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艺术脱离艺术纯粹性的进程
2018-02-15潘泳春
潘泳春
1 艺术沿着纯粹性道路发展始于19世纪中期
西方现代艺术的纯粹性,它的发展是在19世纪中期开始的。当时德国浪漫主义和古典美学盛行,曾经打出的流行口号“为艺术而艺术”。当时在法国文学引起了重大反响,除此之外,西方的艺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时推崇艺术要脱离一切,脱离宗教、科学以及道德。与艺术相连的只有纯粹的美,艺术应该从这些观念中脱离出来,呈现它自身独特的美,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艺术的纯粹性逐渐模糊
19世纪中期的法国文学率先出现“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当时仅仅是在康德和席勒的近代艺术里发展,整体的纯粹性思潮还是处于较为清晰的概念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上各大流的出现,艺术的纯粹性概念逐渐模糊。先是印象派,后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凯瑟琳·库赫曾经就关于论现代艺术的特征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特征表现为如下方面:破碎的外观,凌乱的色彩,零散的构图,消解了的形与破碎了的形象。在过去的100年中,艺术的每个部分都被分解了———色彩,光,颜料,形,线条,空间,画的表面和布局。”现代艺术着重于思想的颠覆与反叛精神,对传统艺术表现出一种排外的观念。赫伯特·里德曾经说过,“现代艺术表现出了篡夺实证主义哲学,并显示其充分自信的‘真实’的倾向。有的现代艺术家声称要创建新真实,竟断言这种创建是无法由普遍和谐或集体无意识这样一些模糊的概念来决定的,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创造行为。”艺术形式逐渐多样化,表现手法、工具、材料也无穷无尽。其多样性与复杂性颠覆了传统艺术的观念,当时十分乏对艺术进行阐述的言语,使得艺术的纯粹性思想逐渐模糊。
3 艺术纯粹性的思想争辩
西方的现代艺术发展经历过印象派、后是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也经历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等艺术思潮运动,有着强烈的反叛意识。正是在这种充满反叛意识的西方现代艺术,“艺术的纯粹性”这一逆向思维的主题便显现出来了,艺术纯粹性的这一问题,是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争辩主题之一。艺术的纯粹性在对于艺术形式上的争辩,克莱夫·贝尔曾经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的这一概念。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能激起纯粹审美情感的形式。继克莱夫·贝尔的初步理论之后,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思想有着代表性的作用。他的观点归纳了整个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纯粹性思想。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认为现代艺术的特点就在于纯粹性。只有艺术是拥有纯粹性的时候,人们才会正视艺术本身,而不是艺术以外的其他事物。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认为,要确立艺术的纯粹性要遵循康德的自我批判精神:“现代主义同一种始于康德的自我批判倾向的强化甚至恶化是一个东西,因为康德率先批判了批判手段自身。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用某一学科的特有方法去批判这一学科本身,但这并不是为了摧毁它,而是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更坚定地维护它。康德用逻辑来确立逻辑的极限,然而,当他完全背离逻辑的古老统辖范围时,逻辑便被置于一种对自身更完全的把握之中。”
除了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之外,哲学家尼采也探讨过关于艺术纯粹性的问题。尼采并没有像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那样对现代艺术的纯粹性思考有着代表性的作用,但他对于艺术的纯粹性思考有着明确的态度。尼采反对康德的艺术纯粹性的意义,他认为艺术的本体应该是权利意志,它直接性的表达出了艺术的归宿。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通过现代艺术的语言特征,确立了艺术纯粹性在现代艺术中的规则。他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平面性与三维的表现形式——雕塑等,进行了本质上的区分。绘画的平面性建立了艺术的纯粹性。但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思想观念还处于未成熟阶段,不能有力的为现代艺术建造一盏指向艺术纯粹性发展的明灯。不仅如此,现代艺术的纯粹性往抽象表现更是越走越远,后来发展到了后现代艺术,大大远离了艺术的纯粹性性质。
通过艺术纯粹性的思想争辩可以看出,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尼采、康德对于艺术的纯粹性有着不同的思想立场与理念。通过这场思想争辩,沿着他们的立场脉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艺术脱离艺术纯粹性的进程与发展。从而思考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各自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艺术前进的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思想。
[1]杨林.试论“艺术的纯粹性”——透视西方现代艺术引起的思想争辩 [J].湖北社会科学,2007(05):130-133.
[2]林怡.消解与重构——从互文性理论出发探讨绘画文本意义的生成[J].艺苑,2009(09):16-19.
[3]谢宏雯.原始岩画艺术精神的启示[D].武汉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