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研究
2018-02-15苏辉
苏 辉
(山西甬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由于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导致与工程相关的资源需求不断增大,而限于施工技术水平,当今建筑施工方式依旧比较传统,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低下,同时也存在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定了的建筑垃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还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对这些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1 建筑垃圾组成及特点
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并不仅限于建筑物构建过程中的废弃物品,主要包括建设单位、施工、改扩建、拆除建筑物、管网、居民装修废弃物等均属于建筑垃圾。随着我国水泥、钢筋产量的不断增加,以框架结构为主的建筑物所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加,砌块砖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因此目前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砂浆等。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开始出现在建筑领域内,建筑垃圾的内容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这便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由于建筑垃圾相比其他垃圾来说,污染程度较小,处理得当的话并不会造成更大的污染。建筑垃圾相比生活垃圾来说,其产生场地是在一定的固定区域,比较集中;建筑垃圾持续时间较长,项目开始建设至竣工验收过程中都会产生建筑垃圾,因此建筑垃圾产生的时间相对较长。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古老,时间的推移会致使建筑物也归为垃圾,因此建筑垃圾也具有阶段性。建筑垃圾相比生活垃圾来说种类相对较少,产生时间较为集中、易于区分,因此处理难度相对较小。科技的进步使得垃圾变废为宝变为可能,但由于建筑垃圾具有持续危害性的特征,在进行运输堆放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这便需要立足于对垃圾有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建筑企业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是重中之重。
2 我国建筑垃圾所存在问题
2.1 制度缺陷,合作关系不佳
目前,我国现存有关垃圾治理的相关制度主要集中于垃圾防治状态,均属于被动式治理,而不是主动出击进行垃圾处理、资源化。比如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较为落后,并且由于各地建筑方法及材料并不相同,所造成的垃圾性能也不尽相同,相同的制度理念并不能完全适用每一个地域,缺少因地制宜的特性。由于建筑行业所涉及行政部门较多,在进行垃圾治理过程中,多部门之间协同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
2.2 意识及管理措施不足
建筑垃圾产生的场所为建筑施工单位,工程负责方对建筑垃圾的产生负主要责任,项目设计的不足、生产材料的低下以及施工方法陈旧都会对建筑垃圾的量产生影响。由建筑企业将工程分包给施工方后,建筑垃圾的产生清运处理工作,对建筑企业来说均处于被动地位,这便是垃圾整治意识及管理措施不足的表现。
2.3 回收效率低
我国在资源回收方面起步较晚,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治理,依旧不存在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垃圾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研发基金匮乏、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即使存在成熟的设备,由于设备费用高昂,所创造效果并不明显,依旧未得到相关企业重视,导致回事效率低下。
3 改进方法
3.1 惩治与诱导相结合
针对建设过程中,为建筑垃圾进行违规处理的情况,应采取惩罚的方式,积极进型教育,但由于具有管理成本,效果并不理想。而利益诱导,会调动企业积极性,对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随不具有强制性,与惩治方法相辅相成,更有利于实现来及的综合治理。
3.2 管理与监督相结合
对于不同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不佳的现象,应该对不同作业内容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相应的分工,而作为主管部门的行政单位,应该发挥主动性,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完善相应问题解决机制、加强沟通与协同合作的机会,充分考虑制度的区域差别,设立垃圾综合协调会议或共享平台,以便于不同部门可以随时掌控垃圾治理的现状。及时汇总垃圾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集思广益,制定相应措施督促建筑企业进行相关治理,调高垃圾治理效果。
3.3 实现全程减量处理
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建筑垃圾,而不同阶段对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应做到全过程监督治理,相关单位应在项目开始时刻便制定垃圾治理可行性研究,做到在设计阶段便做好设计理念的的转变,从垃圾产生的源头进行治理。同时,加强先进施工工艺的创新工作,用先进技术取代陈旧落后的施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完善相应减排方面的制度,提高施工过程中工人对材料的重视程度,提高利用率,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
4 结论
建筑垃圾对空气、土地、水体均会造成污染,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的治理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响应政府节能减排要求的表现,将政府、施工企业、垃圾治理部门三者联动起来,是进行垃圾治理最有力的力量,利用惩治与诱导相结合、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全程减排处理三种方式,是实现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