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一起羊屠宰检疫发现囊虫病后诊治
2018-02-15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山南开发区兽医站,新疆 哈密 839200)
1 病因
2016年4月某日,在屠宰场值班的工作人员报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进场屠宰的3只绵羊肉胴体检疫当中发现肉中有白色米粒样的结节颗粒,要求我们现场进行诊断。经现场分离剖解羊肉胴体,发现在膈肌、咬肌、腰肌部位有白色的结节颗粒,怀疑为羊囊虫病。随后现场对该户牧民15只屠宰后的羊胴体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有3只有相同症状。对胃肠检查,3只羊的小肠系膜和胃囊表明不同程度存在有透明粘液囊球,采集后经化验室检查,内容物为囊虫的幼虫虫卵。按照程序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笔录,对囊虫病羊肉称重登记,对15只羊的下水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羊囊虫病病原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猪等多种家畜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寄生发育引起家畜生长发育缓慢,消瘦。发病羊数多是与牧羊犬接触较多的牧区羊群。屠宰后可看到在羊的内脏和肠系膜有小孩拳头大小的透明的水泡,水泡内含透明液体,仔细观察发现有小米粒状物即囊蚴,大小不一。
细颈囊尾蚴发展成泡状带绦虫,虫体长75~500cm,链体由250~300个节片组成。寄生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虫卵近似圆形,长36~39μm,宽31~35μm,内含六钩蚴。
3 细颈囊尾蚴的生活特点
囊尾蚴成虫主要寄生在猪羊的小肠内,经过3个月后发育成熟的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草场、饲料和饮水,经草地放牧的羊群采食污染的牧草饮水后感染发病。牛羊等误食了孕节或虫卵后,在消化道内孵化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并由肝实质内逐渐移行到肝脏表面寄生,或进入腹腔内寄生于大网膜、肠系膜及腹腔的其他部位,甚至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脏。肉食动物如牧羊犬等吞食了含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后,在小肠内经过52~78d发育为成虫,经排泄物污染草场和养殖环境后感染羊群和饲养人员。
4 囊尾蚴的流行特点
尤其是猪,对囊尾蚴的感染率为50%左右。养殖环境差,粪污设施处理污染严重的温热地区感染率高达70%,是猪羊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感染泡状带绦虫的犬、狼及感染的羊粪便中排出绦虫的节片或虫卵,牛羊采食污染了的草场、饲料和水源被感染。农牧区宰羊时,随便丢弃含有泡状带绦虫的肠衣肝脏,被狗食入寄生,排泄物污染草场、饮水后,再感染羊牛。
5 囊尾蚴成虫主要寄生部位
5.1 绵羊囊尾蚴主要寄生部位
绵羊囊尾蚴病是绵羊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绵羊的小肠、胃、肝肺,形成含有透明粘液内有绦虫黄色幼虫的泡状囊泡。经2~3个月发育后没有随粪便排出的节片或虫卵,囊尾蚴成虫移行寄生在羊膈肌、心肌、舌肌、咬肌等部位,极少还寄生在腰肌,形成白色的米粒样结节,屠宰的羊胴体主要见于膈肌,如果寄生数量少的常常不易发现,分割出售后被食用。
5.2 牛囊尾蚴寄生部位
牛囊尾蚴囊泡为白色的椭圆形,大小如黄豆粒,主要寄生在牛的主肋间肌,心肌和膈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屠宰后的胴体如脂肪附着密集的不易发现,应对上述部位重点切开检疫检查。
5.3 猪囊尾蚴寄生部位
猪囊尾蚴囊泡为白色的椭圆形,大小如米粒状,寄生在猪的肋肌、膈肌、心肌、咬肌,特别是咬肌和膈肌居多。通过切面在脂肪和肌肉部位发现,用刀刮摸掉出米粒状囊尾蚴。
6 羊囊尾蚴的诊断治疗
6.1 羊患囊尾蚴长期消瘦
临床上成年羊症状主要表现是消瘦或不明显,羔羊症状明显。当肝脏及腹膜六钩蚴时发生炎症,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腹腔积液,严重的死亡。慢性病程的,一般表现为消瘦、衰弱和黄疸等症状。
6.2 患囊尾蚴的羊解剖诊断
解剖后,在肝脏包膜、肠系膜、网膜上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透明虫体泡囊,严重的在肺和胸腔膈肌发现虫体。急性病程死亡,见于急性肝炎、腹膜炎,腹腔积液,腹水混有渗出的血液,病变部有发育中的幼虫。
6.3 对检出囊虫病羊同群羊的处理
根据对该户牧民的询问调查,有存栏羊150余只,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没有全部进行驱虫,重点对生产母羊从兽药店自己买药进行了注射驱虫,具体驱杀哪一类寄生虫也不清楚。通过了解,责成当地片区兽医技术员立即对所有的羊灌服吡喹酮,每天1次,口服连用2次。
6.4 防治
农牧区的羊不论大小每年接羔结束1个月内,根据体重按计量用丙硫咪唑片口服驱虫1次,1周后再驱虫1次。特别是经常在湿地草场放牧的牛羊,2个月后用吡喹酮进行1次专门驱杀,对个别出现临床症状的进行综合对症治疗。清理圈舍粪便集中堆放发酵,圈舍内消毒;并建议定期从湿地草场转入高燥草场,避免囊虫病继续感染。
对患细颈囊尾蚴的病羊,屠宰后的脏器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未经煮熟严禁喂犬,禁止喂狗乱抛乱弃。每月定期用吡喹酮对犬进行驱虫,栓系喂养,驱虫后犬粪及时掩埋处理。对农牧民宣传驱虫预防工作,定期对圈舍粪污进行消毒处理,对水源地及时消毒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