃腐蚀,用来盛食品不易变质亦不宜变味。锡器用具具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之谓。他的光洁程度以及耐磨程度在国际锡工业中遥遥领先。在现代社会,锡器的使用不是很多,但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锡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精巧的酒具、茶器、食具、花器、香炉、烛台、笔架等等。人们根据其使用特点,经过不断的生活实践、设计构思,使得锡器的造型变化多端,功能独特实用,传统的造型如莲花灯、仕女、仙鹤等。并且,历代工匠们吸取了浮雕和中国画的精华,雕模浇铸和焊接装饰等手法设计制作出锡画,其造型生动活泼,整体朴素精雅,花鸟鱼虫在银白色的锡制下栩栩如生。

锡器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同质化现象严重,审美取向单一,一方面由于锡器匠人从文化底蕴深厚的书画文人转为学徒制,只求于工艺的制作完善,而忽视文化的深度技艺现代市场的需求,缺乏创新和设计,难以制作出符合当代审美与使用的产品。其次,由于脱离不开固有的机器器型搭配,追究仿古,在外形上没有与时俱进的形态。再者,区域化竞争阻碍了多元化发展,相互跟风抄袭没有引导市场的需求。

3 佤文化特色对锡器设计的借鉴与实践

佤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奔放朴实、粗犷有力,充满活力与力量的民族气质非常的独特,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这种原始淳朴,和谐单纯的渴望远大于繁缛精致美感的追求。同属于云南省的个旧,以盛产大锡而闻名于世,其矿产资源丰富,并拥有着制锡的历史,制造出来的锡器也是精美实用,但是面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希望为现代锡器的设计与发展添加新的思路,探索符合当下人们审美,适用于现代生活的锡器产品。

通过对沧源崖画、翁丁原始村落、沧源佤山等地方的调研学习,结合锡材质的特点,笔者设计比制作出系列花器作品《佤风之美》。从器型上看,抛弃了传统的金属造型,把佤族的建筑提取并简化成几何抽象来呈现花器的形态,符合当代简约的审美观念,色彩以黑色做旧来体现佤族以黑为美的特点,以天然银白表现锡材质本身的特性。

与传统锡器最大的区别是不单单是锡的运用,同时运用皮具做器物装饰,多种材质的结合碰撞让人耳目一新,二者对比更加突出锡作为金属材质的特点。皮的材质本来就是天然的,取于自然而非人工合成,其色彩和材质的原始感和粗狂感和沧源的气质不谋而合。沧源崖画是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因其绘画原材料是赤铁矿粉与动物血,经历千年仍色彩鲜明,清晰可见。沧源崖画构图简练,粗狂奔放,古朴自然,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是一幅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笔者提取出具有佤族特色的沧源崖画的造型,在皮子上镂空崖画造型,与锡花器结合,镂空部分凸显出崖画小人的造型和锡的材质,充满佤族特色。笔者希望的设计可以体现出现代简约的审美,融合佤族特色,凸显锡器材质,并且亦尝试不同材质的结合设计,是对佤族语境下,对现代锡器设计的一个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沧源佤族材质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衣服材质大揭秘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