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
2018-02-15杨熠
杨熠
1 楚文化概述
楚文化起源和发展:
商朝崛起时,生活在在黄河流域的祝融部落受到打击,南迁到蛮荒的江汉地区,后发展成今天的楚族。周成王时楚国被封为诸侯国,受姬周文明统治。楚文明的个性特征在西周时期尚不明显,到春秋以后,楚国人民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南方蛮夷文化,才形成独特的、成熟的区域性文化。
“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汉平原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同时楚国水土环境优渥,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谋生较容易。因此楚国宗法制度较北方中原文化宽松。北方中原是旱地农牧经济;南方楚地是水稻渔猎经济,这种差异也导致南北方文化心理的不同:楚人想象力丰富,重感性,强调人神共位,而中原人则重理性、重礼制。
楚国的民族政策十分开放和兼容,实行“南下抚有蛮夷,北上以属诸夏”政策,使楚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 楚国丝绸纹样分析
2.1 楚国丝绸纹样演化过程解析
商周时期丝绸纹样的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造型狰狞而严肃,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和政治色彩。楚国的丝绸纹样与商周时期的丝绸纹样的基础上,题材扩大,创造了许多新型纹样。楚国丝绸纹样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形,自然型(动植物),人物行为纹样,以几何纹居多。楚国丝绸纹样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居多。按表现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大致3种:几何纹样、自然性纹样、人物行为纹。
(1)几何形纹样分析。几何纹样一部分是原始人类直接从自然事物中得到抽象的图案,另一部分来源于事物的象型变化,仅保留事物特征。原始人类对于山川河流鱼鸟等事物在长期的变化中,线型事物逐渐形成了三角形,方形,菱形,文字等,曲线的也变成了螺旋形。
(2)动物纹样分析。商周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猛兽的恐惧,在饰品上刻画狰狞而夸张的猛兽纹饰来寻求庇佑。楚文化将这种形制继承下来,以龙凤虎为主要的纹样,其中凤的数量最多,再次是龙,再次是虎。
楚人的祖先重黎,号祝融,发明了使用火和保留火种的方法,因此后人又尊他为赤帝、太阳神。楚人认为凤凰是祝融的化身而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楚人便将这“日中之火鸟”作为民族的象征,流传于世。
(3)植物纹样分析。楚国丝绸纹样与商周丝绸文化相比,丝绸纹样组合更复杂,种类更多。楚文化中的植物纹样更是商周丝绸文化中所没有的。植物纹样常常和凤鸟,龙凤纹并存,并且常常作为凤尾出现,花茎随花纹的变化而任意伸展,直线与曲线并用。
(4)人物纹样分析。随着周王朝的瓦解,礼乐制度的崩塌,人们开始注重追求心灵的释放与表达,于是体现叙事性与写实性的纹样题材大量涌现。以田猎纹为例:表现活泼而广阔的田猎场景,载歌载舞的人物废物的龙蛇麒麟等。
2.2 丝绸纹样色彩分析
楚国丝绸纹样图案中常见的色彩有红棕、深红、桔红、棕色、浅黄、金黄、土黄、黄绿、钴蓝等。图案中一般以暖色为基调,以缓和的对比色或相邻的调和色彩在明度上拉开层次。
3 楚文化丝绸纹样的影响及意义
3.1 楚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及图案设计高度成熟,编排手法多样,结构严谨。
楚国人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抽象与具象并用的表现形式,创造了极高的美学价值。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似乎也印证了当时楚国的艺术审美创作特征,表现出形象大于思想,言不尽意,乃凝于神的艺术理念。
3.2 楚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服饰图案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以他复杂多变的色彩和奇艺特别的表达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作为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突出了服装设计的层次感和格调感,提升了服装表达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服装设计中,抽象图案成为强大的流行力量。
夏姿陈2017秋冬推出楚凤元素中国风设计,该系列以龙凤虎等中国古代传统元素为灵感来源。运用东方立领元素与西方廓形与剪裁进行设计,该系列在现代时髦中透出一股浓浓的复古与东方情调。该设计将龙凤虎的形象进行解构并且加以重组,呈现出新的活力。运用几何图案抽象的表现出凤尾、游龙的形象,给予服装更多的现代元素,图案以不对称的手法呈现,表现出更有韵律的动感美。面料大面积是薄如蝉翼的轻薄网纱,上衣为细密的网,裙子为大而精美网格纹样,上实下虚,对比感强烈,让人过目不忘。
结语
楚文化历经几千年历史,仍如昨日般鲜活灵动。楚国丝绸纹样图型奇特,神秘诡谲,充满想象。纹饰飞扬流动,色彩艳丽繁复,对比强烈又整体和谐。楚人大胆地支配传统和再造传统,将商周以前的传统形象解构重组,形成新的艺术境界与神韵。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正是楚文化艺术留给我们最大的艺术指导,强调以神韵去体现所要表现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和重复,少即是多,也正印证和指导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楚文化是一部耀眼的奇书,也是中华文明的奇迹,而我们不仅要学会从中汲取知识,更要将其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1]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袁珂.山海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3]魏昌.楚国史,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4]邵学海.激情浪漫——楚国的艺术[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5]王祖龙.楚艺术图式与精神[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6]彭浩.楚人的纺织与服饰[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7]朱新予.中国丝绸历史(通论),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